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941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41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崔晓立 [公元1901年-1941年]

  • 崔晓立(1901—1941),又名绍立、小立、尚辛,化名邵林书,鄞县樟村崔岙(今属章水镇)人。1919年毕业于宁波师范讲习所,任教鄞县、镇海等地小学。1924年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学习,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受派去苏联,人莫斯科中山大学经济系学习,并担任俄文翻译和助教。1928年回国,在上...[详细]

崔姬淑 [公元1909年-1941年]

  • 崔姬淑(1909-1941) 1941年2月,在一次执行任务中,崔姬淑腿部负了重伤,被捕押送到龙井,敌人用各种酷刑对她审问,逼她提供抗联部队的情况,但她宁死不屈。敌人抠出了她的双眼,她就怒斥敌人说:“你们虽然抠出了我的双眼,夺走了光明,可我还是能够看到革命的胜利,看到你们的彻底灭亡”。最后,...[详细]

陈其灏 [公元1866年-1941年]

  • 陈其灏(1866~1941)字美生,长沙县人,清同治五年(1866)生。家贫,勤奋好学,受业于堂兄陈子寅(廪生)。光绪二十八年(1902),与堂侄春伯同时参加乡试,春伯中举,他为副贡,遂绝意科举,游学于安徽为幕僚。辛亥革命后,蓄发作道装,游天下名山。擅画兰竹,工小楷,体近羲之;精医理黄歧之术,...[详细]

常赞春 [公元1872年-1941年]

  • 常赞春,字子襄,又字翊臣;号迂生、秋史,晚号髯翁等。1872年生于榆次车辋村。车辋常氏系晋商巨擘,商而优则学,族中博取功名者众。1897年,常赞春应府试,以第一名选拔贡。1902年,受义和团运动影响,山(西)、陕(西)并科,常赞春与胞弟常旭春一同赴考,双双中举,传为佳话。1902年,山西大学堂创...[详细]

曹克人 [公元1911年-1941年,抗日铁血英雄]

  • 曹克人(1911~1941),原名曹泽泉,桂阳县人。中央军校毕业。1941年任国民党第九十九师二九七团驻湘阴城防营营长。9月,日军第二次进犯湘北,湘阴县政府和居民疏散一空。二九七团团部移驻南泉寺,仅留城防营驻守县城。曹克人在城外设军事哨,将东门外文星桥拆毁,安上吊桥,一遇危急,即可阻断敌人通道。...[详细]

左明 [公元1902年-1941年]

  • 左明(1902~1941)原名廖宗岱,又名廖作民、廖新,号菊阳,又号左明。陕西南郑人。1920年考入汉中联立中学,对八股文颇为反感,和同学何挺颖等暗中阅读《新青年》《改造》《努力》等书刊,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等文章使他深受启发。1923年5月4日,联立中 络南郑中学、...[详细]

朱镜我 [公元1901年-1941年]

  • 朱镜我,浙江省鄞县人,1901年出生,自幼父母双亡,家境困苦,1918年7月被哥哥带往日本学习,1927年在日本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1927年10月朱镜我回到上海,加入创造社,主编《文化批判》月刊,批判资本主义文化和思想,宣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提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口号,翻译了恩格斯的《社...[详细]

周乐生 [公元1914年-1941年]

  • 周乐生(1914~1941),原名周宝弟。祖籍浙江龙泉,出生于福州。兄弟3人,乐生排行第二。父行医为业。民国4年(1916)前后,周全家移居邵武。不久,又移居建宁。乐生五六岁时,其父在永安入狱,从此下落不明。乐生全家在其舅父(种菜、砍柴为生)帮助下,艰难度日。乐生念过2年私塾,后来又就读于华美小...[详细]

周桂生 [公元1906年-1941年]

  • 周桂生,1906年生,湖南平江人。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曾给地主当长工。1926年7月在家乡参加中共平江县委领导的暗探队,为北伐部队搜集情报,同年9月加入乡农民协会。1928年3月参加平江农民扑城-,他自告奋勇参加敢死队,用0包炸毁敌军火力点,为扑城农军打开了一条通道。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详细]

郑挺 [公元1913年-1941年]

  • 郑挺 (1913~1941年) 原名英华,化名郑冠音,闽侯县人。民国21年(1932年)从福州理工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大同大学理化系,开始从事进步活动。民国24年秋被捕,一个月后获释。“一二·九”运动爆发后,上海学生积极响应,郑挺参加--,宣传抗日救亡活动。民国25年,组织救亡团体“日东...[详细]

郑谟光 [公元1872年-1941年]

  • 郑谟光,原名赞襄,字慕蔡,号弼臣,浦源村人,生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七月。谟光小时聪慧好学,光绪二十五年(1899)考取生员,宣统三年(1911)录取优行增生。民国6年(1917)考入财政部财政讲习所,毕业后,录用于福建省财政厅。民国7年,当选为省第二届众议院议员,萨镇冰委任他为省谘议。民国...[详细]

赵博 [公元1906年-1941年]

  • 赵 博 (1906—1941)出生于府谷县清水乡赵寨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6岁时丧父,7岁入本村私塾,15岁入县城南门高小。在进步教师的影响下,他刻苦学习,品学兼优,向往光明,追求进步。 1923年,南高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被学校保送到当时颇有名望的山西汾阳美立铭义中学。在汾阳上学期间,由于中...[详细]

赵鋪 [公元1906年-1941年]

  • 赵 鋪(1906~1941)化名赵朴、王元。陕西府谷人。1924年考入山西省汾阳铭义中学。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5月到达广州,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学习,曾领导进步学生同军校的国民党 进行面对面的说理斗争。1927年4月15日国民党 在广州发动-政变时,赵机智脱险,经上海转汉口,入中央军事政治...[详细]

张正坤 [公元1898年-1941年]

  • 张正坤,1898年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北仓镇乌龙村人。192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马日事变后,参加十万农军围攻长沙的战斗,1929年冬参加党领导的游击队,1930年任游击队浏北第一支队支队长,后任浏阳赤卫军特务连连长。1931年3月,任湘鄂赣红军独立第一师三营营长。1933年初,任红...[详细]

张玉光 [公元1898年-1941年]

  • 张玉光(1898或1899~1941年),回族,山东菏泽县人,清光绪二十四或二十五年(1898或1899年)生。在广西桂林成达师范学校第一班(阿訇研究班)毕业。民国25年(1936年)春,奉校长唐柯三之命,同他的外甥、随从助务(私人秘书)曹孝伦来泉任清净寺教长(即阿訇)。不久,因故回山东。 ...[详细]

张荫麟 [公元1906年-1941年]

  • 张荫麟(1906~1941) 张荫麟,广东东莞人(生卒年一说1905~1942)。早年丧父母。民国12年(1923),考进北京清华学堂。是年10月,在《学衡》杂志上,他以质疑老子与孔子的生卒年代为题,评论梁启超对老子的考证,富有精辟见解,梁赞许其才华。进入清华后,他终日埋头于图书馆,阅读与著...[详细]

张慕陶 [公元1902年-1941年]

  • 张慕陶(1902~1941)原名金印,字信斋,笔名金刃、禁音等,化名张慕陶、马云程、张渊明等。陕西三水(今旬邑)人。1923年秋考入西安陕西省立第三中学。1924年秋由魏野畴、张性初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团的 组织青年生活社,还与张性初、张含辉等人创办《陕西青年》杂志,宣传新文化新思想。...[详细]

张季鸾 [公元1888年-1941年,中华民国著名报人、政论家]

  • 张季鸾(1888~1941)名炽章,字季鸾;笔名少白、一苇、榆民、一老兵。祖籍陕西榆林(今陕西榆林市榆阳区),生于山东邹平。其父张楚林清光绪三年(18 77)考取进士,光绪二十七年(1901)初病逝济南。母亲带着他和两个妹妹扶柩回籍,困窘异常,几不能举火。延榆绥道道员陈兆璜见其勤奋好学,小小年...[详细]

张慧忠 [公元1910年-1941年]

  • 张慧忠 (1910-1941),原名张维福,化名张文善。辽宁省灯塔县人。1924年到沈阳一家成衣铺当了学徒,后又到兵工厂学车工。1927年经李笛晨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投入抗日宣传工作。一次到街上散发传单被捕,出狱后被组织上安排到安东车站当力工,利用工作条件搜集日本军事情...[详细]

张冲 [公元1903年-1941年]

  • 张 冲(1903-1941),字淮南,又名张崇,浙江省乐清县人。国民党进步人士。 1925年7月,张冲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为出国深造,8月来到哈尔滨,入哈尔滨法政大学继续学习。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反帝爱国活动,并加入中国国民党。当时,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张冲被选为国民党哈尔滨特别市党部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