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仲羽(1914-1941) 原名刘承翱,东平县大羊乡清水坦村人。历任中共东平县委书记、县动委会主任、泰西地区抗日救国总动员委员会副主任兼《团结报》总等职。 刘仲羽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父,刘继道,热心教育事业,在家中办起清水坦村小学。刘仲羽在校学习3年,考入尚庄小学,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详细]
刘振东(1917—1941)平阴县人。1930年就读于毛铺完小。1936年,去临清县唐元乡农学校任传达长。“七七”事变后,回家乡参加抗日活动,在中共平阴一区委员会当通讯员。1938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皂火、毛铺等村建立党组织,几个月发展党员70多人,使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1939年11月当选...[详细]
柳肇珍(1920~1941),女,又名石华。籍贯镇江,生于上海。烈士。初中毕业后,考入苏州浒墅关蚕桑专科学校。抗日战争爆发后,她离开学校到无锡,参加由中共地下组织领导的抗敌后援会宣传队工作。不久,参加江苏省委组织的无锡抗日青年-服务团,随团到达江西南昌。经新四军办事处介绍,参加江西青年团。后辗转...[详细]
刘勋麟(1879~1941),字北禾。武进县城(今常州市区)人。初在湖北谋职。光绪三十年(1904年)由公费赴日本留学,先后就读于日本宏文学院、西京高等工艺学校,宣统元年(1909年)毕业回国。历任南洋劝业会审查官、江苏学务公所实业科科长、苏州官立中等工业学堂机织科主任等职。民国元年(1912年...[详细]
刘旭东(1899—1941)名晓亭,字旭东。益都县(今青州市)段村人。1937年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8月任中共益都县第七区委员会书记。1940年4月任中共益寿县委委员兼组织部长。1941年1月英勇就义。在他的言传身教下, 弟、子、侄、儿媳等9人为国捐躯。1948年益寿县...[详细]
刘惠馨(1914~1941),女,又名刘一清、刘任文。淮阴县(今属淮安市)人。烈士。民国23年(1934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是该系破格录取的唯一女生。 民国24年,刘惠馨积极投入“一二·九”-。民国26年“七七”事变后,毅然放弃已攻读三年的机械工程专业,参加共产党...[详细]
刘长亮(1922—1941) 淄川县东庄(今属淄博市淄川区)人。1938年参加革命,曾任山东纵队第四支队0团团长。1941年牺牲于沂水县歪头崮。 ...[详细]
刘保罗(1907~1941),湖南长沙人,原名刘(古矿字),号脐生;因在《西线无战事》剧中逼真地扮演了-从军的青年战士保罗而出名,遂改名保罗。烈士。民国18年(1929年)“马日事变”后,先后去长沙大东书店和上海南华书店当雇员。次年,参加上海艺术剧社,主演《梁上君子》等剧目,赢得剧坛好评。民国2...[详细]
李叔铭(1899—1941)原名李树勋。滕县(今滕州市)张汪镇五所楼村人。中共滕县地方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18岁考入山东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后又考入北京平民大学,专攻商科。1925年秋到山东大学从事事务工作。济南“五三”惨案发生以后回到家乡。1930年春任教于滕县文庙完全小学。1931年秋加入...[详细]
黎茂萱,又名抱一,海南崖县一区遵道村(今属三亚市崖城镇)人,崖县党的基层组织创建人之一。1898年出生在一个“世代书香”的封建地主家庭,父亲是清朝的守抚官。由于家庭环境较好,黎茂萱7岁入私塾读书,后又相继到崖县县立第一高小、广州市第三中学、广东省工艺专科学校就读。他自幼勤奋好学,爱书如命,收藏各...[详细]
李光岭(1914—1941)又名李润东。泰安县安驾庄(今属肥城市)后寨子村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秘密交通员。1939年春,调到县动委会工作,不久调任九区(今肥城边院一带)区委书记。1940年前后,日伪军对九区不断“清剿”、“扫荡”,李光岭多次带领区队深入敌后开展斗争。1941年初夏...[详细]
廖海涛(1903~1941),福建省上杭县人。烈士。民国18年(1929年),他参加著名的上杭人民武装-,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杭(上杭)代(代英)县委书记,县苏维埃政府主席。民国23年10月,他任闽西南红军第七支队政治委员。主力红军长征后,他领导杭代地区党政干部和游击队展开英勇顽强的斗争,粉...[详细]
梁仞仟(1912—1941)原名于振。郓城县洪王庄人。运西地委书记。1931年考入省立六中,在校同爱国学生一起-,声援淞沪抗战。1935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任中共济南市委委员。“七七”事变后,受党组织派遣返乡开展党的工作。 1937年7月,成立郓城第一个党支部,他任书记。1938年任中...[详细]
李毓祯 (1914—1941)利津县十六户村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2月,因叛徒告密,被捕入狱。1937年9月获释。后参加八路军一一五师抗日先遣队,任该部-股副股长。 1938年后历任宁津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兼独立营营长、冀鲁边区三专署秘书主任等职。1941年在商河县买虎站开展抗日...[详细]
鞠百实 (1896—1941)原名鞠廷霖,字沛然。沂水县城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1月以国民党党员身份投奔北伐军。1928年春,以国民革命军第十七军北伐先遣队名义拉起武装自任司令。12月中共沂水县委建立,任县委军事部长。冬, 当选为国民党沂水县党部监察委员。1929年任沂水县士...[详细]
纪遵秤(1892—1941)又名纪恕,字心如。莒南县庞疃村人。自幼读私塾,后经商,“七七”事变后投身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8月,带领子女、侄子5人参加八路军。入伍后拉起一支200多人的抗日队伍。1940年9月任山东纵队二旅五团独立第四营营长。11月任临沂抗日民主政府五区(板泉)区长,12月加入...[详细]
解占柏(1914—1941)原名解树魁。堂邑县凤凰集村(今属聊城市东昌府区)人。革命烈士。 1934年考入清华大学,次年参加了“一二·九”运动。193 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0月回聊城,协助中共运东地委书记谢鑫鹤和王希永等人,建立了八路军聊(城)博(平)堂(邑)武装工作团。1939年秋...[详细]
江洪(1912—1941)原名钱汝滨,又名钱杰东。泗水县人。1928年考入济宁山东省立第七中学,因带头搞学生-被校方开除,后转入济南正谊中学。1931年2月在该校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三师范学校 (聊城后师) 。1935年春任聊师党的中心支部宣传委员。 1936年春,到济宁乡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