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940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40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叶忠 [公元1920年-1940年]

  • 叶忠,原名叶茉莉,民国9年(1920)出生在南安金淘深垵乡(今金淘镇占石村)。家境贫寒,从小放牛,拾柴草。民国21年,中共安溪中心县委在深垵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叶忠加入儿童团,任团长。他机智勇敢,多次完成中共金淘区委交给的任务,是当时闻名的“红色小鬼”。民国23年5月,南安警备大队长叶文善,带兵...[详细]

杨钟 [公元1918年-1940年]

  • 杨钟(1918~1940),原名行庚,笔名巨锋,出生于平利县三坪乡一个农民家庭。民国15年(1926)镇嵩军刘镇华部进入平利县城,“沿门扫射”,“血肉横飞”。其父杨常青身负重伤谢世。杨钟幼时随祖父(塾师)读私塾。民国21年(1932)在县城亲戚于南山的资助下考入平利第一高等小学(今城小前身)。...[详细]

杨则益 [公元1903年-1940年]

  • 杨则益(1903~1940),又名杨运山,东平凤池人。出身在一个收入微薄的私塾先生家庭。1920年,他的父亲病逝。大哥又被土匪杀害。激起他对当时人吃人的社会制度深恶痛绝,他说:“黄河尚有澄清日,穷人岂无出头时。” 1928年,他参加了共产党员杨则仕创立的“读书会”,开始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在...[详细]

杨宜翰 [公元1898年-1940年]

  • 杨宜翰(1898~1940)字卫民。陕西临潼人。幼读私塾五年,因家乡栎阳镇西北徐杨村一带遭大旱而辍学。1919年,横行乡里的县府差官王玉田将其胞兄杀害,遂投奔国民军第二军,刻苦习武,练得一手好枪法,很快升为排、连、营长。期间,他接触了许多共产党人,对共产党领导穷苦人闹革命的主张深为敬佩。192...[详细]

杨木贵 [公元1901年-1940年]

  • 杨木贵(1901-1940)新四军第3支队军需处主任 男,1901年出生,河南南阳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参加红军游击队,曾任闽北游击队中队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所部改编为新四军。1938年负责新四军第3支队5团的军需工作。1939年春任第3支队军需主任。工作上刻苦耐劳、认...[详细]

许友义 [公元1887年-1940年]

  • 许友义(1887~1940年) 许友义,名进勇,号云麟,德化浔中乡丁溪村湖前人,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生于山湖派雕塑世家。 友义性恬静,勤奋好学,15岁辍学从父兄学习雕塑,很快便尽得家传木雕、泥塑技艺。他博采诸家之长,拜瓷雕名家苏学金为师。精心钻研瓷雕工艺,把泥塑、木雕、瓷雕技法熔于...[详细]

许依华 [公元1908年-1940年]

  • 许依华(1908~1940年),又名许泽藻、许羲和、许侠夫,广东澄海人。出生于泰国华富里(音译)的一个华侨家庭。民国15年(1926年)在海陆丰根据地与澎湃组织工会、农会,同年秋,考入上海大学,在学校参加中国共产党。翌年,被派回汕头搞工农运动。8月,南昌起义军南下潮汕,被派回澄海,9月,澄海县工...[详细]

徐鼐霖 [公元1865年-1940年,吉林三杰]

  • 徐鼐霖(1865~1940)吉林省省长。“吉林三杰”之一。原名立坤,字敬宜,一字镜芹,晚号退思。吉林永吉人。光绪八年(1882),试取秀才资格。两次投笔从戎,抵御日、俄侵略。后任黑龙江萝北县知县。光绪三十年(1904)春,与成多禄同为齐齐哈尔副都统程德全幕僚掌管文案。光绪三十三年(1907),任...[详细]

谢家庆 [公元1912年-1940年]

  • 谢家庆(1912-1940)八路军晋冀豫军区第4军分区政治委员 男,1912年出生,河南罗山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红军中历任班、排、连、营、团长等职,身经百战,负伤多次。1937年入抗大学习。同年底任磁县工作团团长,并组建了1支游击队,任队长。游击队转战于晋、冀、鲁、豫各地,在粉碎...[详细]

谢葆璋 [公元1865年-1940年,谢葆璋]

  • 谢葆璋 (1865~1940年) 字镜如,女作家谢冰心之父,原籍长乐县,家住城内杨桥路。清光绪七年(1881年),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首届驾驶班学习。光绪十年(1884年),结业,转上“威远”舰实习。光绪十三年(1887年)赴英接收舰船。回国后,被任命为北洋海军右翼左营守备,“来远”舰二副...[详细]

项朝钦 [公元1871年-1940年]

  • 项朝钦 (1871~1940) 项朝钦,字劲斋,号楞石,连城朋口乡文坊村人,生于清同治十年(1871)。幼年勤奋学习,酷爱书法,生性倔强,侍才傲世。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中拔贡(相当于举人),进京应试录取,分发邮传部任七品录事,旋晋六品。辛亥革命后回县。 自京归来后,息影里门,潜...[详细]

吴清淞 [公元1886年-1940年]

  • 吴清淞(1886~1940),字子澄,小名汝贤,崇安县城关人。早年任崇安高等小学校校长,后毕业于天津陆军军医学校。毕业后,先任福建陆军医院医官。民国8年(1919)任厦门海军医院院长,并兼任厦门两个地方医院院长。他精通医学,内外科都很擅长。 吴清淞为人公正廉明,生活简朴,善于体察民情,每次回...[详细]

王履亨 [公元1856年-1940年]

  • 王履亨(1856年—1940年),字咸熙,号复一,漳州人。家境清贫,年少就读常处于挨饿受寒之中。23岁时进秀才,后曾两次上狮子岩办学。宣统二年(1910年)赴京应孝廉方正试,以岁贡投铨吏部,得县丞之职而不就。后返漳复办学于家乡,辛亥前后掌教郡南义学和主持乡里两所私塾的教学。 履亨一生从事程朱...[详细]

汪更生 [公元1881年-1940年]

  • 汪更生(1881~1940) 原名汪应龙,字更生,以字行,原籍四川省巴县。辛亥革命时期,在川陕联络志士密谋反正,剪辫明志。事泄,乔装病妇离渝,辗转汉口、上海等地,覆以假发,以卖鼠药为生。改名汪甦,字更生,以示永志不忘。后获悉表兄龚德珍在安康开设德源荣商号,便来落脚谋生。1913年安康成立商会...[详细]

王大业 [公元1885年-1940年]

  • 王大业(1885~1940) 字岛,号乌山,白河县西区朱家河口人。中秀才后自修中医济世。裴家河东庄李某,年39岁,眼疾,双目失明两月余。一日闻王在柯龙山家作客,无钱雇轿相请。六月初一令子扶至柯家求诊,王切脉后道:“病虽痼疾,正气内存,不妨事,吃一帖即好”。遂处方并嘱服法。李两服药过后,眼痛加...[详细]

涂屏南 [公元1902年-1940年]

  • 涂屏南(1902~1940年),青山村人。生于华侨富裕家庭,但因双亲早亡,家境不久陷入贫困。读初中期间,屏南受“五四”-影响,思想追求进步。初中毕业后任乡村小学教师,积极参加诏安新剧团,进行反日爱国宣传。大革命失败后,仍继续坚持革命活动。民国22年(1933年),十九路军入闽,屏南参加诏安大同派...[详细]

孙友雄 [公元1913年-1940年]

  • 孙友雄 (1913~1940)字光远,府谷县麻地沟人。少时,读完小学,因家境贫寒,其父打算让他弃学谋业,他不从,便只身外出,考入完全官费的绥远省立中山学院,旋又考入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骑兵科。毕业后,分配陆军第38军,后转赴南京任防山装甲兵团警戒排排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友雄任国民党陆...[详细]

宋铭黄 [公元1877年-1940年]

  • 宋铭黄(1877~1940) 宋铭黄,女,广东番禺人。幼年曾读家塾,略通文理,善刺绣。嫁广州西关某富家子,婚后数年丈夫病逝。她经同盟会人士介绍,入广州河南洁芳女校任刺绣科教员。后在该校图画教员、同盟会骨干潘达微和高剑父影响下加入同盟会,并捐出私蓄作同盟会活动经费。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详细]

陈清机 [公元1881年-1940年]

  • 陈清机(1881~1940年) 陈清机,又名火萤、官繁、经纶,号穆亭,晋江安海镇人。清光绪七年(1881年)二月初四日生。10岁时由姑父王春牧抚养,入塾读书两年。及长,由王春牧资助开设鸿泰干果店。光绪三十一年,往日本神户经商。1905年,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 宣统三年(1911年)返乡...[详细]

秦光远 [公元1890年-1940年]

  • 秦光远,字声杨,1890年生于镇远县江古乡,先后在镇远读完小学、中学,考入贵州讲武堂。毕业后参加黔军的“护国”、“ ”战争。1920年出任贺龙川南混成第九旅副官长兼第一团副团长,1925年任贺龙部第三独立团团长,1927年任贺龙部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第二师师长,8月1日率部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