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墉(1890—1939),原名继才,字逖父,又字达元,号映龙山主人,宁海县城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人杭州浙江高等学堂,毕业后执教杭州初等师范学堂、绍兴府中学堂。辛亥革命后,任新军童保暄部秘书,光复杭州时为童出谋划策。1912年,任浙江体育学校国文教员兼体育会评议员,继任校长。1916年...[详细]
酆济民(1894~1939),平江县黄金洞乡人。1926年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任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副主席。1939年平江惨案后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为省军级烈士。 同年(公元1894年)出生的名人: 蒋致余 (1894~1962)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 彭子...[详细]
黄世新(1900—1939),字明三。壮族。武篆区那烈村人。中共党员。 1925年参加韦拔群领导的农民革命运动,任农军队长。1929年8月,与陈恩深等带领300多个革命青年到南宁领 ,黄世新任农军第一连连长,10月中旬,参与解放武篆区后奉派到凤山配合黄明春率领的农军解放凤山县城。12月百色起...[详细]
黄诚沅(1863—1939),号芷萍。黄君钜之子,清同治二年(1863年),在其父署云南省易门县知事官廨出生, 遂以云生为字。9岁入私塾读书,勤学好问。11岁,家庭出资捐纳取得监生资格,14岁始读史书纂辑书谱。23岁辑成宗谱《粤西武缘起凤黄氏家乘》草稿。24岁赴宾州(今宾阳县)应童子试,由于答题...[详细]
何育杰(1882—1939),字吟苢,慈溪县城(今江北区慈城镇)人。早年就学宁波储才学堂。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中进士,次年入京师大学堂师范馆。二十九年上 书要求“誓保国土,坚决拒俄”。旋赴英国,入维多利亚大学攻读物理学,后转曼彻斯特大学。三十三年毕业,继游学法国、德国。两年后回国,任京师大...[详细]
何鸣(1903~1939),原名君熙,海南省万宁县龙滚镇黄竹塘村人。1927年夏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到英属马来亚(今属新加坡一带)。1931年回国后,被委派到闽南漳州南、北乡一带和靖和浦中心区开展土地革命,建立乡村革命委员会和人民自卫队,担任红三团四连指导...[详细]
顾烈之(1906—1939),字绳其,顾作之弟。高中毕业后曾求学于黄埔军校洛阳分校炮兵科。1937年11月,日本侵略军在金山卫登陆,烈之在家乡杨溪村收集壮丁训练时的 4支以及前方溃退下来的散兵016支,组织起一支地方武装部队,自任大队长,以保境安民为己任,设水栅、置防哨,阻止日本侵略军及土匪骚扰...[详细]
高特(1911~1939),河北蠡县人。民国25年(1936)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6年,随八路军抗日工作团到盂县开展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工作。民国27年,出任盂县抗日自卫队指导员、基干游击队政委,在打击日伪军的嚣张气焰,巩固抗日根据地,发展抗日武装方面颇有建树。民国28年,在盂县西烟镇附近与日伪...[详细]
威尔纳·冯·弗里奇男爵(Werner Freiherr von Fritsch,1880年8月4日-1939年9月22日)是一位德国将军,最终阶级为大将; 于1935年至1938年期间担任纳粹德国的国防军陆军总司令部总司令,1938年因受维尔纳·冯·勃洛姆堡元帅的丑闻牵连,-离开陆军总司令的...[详细]
冯玲(1919—1939),女,海盐澉浦镇人。幼随父居上海。1933年入大东烟厂当童工,工余入上海女青年会办的女工夜校学习,接受革命和抗日救亡的爱国主义思想。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参加《谁是朋友》等进步话剧的演出,旋入吕骥领导的歌咏队,向群众教唱《义勇军进行曲》、《新女性》等歌曲。为支持申...[详细]
方英(1878—1939),女,字景昭,嘉兴人。早年入上海务本女学堂就学,以优等生毕业。初在常州执教,后回嘉兴。1912年3月,创办嘉兴女子师范学校,任校长。1924年,嘉兴女子师范学校改为公立,更名为嘉兴县立女子中学,方英继续任校长。此后20年中,学校规模逐渐扩大,附设小学部和幼稚园。方英常变...[详细]
丁思林 (1915-1939) 湖北省红安县杏花乡丁家岗村人。1931年参加黄安独立师,后转入红军。1933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新一团团长。率部转战于冀、豫、晋地区,屡建战功。1939年7月9日凌晨在榆社西周村侦察敌...[详细]
陈一华(1911-1939) 汉族,原名陈凯,四川宣汉南华坝村人。1932年参加红军,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红军长征。曾任120师军法处副处长、中共平鲁县委书记。重建左右凉抗日游击根据地,全县两个区建立了三个游击小组,并组建了一个县大队。...[详细]
陈其蔚(1884—1939),又名文明,字熙甫,东阳后律村(今磐安深泽乡后力村)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春考入武备学堂。三十年,选送北京练兵处,成绩优良,选派留学日本振武学堂,继入士官学校,参加同盟会。宣统元年(1909)学成归国,应陆军部考试,授陆军校官衔。9月,充浙江陆军步兵第八十一标...[详细]
陈敬箇(1915—1939),笔名金戈,后易名祖辰,平湖乍浦人。1929年去上海美丰针织厂做练习生,后与同乡徐律、徐达一起入上海商会所办的夜校补习国文、英语。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参加上海各界联合组织的抗日救国会。1935年春,参加徐律组织的秘密读书会(受生活书店中共组织指导)。次年联络同乡青年...[详细]
陈宦(1869-1939) 北洋军阀首领。初名仪,字二庵,又作二安。湖北安陆人。早年入武昌自强学堂读书,后赴北京考拔贡生。1897年入湖北武备学堂。后官费留学日本,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回国后任武卫前军管带。1904年经友人举荐入川训练新军,任帮统、协统,随四川总督锡良主办四川讲武堂。1907...[详细]
陈籙(1877-1939) 近代外交家。字任先,号止室。福建闽侯人。光绪未年法科进士。1891年进福州船政学堂学习。后入武昌自强学堂,1901年毕业后留校任法文教师。后赴德、法等国留学。1907年获法学士学位,后归国。历任法部制勘司主事,翰林院编修、外务部考工司郎等。1912年任中华民国外交...[详细]
蔡宝善(1869—1939),字师愚,号孟庵,德清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举人,二十九年经济特科乙等及第。历任京师大学堂提调,陕西宝鸡、泾阳、兴平、三原、长安(今西安市)等县知县。民国初,先后为浙江海宁县知事、内务部秘书、平政院肃政厅肃政使、全国选举资格审查会审查员、江苏省公署咨议长等,授...[详细]
白承润(1909--1939),字君实,满族,出生在辽宁省岫岩县哨子河乡张空堡。1929年考入沈阳电工学校,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弃学回乡参加东北民众自卫队,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3年,与苗可秀等人共同创建抗日队伍别动队,1934年更名为少年铁血军。先后担任第二大队长、第二联队长、第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