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942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42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林君复 [公元1879年-1942年]

  • 林君复(1879—1942) 大涌安堂村人。早年在广州格致书院读书,继入读日本宏文书院和早稻田大学,得识孙中山,并追随革命。曾在日本华侨中筹得一批款项,并将家产变卖,交给黄兴、朱执信等作为革命活动经费。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奉孙中山命,到澳门创办仁声剧社,以此进行革命活动,演出《血泪》...[详细]

林灿 [公元1905年-1942年]

  • 林灿(1 905一l 942),又名林建楠,澄海县盐鸿镇鸿沟村人。民国14年(1925)在澄海中学读书,被选为学生会主席、澄海县学联主席,积极进行反帝反封建、支援-工人斗争的宣传活动。 民国1 4年(1925)夏,林灿毕业后留校当图书管理员,在汕头新学生社帮助下,组织澄海县新学生社。民国15...[详细]

梁应坤 [公元1894年-1942年]

  • 梁应坤(1894年~1942年),乳名邓家,别名奕生,西南上横冲村人,父亲以商贩为业,母亲在家务农。应坤幼年在家乡读小学,毕业后到佛山一家牛角梳厂当学徒。3年满师后回乡务农。由于家乡地处低洼的大塱涡,常受水患,终年劳碌不得温饱。因此,应坤离开家乡往香港谋生,在一家机器厂当工人。1925年爆发省港...[详细]

窦来庚 [公元1900年-1942年]

  • 窦来庚(1900-1942)山东省保安第17旅旅长 字峰山。男,1900年9月13日出生,山东临朐人。1919年,考入济南一中。同年,转入山东省武术传习所学习武术。结业后参加全国武术考试,获得第1名。1937年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集团军司令部警卫队队长。1938年,回乡组织抗日国民义勇队,任...[详细]

江任之 [公元1906年-1942年]

  • 江任之(1906~1942),小名梦麒,连平县元善镇人。连平县高等小学堂毕业。曾任小学教员、银梅(陂头)区立高等小学校长、广东省立仲元图书馆馆员等职。著有《思母篇》,主编过连平地方性刊物《铅刀》,是当时“连平三怪”之一。 江聪颖过人,心高气傲。他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饱读诗书,对先秦诸子、唐宋...[详细]

黄泽成 [公元1915年-1942年]

  • 黄泽成(1915—1942),又名李鹰杨、黄天荡。新会县紫坭乡东观里(今属蓬江区)人,生于天津。后随家人到故里。民国22年(1933年),在广州广雅中学读高中期间,加入进步组织行社读书会。在中山大学读书期间,加入学校救亡协会,参加过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随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组织“突进社”和广州...[详细]

黄月初 [公元1866年-1942年]

  • 黄月初(1866-1942),讳位元,号绍基。祖居城郊借村。清同治丙寅(1866年)生。光绪间附贡生,五品衔,例授奉政大夫,补用分县。清末,因见南-烟发展前景很好,乃迁家于州城梅魁路,开办黄亨昌烟行。这是南雄人开的第一家烟行。由于黄月初经营有方,生意兴隆,遂大展宏图,与人合伙再在广州开办埠康、岭...[详细]

黄耀恭 [公元1871年-1942年]

  • 黄耀恭(1871~1942),番禺县崇文社(乡)西塱村(今东漖镇西塱村大桥)人,出生于破落地主家庭,青年时曾在乡间麦村学堂任教。 清光绪十七年(1891),他与其弟黄世仲往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谋生。光绪二十六至二十七年间,任星洲《大南报》,加入孙中山 尤列创设的“中和堂”(同盟会前身)。后到...[详细]

黄少强 [公元1901年-1942年,岭南画坛奇杰]

  • 黄少强 (1901~1942年)原名宜仕,字少强,号止庐。官窑群冈小江村丰湖里人。少时,母孔氏教他习艺,并搜罗名人画卷供他赏玩。后从刘博文学西洋画,从此“爱画入骨髓”。9岁,值辛亥革命前夕,有感于民间疾苦,写了一幅《无告人》以表志。 民国9年(1920年)19岁时到高奇峰美学馆学画,次年又随...[详细]

黄骚 [公元1887年-1942年]

  • 黄骚(1887—1942) 字深微,祖籍石岐。青少年时期赴美国檀香山半工半读,继而在纽约圣劳伦斯大学及哈佛大学研究院获硕士学位。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在学时加入中国同盟会。回国受聘为毕图钢厂技师,后再赴美考察工业,1919年返粤。1921年2月,被孙中山任命为-技正,不久奉命到澳门创办 ...[详细]

黄光炎 [公元1903年-1942年]

  • 黄光炎(1903~1942),原名行仁,字强恕,大坝镇人。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八期步科毕业。初在湘西地方军供职。民国20年(1931)转入十九路军,次年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日,任作战工程中校大队长。民国22年参与反蒋的“闽变”,民国23年入南京中央军校高级班受训。民国25年冬在广州行辕供职。民国...[详细]

何云 [公元1905年-1942年]

  • 何云(1905-1942)《新华日报》华北版社长兼总 何云原名朱士翘,浙江上虞人。杭州师范毕业、复旦大学肄业,1929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经济,后任日本华侨小学校长半年。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毅然停学回国,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3月,“上海...[详细]

郭国言 [公元1913年-1942年]

  • 郭国言(1913-1942)八路军太行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 男,1913年出生,湖北黄陂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班长、排长、红31军91师营教导员、91师271团政治委员等职。1937年9月,随八路军总部、第129师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先后任八路军第12...[详细]

杜子孚 [公元1916年-1942年]

  • 杜子孚(1916-1942)八路军冀鲁边军区第1军分区政治委员 又名兰友。男,1916年出生,河北南皮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积极联络进步同学,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1934年入天津第一师范学校,从事革命活动。1936年,回乡后又入泊镇省立第九师范学校,从事秘密抗日活动。...[详细]

董维键 [公元1892年-1942年]

  • 董维键 (1892-1942) 经济学家。 湖南省桃源县人,1892年5月10日生于桃源县仙洞乡一个中产之家。常德中学毕业后,基于“只有振兴工业才能救中国”的认识,考入湖南省高等工业学校。后公费留学美国。7年苦读,获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20年学成回国。先后在长沙、...[详细]

邓彦华 [公元1893年-1942年]

  • 邓彦华(1893年~1942年),字铸雄,白坭滘尾村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曾与朱执信等人从事反清活动。清宣统三年(1911年)在南海、顺德等县组织起义军,攻占广州。旋任广阳绥靖处军事委员及福军教练长。龙济光盘据广东后,避居南洋,致力于反袁活动。民国6年(1917年)参加0役,次年任第五军营长...[详细]

陈笑影 [公元1922年-1942年]

  • 陈笑影(1922-1942年),又名细苏,女、广东新会外海上街三巷(今属江门市郊区)人。父、兄早逝,1935 年随家往香港谋生,入九龙深水步嘉纶织造厂做工,与姐姐两人维持全家五口生活。 【个人简历】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她投入爱国救亡运动, 参加共产党 组织“晨钟社”举办的工人夜校...[详细]

陈法轼 [公元1917年-1942年,革命烈士]

  • 陈法轼,字苏庵,化名陈平、陈于,1917年7月生于贵阳。 1937年3月,陈法轼考入贵州省邮政管理局,任贵阳营业组组员。1938年4月,他得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贵阳地方队部成立,便加入了“民先”。从1940年6月起,国民党贵州当局在贵阳开始破坏抗日团体,捕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接着把这些倒行...[详细]

陈编 [公元1919年-1942年]

  • 陈编(1919-1942年),乳名佛,原名国才。生于陆丰县东海镇墟仔社。陈编在校读书期间,才智超人,善于言辞。民国27年(1938年)抗日0席卷全国,他积极参加青抗会的活动。民国28年初,前往地下党创办的葵潭三民中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民国28年(1939年)6月,陈编参加陆丰县工委...[详细]

陈洵 [公元1870年-1942年]

  • 陈洵(1870~1942),字述叔,号海绡,原籍广东新会县潮连乡。补南海生员。世居广州西关,曾在江西任瑞昌县黄元直的西宾(家庭教师)10多年。后回穗授徒。平生好词章之学,更精于词。宣统三年(1911)加入南园诗社,民国10年(1921),在多宝南横街2号设馆教学,名为“思蛤蜊室”,授经史词章之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