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善孖(1882~1940),男,中国四川内江人,名泽,字善 ,一作善子,又作善之,号虎痴。现代名画家,张大千的二哥,画虎大师。少年从母学画,曾拜李瑞清门下,喜爱武术,跟其弟张大千一师从心意拳大师宝鼎习心意拳及内功十三段。 1917年 与大千一道东渡日本,回国曾任上海美专教授。与张大千同...[详细]
张敬,字少聊,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出生,13岁丧父,家庭生活紧张,幸得其舅(在北京海军部当文书)按月寄款接济,全家得以度日。1923年,张敬考入理工中学肄业(校址在南台吉祥山),学校距己家天皇岭较远,他每日快步往返,晚上在家帮母亲料理家务,并课督3个弟妹读书。张敬在理工学校毕业后,靠北京...[详细]
曾广铨(1871-1940),字敬贻,湖南湘乡人,一等勇毅侯曾国藩之孙。 早年跟随曾纪泽在英国多年,精通英、法、日、德语及满文。曾任驻英使署参赞、驻朝鲜公使等职。曾充李鸿章幕僚。参与过《金陵书局刻书章程》的拟定。 1897年与叶翰、汪康年、汪钟霖等在沪创办蒙学会,联名创办主要译述西方通俗...[详细]
喻本芳,皖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1903年出生于霍山县舞旗河镇一个工商业者家庭。 在本家兄弟姐妹12人中,本芳排行老大。在中国民主革命思想激励下,他们都参加了革命行列。本芳的三个弟弟(喻本固、喻本立、喻本信)和一个妹妹(喻本芬)都先后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本芳亦因积极投身于抗日运...[详细]
1917年4月,叶祖绳同志出生在宁国东部万家乡万家村一个比较殷实的家庭。虽几代单传,家庭看得很珍贵,但他自幼好学上进,富有同情心,具有远大理想和抱负。最终成长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宁国本土为数不多的革命领导人和组织者。青年叶祖绳,中等偏高身材,外表俊朗,习惯穿一袭白色长袍,在同志们眼中他是一位儒雅...[详细]
王德林(1910~1940),出生于今杨召乡后田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时以讨饭、扛小活为生,后到西北军冯玉祥部当兵糊口。1938年参加八路军,历任八路军129师卫河支队第二中队队长、先遣纵队第一团第十营连长。他带领全连在卫河两岸猛打猛冲,巧夺智取,被群众称为“铁军”。1940年2月,奉命率部歼...[详细]
王宝霞(1920—1940),女,汉族,安徽省合肥人。 1920年,王宝霞出生在合肥一个封建豪门家庭。自幼忠厚老实,曾在合肥女子职业学校就读。抗日战争爆发后,合肥沦陷,为了不做-奴,王宝霞随祖母、父亲迁居六安。其父参加了省动委会工作。王宝霞与大姑王维芝、小姑王维兰(又名谢冰)、姐姐王宝云,共...[详细]
宋哲元,(1885—1940)字明轩,山东省乐陵市赵洪都村人。 宋哲元自幼勤奋好学,常早起就读熹光下,至昏黑不忍释卷。四年读完“四子书”、《诗书》、《三礼》、《左传》等,不但能背诵,而且能通释其义。七年熟读儒家经典《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书经》、《礼记》、《左传》...[详细]
沙延孝(1914~1940),字露庭,回族,今梁堂乡申阎村人,后迁至县城南街定居。9岁入学,19岁高小毕业,1932年考入寿张省立第八乡村师范学校。在校期间,受进步思想熏陶,参加并领导-。1934年,经赵健民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八乡师支部书记,通过组织“读书会”等形式,在校内外广交朋友,...[详细]
庆承文(1874—1940年),字西琴,含山县环峰镇人。清末秀才,与张治中结为挚友。精中医,长书法,以勤学不辍、好善乐施为乡人所敬仰。 早年,家境贫寒,为谋求生活,光绪十九年(1893年)被介绍受聘于南京李鸿章长子公馆作启蒙师。李公馆藏书甚丰,其中中医典籍颇多。在这里,他饱览群书,开阔眼界。...[详细]
马玉仁(1875—1940),字伯良 。江苏盐城人。国民党追赠陆军中将。早年投身军旅,历任团长、旅长、镇守使、护军使、军长、参议等职。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家乡组织抗日义军,后被改编为苏鲁战区第一路抗日游击军,任该军司令,在盐城、阜宁一线与日军作战。1940年1月3日,率部攻下日伪军占领的阜...[详细]
马廷骧(1918~1940),今万善乡马王段村人,出生于一个稍富裕的农民家庭。自幼读书,1932年冠县第一高小毕业后考入冠县师范讲习所。在校期间,接受进步思想,曾和同学一起反对守旧的县教育当局。1933年毕业后,在高王段村当小学教员。“七•七”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活动,1938年下半年加入中国共...[详细]
李国芝(1897—1940),安徽合肥人。李鸿章侄孙,李鹤章孙,李经馥子。1897年2月17日生,国学生,特用道,加三品衔。赏戴花翎,赏给二品封典,诰授资政大夫。国芝曾在上海开设银行,经营房地产,创办了上海唯一一家以堂为名的民营电台--李树德堂电台,并开创了讲故事等节目形式。国芝酷爱京剧,是闻名...[详细]
方液仙(1893~1940),字传沆。浙江镇海人。祖上数代经商。少年时对化学尤感兴趣。攻学中西书院,稍长师从德国著名化学家窦伯烈。好学不倦,每每穷理尽性。针对洋货日用品及化妆品充斥市场,侵犯中华权益,遂在寓所设化学实验室,悉心钻研日用化工产品,走实业救国的道路。民国元年(1912年),创办中国化...[详细]
丁炳权(1899—1940),字御伯,汉族, 湖北云梦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一九七师师长兼长沙警备司令,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人物生平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 参加东征、平定杨刘叛乱等设。 1926年7月去家乡云梦组织别动军配合北代,任总指挥。 后别动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详细]
戴民权(1891年-1940年),名正,字端甫。河南汝州市蟒川镇戴湾村人,中华民-人,官至中将。他为中日战争期间阵亡的中-方高级将领之一。 生平 戴民权为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曾参加过讨伐陈炯明,营救孙中山的战斗。戴民权于1931年4月3日-5月14日固始战斗及1931年7月1日-...[详细]
陈昭礼(1907-1940),又名陈希周、陈导民、陈豪人,福建省福州市人,1924年考进上海复旦大学,受革命思想薰陶积极参加-。192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复旦大学支部书记。1926年底受党的派遣,回福州协助中共福州特委工作。1927年1月任中共福州地委书记,同年3月赴汉口出席党的第五...[详细]
陈福俊(1880~1940),字占九。清光绪六年(1880年)生,宿迁县(今属宿迁市)宿城镇人。画家。自幼爱画山水。清光绪末年,徐州名画师李兰来宿卖画,收他为弟子。他孜孜不倦,艺事益进。他画大绿山水,并作米点,又画云龙,云气烘染,如闻雷雨声。三年后,李兰过宿,见陈福俊的画,惊喜曰:“若画进步...[详细]
鲍实(1882--1940)名文秀,字筱斋,祖籍徽州,生于芜湖。其父、祖父皆为前清举人,父鲍世期,曾任含山县教谕,晚年信佛,常以“聪明正直即为神”训示儿孙,所居乡朴老巷(今劳动巷)民风朴实,自号“乡朴老人”,鲍实为其长子。实幼聪颖,奋志励学,为前清拔贡,督导弟妹攻学,皆有所成,诗词文章,书画医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