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烺(1903—1940)文登县(今文登市)大水泊镇井南村人。中共党员。1937年参与天福山武装起义,为筹集经费献出大部分家产,曾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二大队大队长。 1938年任掖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1940年被误杀。1985年5月13日,中共烟台市委印发72号文件,为他平反昭雪,恢复名...[详细]
尹鹏武(1902—1940)原名尹振祚,又名尹飞。肥城县(今肥城市)人。1919年考入济南育英中学。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共党员。1926年北京燕京大学毕业后,受党组织委派在烟台创办《时兆日报》。不久,该报被国民党当局查封,被捕入狱。后经保释出狱,到济南开展革命活动。192...[详细]
印光(1862~1940),名圣量,字印光,别号继庐行者、常惭愧僧,俗名赵绍伊。陕西郃阳县(今合阳县)人。生于清咸丰十一年十二月十三日(1862年1月12日)。名僧。幼年曾随兄读儒书,后因病数载,始悟“前非”。光绪七年(1881年)投陕西终南山南五台莲花洞寺,依道纯和尚披剃出家。次年,去陕西兴安...[详细]
杨履谦(1893—1940)号更生。菏泽市牡丹区人。1926年春,随吉鸿昌赴宁夏,任省政府秘书。后因对国民党政府统治不满,退居故里。1931年夏,创办王浩屯小学,此后又赴河南洛宁、济源等县任教育局长。1934年,他参加由共产党发起的反对东明县政府的斗争, 被推选为教育会长、 民众教育馆长。后组建...[详细]
杨好廉(1918—1940)济阳县人。1935年考入济阳县乡村师范学校。“何梅协定”签署后,他和同学们走出校门,宣传抗日救国,把募得的钱物支援古北口抗日前线。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在乐陵军政干校学习期满后,返回济阳参加了筹建中共济阳县工作委员会(东路) 的工作,并任工委组织部长。1...[详细]
徐彦之(1897—1940)字子俊。郓城县仁怀庄村人。山东省参议会议员。16岁升入北京大学。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曾任先进青年组织“少年中国学会”北京总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交际股股长等职。他多次和-、李大钊等人接触,并与黄日葵60余人组织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会”。1917年赴美国留学。1931年,...[详细]
夏谷冰(1915—1940)平阴人。中共党员。1938年“抗大”毕业后,被分配到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做-工作。同年夏到山东临沂,任农民抗日自卫团政治部主任。10月调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二团。1939年调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二支队日照独立营政委。1940年遭国民党反动派逮捕牺牲。 ...[详细]
吴郁生(1854~1940),字蔚若,号钝斋。元和县(今苏州市区)人,居西白子塔巷。清末大臣,书法家。为嘉庆戊辰科状元吴廷琛之孙。光绪三年(1877年)中进士,授翰林,曾为内阁学士兼礼部尚书、四川督学。主考广东,康有为出其门下。戊戌政变,六君子被戮,西太后因康有为出其门下而不用。及至西太后死,他...[详细]
闻允志(1904-1940),字永之,黄冈巴河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家乡领导工农运动,曾任国民党蕲水县党部执行委员、青年部长。1928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经济系,与中共党员温健公等组织留日学生会及社会科学研究会。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回国。由中共党组织派往河南偃师中学任教...[详细]
韦义光,又名韦家瑞,字伯甫,1892年出生于海南琼山县(今属海口市)三江镇美和村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思想较开明,身材魁伟。他曾拜师学得一身好武功,被各村庄的农民兄弟称为“拳师傅”,为人耿直,不惹是生非,但爱打抱不平,平生务农,在农闲时传授武功,或逢各墟镇集市日从事“相牛”(指观察牛后估计这头牛的...[详细]
尉景平(1915—1940)原名尉广臣,曾用名董景平。禹城市安仁乡安仁南街人。1929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三中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参加赴南京救亡-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在禹城城内第一高小任教,并任该校中共支部书记。1937年11月任中共禹城县委组织部部长。 同年12月任中共禹...[详细]
魏方林(1910—1940)乐陵市杨盘镇杨盘村人。中共党员。1937年秋任宁津县二区动委会主任。后任振华县县委秘书、县长等职。1940年,带领县大队执行任务时,被敌包围,弹尽投井殉国。 ...[详细]
王锡泽 (1920—1940)曾用名刘琪。牟平县(今烟台市牟平区) 马埠崖村人。1935年,就读于烟台志孚中学,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读书会”,勤奋探索革命真理。1936年4月,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奔赴延安,入陕北公学三队学习。1...[详细]
王明增 (1907—1940)枣庄市台儿庄区人。1932年7月参加枣庄中兴煤矿工人大-, 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3月,枣庄矿区工委成立,任工委委员,后任矿区党委书记、矿区工委书记。抗日战争爆发后,组织煤矿工人参加特委组织的鲁南抗日武装起义,并为义勇队搜集日伪情报,秘密将用于采煤的-、0...[详细]
王明恕(1910—1940)字唯一。滨州市吴家村人。中共党员。他曾入山东工商专门学校和上海三育大学学习, 后入黄埔军校学习,是该校第三期学员。1926年8月,他参加了叶挺指挥的汀泗桥战斗。大革命失败后因共产党嫌疑被捕。出狱后,他返回山东在即墨县立中学任训育主任。七七事变后,学校停办,他到鲁南一带...[详细]
王开疆(1890~1940),字启黄。如皋东乡(今如东县)人。16岁,为南通县渔团团练。两年后,考入中国公学法律系,结识章太炎、马相伯、于右任、邵力子、王宠惠等,遂参加辛亥革命。以后,王开疆先后设律师事务所于南京、苏州和上海等地。所承办案件,常以胜诉闻名于沪、宁。民国5年(1916年),挺身参加...[详细]
王丰庆(1907~1940),江西弋阳人。家庭贫困,做过皮匠。民国17年(1928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皖、浙、赣苏区工作。民国23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时任挺进师(后为独立师)政委,奉命与皖赣特委书记柳吾真、师长匡龙海率部留守根据地,在反清剿中损失惨重,兵力锐减至300...[详细]
王伯谋(1905—1940)梁山县李官屯乡彭集村(原属东平县)人。1928年毕业于济宁七中。当时,李官屯村有一个姓阎的大地主,又是乡民团团长,横行乡里。王伯谋联合乡里有志之士,发动周围10余村群众向姓阎的大地主展开反霸清财斗争,迫使其倒出赃款银元1000余块,撤销了其乡民团团长职务。1934年1...[详细]
王炳亮 (1913—1940)又名朱兴华, 字淑铭。昌邑县夏店村人。1937年创办“抗战剧团”,组建“抗战歌咏队”。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9月,他被任命为昌潍中心县委书记。 到敌占区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1940年1月17日,突遭汉奸队袭击,壮烈牺牲。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