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澄霞(1911—1940),女。原名朱光清。博白镇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共党员。 1927年3月任博白县妇女联合会主任,积极领导妇女运动,向摧残妇女的封建势力作针锋相对斗争。同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失败后返博白。1933年在李济深等人在福建成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详细]
庄崧甫(1860—1940),原名莪存,又名景仲,字崧甫,号求我山人,以字行,奉化忠义乡曹村(今属裘村镇)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任奉化县立龙津中学堂舍监,推行新学。三十一年主持上海新学会社,编刊《蚕业丛书》等。三十四年加入同盟会。宣统二年(1910)在余杭创办杭北林牧公司。辛亥革命光复上...[详细]
周书号麟生,又名传书,生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十一月初九,逝于民国29年(1940)。 享年68岁,原籍湖南衡阳罐子滩人。其父母年轻时落户于马平县谷埠街,以木匠为营生。书于光绪戊戌年(1890)经科试,考取县学附生,民国时期历任柳州劝学所所长、县财务科员、雍和区区长、地方自治团务区团局长...[详细]
周清(1876—1940),原名幼山(友三),号越农,绍兴东浦镇人。出生于酿酒世家,其祖上于清乾隆八年(1743)开办云集酒坊,历经几代,“云集酒”成为绍兴黄酒中的佳品。 16岁考取秀才,赴杭州学习日文及数、理、化学课程。23岁进入北京大学生物系,获农学士位。寓京期间兼作绍酒推销员,开辟了一...[详细]
钟观光(1868—1940),字宪鬯,镇海柴桥姚江岸村(今为北仑区柴桥镇大溟村)人。幼好学,常自缚足于桌脚,以抑好动。清光绪十三年(1887)考取秀才,乡人谑称“缚脚秀才”。后家贫无以深造,矢志自学物理、化学,冀以科学救国。二十五年,约集乡邻同道,在柴桥组建四明实学会,后迁宁波辨志书院(今市二中...[详细]
张学瀚 (1868-1940年),字百川,清海州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秀才。光绪二十五年被举为贡生。宣统元年(1909年)废科举办新学,张学瀚自筹经费在家乡新县兴国禅寺兴办蔚云学堂。张学瀚热心家乡的公益事业,民国3年,(1914年)家乡发生蝗灾,张亲自组织乡民扑灭蝗群,虫口夺粮,使...[详细]
张啸林(1877—1940),乳名阿虎,原名小林,后更名寅,慈溪庄桥(今属江北区)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移居杭州。早年游手好闲,斗殴滋事,与流氓为伍,为当地地痞。后进武备学堂读书,结识张载阳。民国初,结识上海英租界流氓季云卿,随季至沪,后拜上海青帮“大”字辈樊瑾丞为“老头子”,与黄金荣、...[详细]
张世柏(1920~1940),大成乡勾刀水村人,张世聪烈士的胞弟。在东馆小学高小毕业,后于1934年秋考进廉州中学就读,后来,因家庭经济困难,1938年春辍学回家参加革命;1939年春参加共产党合浦抗日自卫武装大队,同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反对奸商运米资敌斗争、散发革命传单和筹集 弹等。 ...[详细]
著名画家张善子自号虎痴,人称虎公。1882年7月生于内江县良安里象鼻嘴堰塘湾,从小家境贫寒。其父张忠发以卖劳力为生,母曾友贞,用单线白描绘帐帘、枕套、鞋样,以微薄收入补充家用,人称“张画花”,是一位很有天才和艺术修养的民间工艺美术家。 张善子自幼随母习画,1905年到日本留学,入明治大学经济...[详细]
章秋阳(1901—1940),别名乃起,字郁庵,青田小源人。1922年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行所当店员,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党支部书记。1925年5月,参与组织领导五卅反帝-。8月后组织工人大-,任-委员会委员。后任上海店员总工会委员长、党团书记。1926年10月,任上海特别市市民代表,参与筹备上...[详细]
张长宇(1904—1940)原名凤翙。河北省昌黎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后,参加滦县多鱼屯10线人民抗日代表大会,被推为昌黎地区抗日-领导人。1938年,率昌黎抗日联军参加冀东抗日武装大-,任第三十纵队政治部主任。曾攻打昌黎县城,收复敌据点多处。1939年,任昌黎乐亭联合县...[详细]
张伯如(1916~1940),原名张炳勋,南陈村人。自幼聪慧豪爽,性格倔强。1935年考入霸县中学,在校期间,发奋用功,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37年初因病休学回家。“七·七”事变后,目睹日军将无辜群众当活靶打死的惨景,激发了他抗日救国之心。1938年5月参加固安县抗日总动员会,是年10月调冀...[详细]
喻尊霞 (1920-1940) 籍贯江苏,1939年加入青阳镇青年抗敌协会,积极从事抗日救亡宣传活动。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被分配到泗县工作队组织农民抗日救国会和青年抗日救国会。1940年喻尊霞被调到青阳区第二 工作团工作。5月28日,因恶霸地主告密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和许愿引诱,她坚贞不...[详细]
喻长霖(1857—1940),字志韶,黄岩焦坑仙浦喻村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武英殿和功臣馆纂修。戊戌变法前,与康有为论变法,两人争辨不让。二十二年,为宁海县筹款,围筑六敖里塘(今三门县榜眼塘)。二十七年四月,为台州农民武装周坚忠说情设诚。后任清宗室觉罗八旗...[详细]
余本健(1898~1940),又名回星,平江县三市镇人。1923年加入县同业工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4月,受党组织选派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8月回平江担任中共平江地方委员会书记。以做裁缝为掩护,走村串户,物色骨干,发展党员80余人,建立党支部10多个,还在平江各地创办农民夜...[详细]
牙永平(1902—1940年)牙永平,男,壮族,原名牙平升,出生于天峨乡(今向阳镇)安平村林佑屯的一个农民家庭。因父亲被恶霸杀害,牙永平无处安身,便到六排乡八打屯逃难,做一位远房伯父的义子。不几天,其母被仇人推下红水河淹死。牙永平怀着深仇大恨,随时准备报仇雪耻。此时,其义父牙春贤(岜暮赤卫军干部...[详细]
抗日将领姚纯(1894年—1940年)字兼一。生于江西萍乡。1912年考入南京入伍生总队,随后转入武昌第二预备军官学校,1916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科,后南下投奔孙中山先生麾下。 北伐战争时期, 青年姚纯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三军三十七师四团团长, 他集合部队, 誓师北伐,转战江西、...[详细]
杨振德(1875~1940)女,长沙人,清光绪元年(1875)生。早年从事教育和医务工作,积极支持女儿邓颖超参加革命活动。大革命失败后,在上海以行医掩护邓颖超和周恩来的革命斗争。1932年到中央革命根据地担任红军医务工作。1935年4月被国民党逮捕。1937年国共合作时获释。1940年病逝于重庆...[详细]
杨其竧(1906~1940),字立身,号幸之,今临湘市聂市镇人。中山大学毕业后,参加北伐。不久赴上海任《申报》,显露才华,受到国民党内一些人赏识。后经人介绍,于民国22年在国民党十八军罗卓英部任秘书。抗日战争期间,在武昌南湖高级政训团受训,结业后,回原部任政治特派员。29年调任第六战区政治部少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