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国华(1886~1942年),名汝鎏,以字行。葛岸西村人。出身蚕农家庭,小时仅读过两年私塾。12岁入本村瑞和伦丝厂当小工,办事勤快,聪明好学,受老板岑钿礼和岑达苏的赏识,被提拔到广州永和丝庄当伙计。几年后,永和丝庄生意衰落,国华回县自行招股,先后在桂洲和葛岸开办大和生、瑞栈两家丝厂。民国8年(...[详细]
郭北宸(1912-1942) 字墨园,又名郭俊卿,汉族。山西省左云县三区助马堡村人。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安北区委员会组织委员、中共安北县委组织部长以及中共安北区委书记、县委书记,1940年任中共后套特委书记。1942年8月因叛徒告密被捕牺牲,年仅30岁。 ...[详细]
关桂荣(1904~1942)祖籍广东新会县,后定居百色。关从小勤奋读书,常躲在家里大木箱里挑灯读书至深夜。 1925年,就读于北京。1928年初就读于上海暨南大学预科,夏天考入南京国立大学,攻读哲学、经济和文学,酷爱英文,翻译过诗文和创作短篇小说。1931年秋毕业,历任广西省立第五中学教师、...[详细]
龚玉贞(1921—1942),女,安吉梅溪镇甲子村人。原姓白,因生父家境贫寒,3岁时被送给乌山村龚文之作养女,遂易姓。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任中共梅溪区委妇女委员,并由党组织安排,参加安吉政工队,以此公开身份组织妇女工艺社,发动妇女打草鞋,支援抗日前线;开办妇女夜校,教妇女读书识字,...[详细]
耿玉华 (1912-1942) 原名耿环,河北省遵化县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任晋察冀军区13军分区11团政委,由平西开赴冀东途径平北赤城县四十里长嵯一带,被日伪军包围。突围中负伤饮弹自尽,壮烈牺牲。时年30岁。...[详细]
葛豪(1885~1942),字耀亭,号次卿,岳阳县西塘镇人。青年时投身军旅,任镇军第二支队管带。辛亥革命时随葛应龙起事,参加攻克南京之役,勇克要隘天堡城。民国建立后任北洋军第三师师长吴佩孚的副官、湘军独立旅旅长、长岳路铁道警备队司令。民国12年,湘鄂战争爆发,葛豪受湘督赵恒惕派遣,去洛阳劝说吴佩...[详细]
高元勋(1896—1942)字赞侯。归义镇谢村人。上海交通大学毕业。曾任广西省立工程专门学校校长职。30年代初广西当局在柳州沙塘创办广西农村垦殖试验区,他负责建设施工及垦务劳动。民国24年试办区奠定规模后,他任黄绍竑秘书,先后到浙江、湖北工作。29年回柳州与中专学生杨绍霖合股垦办大同农场,开垦荒...[详细]
翟富文(1865~1942),原名文焕,字利轩(又作丽轩),城厢人。生后6个月其父病故。4岁始由祖父和母亲教导识字、诵诗、作文。18岁考中秀才,29岁乡试中举,人称翟举人。其古文、诗词造诣较深,后被来宾知县聘为雷江书院山长。光绪二十四年(1898) 被聘为县团练总局会办,民国元年(1912),当...[详细]
戴家麟(1892~1942),号天石,江苏省-县人,受过师范专科教育,平生爱好音乐、绘画,善绘菊花。 民国初年,戴家麟任-县贫儿院院长及-县师范训育主任。抗日战争前,任-私立励志中学训育主任,主持校务工作。由于他工作负责,深受学生的爱戴和学生家长的赞许,是当时-县教育界的知名人士。 19...[详细]
陈前(1905~1942),原名陈致中,系张黄街人。祖籍合浦县曲樟乡璋嘉村。因祖辈经商,迁居张黄开设当铺。 1925年,他偕同妻子到广州谋生,得到同乡陈铭枢的支持。1931年,他毅然送妻回乡后投身当时任京沪卫戌司令长官的陈铭枢部下,尔后,跟随十九路军调往京沪。 1932年,上海“一·二八...[详细]
陈骏业(1890~1942),又名百良,海南省琼海县烟塘镇梅岭村人。1912年任琼东县(今属琼海县)立高等小学校长。后赴上海南方大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返琼任琼东中学校长,主编《琼东月刊》,宣传新文化、新思想。1926年4月加入中国国民党,任国民党琼东县党部书记,参与创建农 动讲习...[详细]
常云卿(1913—1942)回族。化名鲁建之,曾用名常征,河北省唐山人。1935年,毕业于开滦护士学校,后担任开滦医院护士长。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冀东抗日大-,任抗日联军第十三总队随军医院院长。1939年,赴晋察冀北方分局党校学习。1941年,任丰(润)王(田)宁(河)联合...[详细]
白玉霜(1907年-1942年),女,旦角。评剧表演艺术家,原名李桂珍,又名李慧敏。河北滦县人。莲花落艺人李景春之女。有评剧皇后之誉,白派艺术的创始人。20世纪30年代与刘翠霞、爱莲君、喜彩莲并称评剧“四大名旦”。 莲花落艺人李景春之女,生于1907年。白玉霜自幼随父亲唱戏走江湖,11岁学京...[详细]
朱士勤(1904-1942)国民革命军陆军暂编第30师师长 字俭堂。男,1904年出生,山东单县人。早年参加国民革命军,曾任特别侦探队中队长、大队长,鲁北水上保安副司令等职。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奉命随部北上抗日,驻防德州。后进驻河北境内,指挥所部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屡立战功,升任第1路游击1...[详细]
周楚钦,又名周长禄、周宝辉,浦城城关人。民国7年(1918)生,8岁入小学,因家计艰难,民国22年赴杭州当制藤椅学徒,2年后,考入杭州光华中学。民国26年6月,考入浙赣铁路司炉学生训练班,只学习1个月,因抗日战争爆发,就分配到江西玉山机务段当司炉工人。民国28年秋,中共浙赣铁路工作委员会派共产党...[详细]
钟又可(1909~1942) 原名日新,祖籍湖北,清代移居紫阳,先在铁佛寺,后定居于小河罗家坪。因家贫,幼时仅读私塾4年,年稍长即学割漆,并兼作道士。民国十七至二十一年(1928~1932)间,本县东南部六、八道河(含洄水湾、小河等地)一带常受土匪骚扰,而政府摊派的苛捐杂税有增无已,致使田园荒芜...[详细]
郑贞,字雅轩,建瓯县人,清光绪十七年(1891)三月生。幼随父习武,清末任骑尉,平时设塾教授武艺,以后担任过建瓯乡村师范武术教员。 民国元年(1912)任保甲局长,接受同盟会员朱剑鸣等的策划,与延建邵警备司令徐镜清等一起响应起义,使建瓯兵不血刃宣告光复。 民国15年冬,北伐军第二军第六师...[详细]
赵尚武 (1920-1942),辽宁省朝阳县人,赵尚志的胞弟。1935年冬,随父母离开哈尔滨去关内,开始了-生活。"七七"事变后,年仅17岁的尚武,在山西省找到八路军驻太原办事处要求参军,办事处主任彭雪枫把他介绍到西北战地服务团。在随八路军总部转战晋东南一带时,他处处以老同志为榜样.深入群...[详细]
赵国文 (1912-1942),曾用名赵德发、张守义。尤拉等。河北省昌黎县人。1920年与母亲一起迁居吉林,第二年母亲病逝,人哈尔滨第一孤儿院。在该院附属印刷厂半工半读。1925年靠公费人滨江第一模范小学。1929年在中学读书时因无力交付学费退学,作刻字工。“九一八”事变后,加入抗日铁血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