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和辉(1915―1940)1915年出生,江西吉水人. 1927年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班长、排长、连长。参加了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战斗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入红军大学学习,后任中国工农红军总...[详细]
李大光(1898—1940)又名李一,李文芳,字墨渊。山东省莱阳市万第镇小徐格庄村人。1925年冬,他积极参与组织农民协会,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他参加了东北抗日义勇军。1934年,被派往苏联海参崴国际师范大学深造。毕业后,受组织派遣回莱阳开展工作。1937年,他与海阳县党组织负...[详细]
李从文,原名李安心,1916年生于山西省垣曲县古城镇古城村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李清国是一位勤劳朴实的农民,在家开着一个小杂货店,用来补充家中生活上的不足。李从文童年时除随父耕种外,还在杂货店里给父亲当帮手。他天资聪慧,性格活泼,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寄于厚望。一家人省吃俭用,攒钱供他入了私塾。李从文...[详细]
姜林(1918-1940)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东军分区第2支队政治部主任。 他自幼好学,1930年考入北平崇德中学读书。原晋察冀军区冀东第二支队政治主任北京人一九三八年入伍中共党员一九四〇年牺牲于遵化县南营村。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占了东北三省,继续向华北入侵。1935年5月,国民党当...[详细]
胡子靖(1872—1940)名元倓,号耐庵,晚年自署乐诚老人。湖南近代教育先驱、长沙明德中学的创办人。 湘潭人。1987年(光绪二十三年)拔贡。1902年留学日本弘文学院速成师范科。1903年返国,在长沙创办明德学堂,为湖南私立学堂之始。继又设立经正学堂。1904年明德于中学外增开高等小学班...[详细]
胡杏芬,笔名净三,1914年2月28日出生于横河镇相士地村。她是一个思想进步、富有爱国热情和正义感的青年女子,可是在她20岁那年,染上了肺病,还患有神经衰弱症。胡杏芬不得不离开了清华大学外语系,回乡就医。与此同时,她在爱情上也屡遭不幸:她所倾心的男友,被国民党 派杀害;后来又找了一位男友,却经不...[详细]
黄天贵(1910—1940)国民革命军陆军预备第9师25团3营营长 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详细]
侯昶,乳名玉玺,字伯和,蒙古族,1911年生于内蒙古武川县厂汉木台乡麻迷图村。少年时曾就读于乡村私塾,后入武川县完全小学,毕业后于1927年春考入绥远(今呼和浩特)师范学校。 侯昶读书一向刻苦认真,连年是优等生;同时爱好体育锻炼,参加全绥远中学运动会时,以投掷铅球第一名的成绩,被选入绥远省中...[详细]
何与成(1916~1940),又名景炎。广东东莞县城人。少年时代在莞城就读小学、初中,后到石龙一店铺当学徒工。随后回莞城当图书馆职员。在此期间,阅读进步书刊,还和进步青年组织读书会。1934年(民国23年)夏前往上海,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团闸北区委宣传部长。次年被捕,后被营救出狱,同...[详细]
郭震(1915-1940),又名郭维钧、郭维君,字汝衡,宁津县大柳乡(大柳镇)大郭庄(大郭村)人。自幼聪慧,读书期间,是品学兼优的学生,颇受老师器重。1933年夏,以优异成绩考入河北省泊镇省立第九师范学校。同年底,经学校地下党员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5年,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响应北平“...[详细]
佘福谦又名胡健,1916年4月生,贵州省遵义县人。 杜运钧(遵义县新舟人)1919年至1924年任火烧舟国民学校校长,组建学校鼓号队,该校学生佘福谦等为学校歌咏队伴奏。佘福谦从新舟小学毕业后入遵义老三中求学,为第二十八期毕业生。毕业后曾在新舟小学任教。1936年,受红军进步思想影响,在遵义县...[详细]
冯景奎(1864~1940),字芷沅,清代优附生,举孝廉方正,同盟会会员。一都(今柳林汊乡)人。 冯在辛亥革命运动中,劝说沅陵知县反正,与县工、农、兵、教、商民众,推翻清廷辰州府和县知事衙门,赶走反抗辛亥革命的镇标中营游击杨让梨、知府景方昶。众推冯为辰州都督分府都督,坚辞不就。后府议会选他为...[详细]
段正元(1864—1940)俗名德新,道号正元,世人谓之段夫子,威远县镇西镇人。十五岁入峨眉、青城闭门修道,得师“先天后天、内圣外王、修治齐平、体用合一”之真传。著《阴阳正宗》十二卷。1912年,段正元在成都办人伦道德研究会,讲《四书》《五经》,发儒学真义,编有《道德发凡》、《外王刍谈录》等。1...[详细]
陈三才(1902—1940),名定达,号偶卿,1902年8月4日出生于江苏昆山锦溪。自幼聪明好学,1916年于江苏省立笫二中学毕业,保送清华大学,1920年毕业,赴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留学。期间曾任留美学生会主席,并担任足球队、网球队队长。1924年毕业得学位并入美国著名的西屋电机公司实习工作。1...[详细]
陈容(1911-1940),福建省漳浦县古雷岱仔村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第三团,曾任班长、排长、连长,是红三团能征善战的优秀指挥员。1937年7月,国民党蓄意制造了震惊全国的“漳浦事件”。7月16日,敌157师以点名发饷为名,将红三团集中在漳浦城关体育...[详细]
陈继崇,又名选科(1900—1940),湖南郴县凤鸣乡(今郴州市安和乡礼家洞)人,陈继崇有兄弟两人,他排行第二。他在少年时代,正是军阀混战时期。他目睹当时的中国政府腐败无能,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残酷压榨人民,弄得中国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他立起奋发读书,将来投身改变这种现状的事业。 1917...[详细]
亚瑟·内维尔·张伯伦(ArthurNevilleChamberlain,1869年3月8日—1940年11月9日),英国政治家,1937年到1940年任英国首相。他由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对希特勒纳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而倍受谴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积极主张推荐绥靖政策而闻名,而使法西斯主义气势大增...[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