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锡芳(1917—1942)乳山县(今乳山市) 东凤凰崖村人。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9月参加八路军。先后任班长、排长、政治指导员、政治教导员、团政委等职。 1942年8月在解放滕甲庄战斗中,身先士卒,攻入敌营,活捉了国民党投降派丁庭部副司令季显帮。同年10月,任胶东军区五旅十三团政委时...[详细]
杨日韶(1918—1942) 南蓢翠亨村人。民国25年(1936)中山县立乡村师范学校毕业,后在五区(今三乡镇)光后小学任教,其间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教师的职业作掩护,从事革命活动。1940—1942年任五桂山抗日游击大队中队长,“挺三”梁伯雄大队副官、副大队长,南...[详细]
杨静斋(1888—1942)名修稳,又名修隐,字安亭,号静斋。梁山县小安山乡人。1913年考入中国大学法律科,毕业后回乡。后任山东农业专科学校教员。1938年以来, 积极投入抗日救国活动,发展地方武装。1940年4月,鲁西区行政主任公署在戴庙成立,被选为行署委员。1942年日军对冀鲁豫边区进行疯...[详细]
杨晋昌(1918—1942)苍山县庄坞村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多次立功。1942年8月3日,驻守在甲子山区(日照与莒南县交界处)原国民党东北军五十七军一一一师官兵,在师长常恩多的带领下举行了“八三”起义。该师三三一旅顽固派旅长孙焕彩,乘机纠集旧部与顽匪李延修、朱信斋相勾结,抢占甲子山营地,妄...[详细]
阎登三(1908—1942)原名阎东瀛,化名邓小舟、张延年。阳信县人。1929年考入阳信师范,在学校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1932年毕业后,到银高村教学。阎登三对穷人的子女充满阶级感情,他经常给学生讲时事,揭露国民党政府祸国殃民的罪行,教育学生积极行动起来抗日救国。1937年,阎登三加入了中国共产...[详细]
徐昆(1913—1942)原名徐继颜。梁山县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6月任中共寿(张)阳(谷)东(平)边区县委书记。7月任中共寿张县委书记。1942年牺牲于济南市。 ...[详细]
薛峨(1907—1942)原名薛继韶,又名薛加轮。新泰县(今新泰市)人。1925年考入省立第二师范读书。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1930年转为中共党员。1933年考入北平中国大学, 参加“一二·九”运动。1937年后,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后到烟台从事党的活动。1938年1月奉胶东...[详细]
徐宝珊(1908—1942)博平县徐家河口村(今属茌平县)人。革命烈士。1937年“七七”事变后,徐河口一带村民自发组织成立联庄会,徐宝珊任大队长。1938年,联庄会被改编为鲁西北抗日游击司令部第三十二支队第二团第三营,任营长。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2月,三营正式扩编为筑先纵队第七团,任...[详细]
熊善隆(1911—1942)又名刘荆洲,字盛甫。平阴县人。1930年12月升入聊城省立第二中学。1934年考入曲阜省立第二师范。1937年夏毕业后到高小任教。不久因日军入侵,学校停办,他返乡组织和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活动。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1月,中共平阴县第一届委员会成立,任...[详细]
武善同(1917—1942)沂水县红石崖村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红石崖村、诸葛乡党支部书记,夏蔚区区委员等职,并积极发展党员,组织自卫团、农救会、 妇救会等抗日团体。1940年秋,5名抗日队员在该村被杀。他多方查证,得知告密者是自己的堂叔和堂兄,他上报沂北县抗日民主政府,予以处决...[详细]
吴浪渡原名各章,字绍荣,1914年出生于儋县白马井镇,家境清贫,父亲吴昆仑曾为药店职员,母亲谢氏耕田种地。浪渡2岁时,父亲病逝,由母亲供养。在慈母的教诲下,他从小发奋攻读,聪慧敏捷,记忆力强,又得到文学修养较深的叔父吴泰仑的严格管教,学识与日俱增。胞兄吴名辉与他先后毕业于白马井涌泉小学,又先后考...[详细]
吴道文(1917—1942)长岛县砣矶西村人。1936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7年底,加入抗日武装,不久,任区中队干部并兼任渔救会会长。1938年,为扩大抗日武装力量,吴道文回到家乡砣矶岛开展扩军工作。 以“大昌隆” 生意店为掩护,宣传抗日救国道理,秘密发动...[详细]
魏金三(山)(1913—1942)原名福品,又名晋。长清县(今济南市长清区)人。1936年初,考入济南 学校。同年12月西安事变后,和几位爱国青年发起成立了抗日救亡团体“文化友联社” ,并出版救亡刊物《联系》。193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不久,于 学校结业,被编入专门进行-活动的侦缉队...[详细]
王锐(1913—1942) 原名王有才,字秀挺。博山县洪山口村(今淄博市博山区)人。193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2月参加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1940年春,任八路军山东纵队十团政治处主任。 1941年春,率部歼灭莱芜守敌200余人。同年秋, 在白草坪与日伪军4个团激战一天,打退...[详细]
王晋亭(1913—1942)原名王连级。聊城冯段王村(今属聊城市东昌府区)人。1930年考入聊城省立第三师范初级部。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 8年6月任中共鲁西特委组织部长。同年11月任宣传部长。1940年春任中共鲁西区党校总支书记。同年12月任中共泰西地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1942年4...[详细]
王建屏(1904—1942)字树范。高唐县高唐镇祁寨村人。师范毕业后,执教于祁寨和孙五里庄小学。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底组建了中共孙五里庄支部。1940年5月,受命做争取伪团长陈耀泰的工作。同年秋,任中共高唐二区区委书记。1941年,伪县长李彩题以私通共产党八路军为由,将其逮捕关押。一年...[详细]
王鸿钧(1876—1942)字荫堂,号乐天、乐天老人、老荫。历城人。书法家。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 任江苏省邳县知县,1926年3月后任河北省财政厅秘书长、副厅长。 1933年后 辞官定居济南。一生喜爱书法,初习魏碑,后习二王及欧柳诸家行楷书,兼采历代大家之长,自成一格,尤擅行楷大字。其字...[详细]
王鼎臣 (1910—1942)名廷勋,字鼎臣,号德武,化名王鼎成。掖县(今莱州市) 张村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掖县第一位中共党员和党组织创始人之一。1938年任中共掖县县委书记,领导玉皇顶抗日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后任中共晋冀鲁豫第六地委委员、公署公安督察处处长。1942年12月,在带领专署...[详细]
王柏龄(1889~1942),字茂如。扬州人。国民党爱国将领。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入南京陆军小学,后保送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旋赴日本留学,入振武学校,并加入中国同盟会。宣统三年(1911年),与居正一起归国,筹划东北起义。失败后,又南赴上海,参加陈其美攻打江南制造局的战斗。民国2年(1...[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