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939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39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杨国材 [公元1900年-1939年]

  • 杨国材(1900—1939年) 杨国材,亦作国才,乳名杨毛,徐泾乡光联村杨家巷人,革命烈士。自幼务农,成年后兼营小型碾米厂。以豪爽侠义,深得群众信赖。抗日战争爆发后,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游击武装,活动于七宝以西、杜家巷以东、虹桥路以南及机场周围地区。民国27年(1938年)春...[详细]

徐达三 [公元1906年-1939年]

  • 徐达三(1906~1939),又名徐政权、徐坚如,普东镇袁家屯人。少年时随叔父到抚顺煤矿当背煤工,后被抓丁当了奉军。阎奉交战中被俘,加入晋军,后任排长。 1932年10月,徐达三随部队驻防绥远省临河县(今属内蒙古自治区)时,经中-员王森、房鲁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徐达三受党指派在晋军中秘密发...[详细]

夏开泰 [公元1871年-1939年]

  • 夏开泰(1871~1939)又名连和,字均安,六安市鼓楼街人。家境贫寒,兄弟5 人自幼学艺。清光绪十年(1884 年),夏开泰到六安“宣记三品斋”毛笔店学徒。他勤学苦练,出师时熟练地掌握毛笔制作技术,被三品斋毛笔店留用。后三品斋笔店宣城籍师傅相继去世,他遂成为该店的领头人。不久,该店歇业。光绪三...[详细]

吴亚鲁 [公元1898年-1939年]

  • 吴亚鲁(1898~1939年),中共铜山党组织创建人。原名吴肃,字肃之,号亚鲁,曾用名李汉民、陈俊卿,江苏省如东县潮桥镇人。幼读私塾,民国5年(1916年)考入如皋师范,毕业后在金沙小学教书半年。在“五四”运动影响下,吴亚鲁决心继续深造,寻求革命真理。民国8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教育专修科。在此后...[详细]

吴承仕 [公元1884年-1939年]

  • 吴承仕(1884~1939),字检斋,号展成,又号济安,歙县人。他生长在一个富有的书香门第,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养和熏陶。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 年),他17 岁时,应试中秀才。翌年,又应试中举人。光绪三十三年,清廷举行举贡会考,他以殿试一等第一名被录取,并被点为大理院理事。他青少年时期...[详细]

王正方 [公元1917年-1939年]

  • 王正方(1917—1939年) 王正方,凤溪乡人,革命烈士。就读于观音堂小学,毕业后在家习医。幼年受舅父顾复生的教育和影响,立志救国救民。抗日战争爆发,跟随舅父参加抗敌后援会工作。民国26年(1937年)11月淞沪失守,组织难民船队向青西撤退,在西岑镇停留。12月与林锡浦...[详细]

王夏 [公元1887年-1939年]

  • 王夏(1887-1939),1887年生于开县大海乡镇海村,原名玉泉,书名本沛。幼年聪明好学,甚得亲友赞誉。青年时应科举考试,中秀才。时值戊戌变法之后,维新思潮已在青年学子中传播,王夏接受了维新思想,立志改革救国,在舅父谭丕臣的支持下,向亲友借银一百两作盘费,去上海求学,自己更名为王夏,字君复,...[详细]

王尚文 [公元1885年-1939年]

  • 王尚文(1885—1939) 号子郁,城关镇东街洞子巷人。肄业于西北大学及北京中国大学,任省第一中学教员。民国8年(1919),中原辄起兵事,遂投笔从戎,任陆军第20混成旅副官长,兼执军法,旋任独立营长。民国13年(1924)任20师炮兵团长,驻防汝南,后提为旅长。民国16年(1927)革命军北...[详细]

孙绳 [公元1887年-1939年]

  • 孙绳(1887~1939) 又名华佛,湖北黄冈人。早年加入共进会(同盟会前身)。参加过武昌起义,曾任都督府书记部长。民国3年(1914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步兵科学习。毕业后赴云南参加护-,加入中华革命党。曾任国民革命军团长、湖北省民政厅厅长等职。因在倒蒋(介石)运动中...[详细]

沈彪 [公元1868年-1939年]

  • 沈彪(1868~1939),亦名沈标,字锦斋,当涂南乡人。稍长习武,膂力过人,擅使单刀,人不敢敌。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进入当涂县衙捕班当差,因缉盗有功,升为捕班总头役。当涂县令换了数任,县衙员司多有更迭,唯沈标独领捕班,从清代一直延任到民国时期,算得是县衙中一位资深人物,人皆呼之“沈老总...[详细]

马耀南 [公元1902年-1939年]

  • 马耀南 (1902—1939) 马耀南,原名马方晟,长山县三区北旺村(现淄博市周村区张坊乡北旺庄)人。1902年7月16日出生于富裕农民兼手工业者家庭。马耀南自幼聪慧好学,性格内向,做事不随流俗。13岁入周村高等 小学,17岁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校中纨绔甚多,但他仍着布装,不与为伍。唯...[详细]

马相伯 [公元1840年-1939年,中国著名教育家、复旦大学创始人]

  • 马相伯(1840~1939) 原名志德,又名钦善、建常、绍良,改名良,字斯藏,又字相伯、湘伯、芗伯,以字行,别署求在我者,晚号华封老人。祖籍江苏丹阳,清道光二十年三月十八日(1840年4月17日)生于丹徒(今镇江),褓间即受天主教洗礼,洗名若瑟,亦作若石。5岁入塾读书,...[详细]

陆雪雄 [公元1895年-1939年]

  • 陆雪雄,又名伯琴,华新泥桥人,中国共产党党员,革命烈士。出身于贫苦农家,幼年当竹工赖以糊口。大革命时加入本乡蓬尘墩村农民协会,积极投入农运,为农运骨干。民国16年(1927年)冬,农民-失败,环境恶劣,生活艰苦,然-之志未减。翌年,由顾达珍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后任长浜支部书记。18年春,陆雪雄与...[详细]

刘思宽 [公元1909年-1939年]

  • 刘思宽(1909~1939)金寨县人。民国18 年(1929 年)在家乡组织赤卫队,并任队长。民国19 年参加红军。民国21 年,任红二十五军七十三师二一八团团长。后随主力红军入川,参加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新四军四支队手枪团团长。民国28 年夏,在江苏黄桥与顽军作战中牺牲。 同年(公...[详细]

刘伯泉 [公元1876年-1939年]

  • 刘伯泉(1876-1939),名广潭,杞县城人,生于医家,自幼刻苦读书,成年后考取县学生员。民国初加入中国国民党,拥护新-。“五卅”惨案发生后,他组织杞县各界人士募捐,支援上海工人斗争。1927年任杞县清理庙产委员会副主任,用庙产收入开办学校,动员热心教育的教师义务教课,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19...[详细]

廖磊 [公元1890年-1939年]

  • 廖磊(1890—1939) 字燕农,号伯符。陆川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考入广西陆军小学堂学习,宣统三年(1911)入湖北陆军第三中学学习,参加武昌起义,与清军战于滠口,负伤仍坚持战斗。1913年入清河陆军第一预备学校学习,次年秋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步兵科就读。1916年毕业后到湖南湘军...[详细]

康孟侯 [公元1903年-1939年]

  • 康孟侯(1903~1939)。零陵县楠木冲乡人(1995年后属永州冷水滩区普利桥镇)。1926年,参加国民革命军。1929年,转入陆军98师587团任职,官至副营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多次参战,两度负伤。1938年,汉口战役中,康率部与日军作战,腰部负重伤,战友们以死尸将他掩盖,才从死亡线上抢救...[详细]

蒋煊洲 [公元1909年-1939年]

  • 蒋煊洲 (1909—1939) 蒋煊洲,字光亚,汲浜乡人。1933年毕业于江苏民众教育学院,先后在南京和上海从事社会教育工作。1935年回崇,任第四区民众教育馆馆长。后任教于南京民众教育学院。南京沦陷后,蒋绕道苏北返崇。1938年8月,蒋奉县长陈赓尧令,组织...[详细]

江上青 [公元1911年-1939年,江上青,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 江上青(1911~1939),原名江世侯,清宣统三年(1911 年)三月十二日生于江苏扬州江都县仙女镇一中医世家。 民国16 年(1927 年)江上青考取南通中学,阅读了一些进步书刊,特别是李大钊、-的文章,开始参加-。同年11 月加入共青团。民国17 年,转学扬州中学,仍秘密从事-,引起国...[详细]

何武 [公元1891年-1939年]

  • 何武(1891—1939),号剑青,昭平镇人。青年时曾在县城杏林药店做佣工,清宣统三年(1910) ,弃工从戎,不久转入广西龙州讲武学堂炮科学习。民国2年,何武在林虎部当炮兵排长,因其射击准确而提升为连长、营长。1921年,粤桂战争,旧桂系失利,李宗仁为代表的新桂系,另立山头。时为黄业兴部营长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