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凤岐(1879—1938),原名清源,字恭先,长兴人。清末秀才,后考入浙江武备学堂,被保送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辛亥革命后,任浙江都督府参谋长。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凤岐与童保暄、王桂林等合谋赶走追随袁世凯的浙江都督朱瑞,以“浙人治浙”名义, 北洋政府派到浙江的新任都督杨善德。未成,东渡日本。19...[详细]
钟兆勋(1883——1938),字建丞,西河乡横耳塘人,性聪敏,为人正直。民国2年(1913年) ,任蒙山高等小学首任校长,实施新学。以后,历任蒙山县财政科长、民团局长、商会主席、修志局长。他在民团局长任内,获悉家侄某亦参与乡间流氓结伙于桐油坪抢劫过往牛贩白银案,即着手查办,先将家侄所得赃款收缴...[详细]
覃振宗(1905~1938年9月),思恩县天时乡(今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才乡)人。为人公正、忠实。少年辍学,15岁从军,先入伍生团学习,后两次人中央军政学校广西分校学习。毕业后,从少尉连副升上尉连长。抗日战争爆发,振宗请缨杀敌。淞沪战役,振宗身先士卒,因负伤而回后方治疗。伤愈后,擢升为五路军第一荣...[详细]
赵庆吉(1900--1938)生于辽宁省岫岩县大营子镇前腰沟村,少年时代在父亲执教的私塾读书,后因家境维艰,弃学务农。1927年,考入凤城县 局,被录为内勤。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目睹官兵腐败,拱手-,愤然离职回乡,另谋救亡图存之路。1932年1月25日,赵庆吉借农民与恶霸地主姚永清矛盾激...[详细]
张展鹏 (1895.12——1938.5) ,又名张鹏,字万程,今蒙山镇甘棠大岭村人。民国7年(1918年),毕业于北京宪警军官学校,后调任广州市陈炯明部任宪兵营上尉连长。11年,鹿寨股匪抢劫烧杀,侵犯修仁,危及荔浦、蒙山。其时,张展鹏随马云庆部沿荔浦进修仁,围剿火神庙匪巢。初战时,民团伤亡甚众...[详细]
张培梅(1885——1938),字鹤峰。崞县(今原平县)中泥河村人。国民党军事将领。 张培梅自幼父母双亡,由叔父收养。在私塾读书时,尊师好学,尤其精研《周易》,19岁考中秀才。时值清政府日益腐败,外侮迭至,张培梅认识到只有武装斗争方能救国救民,于是投笔从戎,1905年考入山西陆军小学堂。19...[详细]
张传福(1902—1938),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第二师师长。 1902年出生于吉林省公主岭。因日俄战争时遭遇不幸,全家逃至下江汤原,定居太平川田家屯。后家业又重新发达,有地三百多亩,并开有粉坊、油坊。张传福虽没念过书,却因精明能干当上掌柜。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于日寇的统治...[详细]
于文彬(1916年10月----1938年2月) ,又名余士珍,化名余振芳、于启明,河南省息县临河店人。优秀的共产党员,革命烈士。早年考入焦作私立中学高中部,后被选为焦作中学学生自治会主席。 他为发展奠定冀鲁边抗日武装的主要力量的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时任中共冀鲁边工委书记的于文彬于193...[详细]
余洪元:汉剧艺术大师、“余派”老生的创始人。 余洪元(1875—1938年),原名金宝,字丹圃,祖籍湖北咸宁,生长于沙市。 他幼年常至玉菊班玩票,学习楚调(汉剧)艺术,拜“荆河派”前辈、名胡双喜为师,技艺渐精。 1900年赴汉口,入名丑袁一苟主持的:“福星班”搭档 。饮誉各茶园和春酒...[详细]
杨祚增(1903—1938) 字宝山, 同正县克强乡覃忠村(今中东镇思同村)人,壮族。 1932年任国民党第五路军第十军第一七一师一○一团中校副团长。抗日战争爆发,随师北上。 1938年5月5日,奉命开往怀远,阻止日军西进,激战于河溜集。团长临阵负伤,杨祚增受命代理团长,继续指挥作战两...[详细]
杨俊恒(1910—1938),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第三师参谋长。 1910年出生于吉林东北部山区的一个农民家庭。早年读过几年小学,因家境贫困而辍学。后参加东北军,在六七六团王树棠属下当兵。由于军事技术提高很快,不久被提拔为少尉排长,他是当时最年轻的军官。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王树棠...[详细]
杨贵珍,(1920-1938.10) “八女投江”烈士。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0年生,黑龙江省林口县莲花乡人。 1936年11月参加抗联第五军。 1937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护理员、被服员、班长、副小队长等职。 1938年10月上旬,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一部,在牡丹江地区乌斯...[详细]
徐泽长 化名黎达(1904~1938.8),壮族,那马县州圩街人。少年时代在果德县都阳乡(今属平果县)舅父黄永棋(后来任果德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家生活,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 1925年就读于广西省立九中(武鸣)。在校期间,他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军阀的混战而给人民带...[详细]
徐新六(1890—1938),字振飞,余杭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入上海南洋公学。三十四年毕业后赴英、法留学,攻读冶金、经济、国家财政学等专业,获学士、硕士学位。1914年回国,任财政部佥事,兼任北京大学教授。1917年夏,任财政总长梁启超的助手。11月因梁启超辞职,转入中国银行,任金库部...[详细]
吴时森(1881—1938),号荫堂,兰溪回回塘村(今属建德)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春,目睹外患内乱,人民涂炭,时森感慨地说:“人若无济世之才,当具济世之心!”于是投师兰溪叶渭荣门下习医。学成回乡挂牌行医,医术精进,誉驰远近,人称“回回塘先生”。龙游名医王永涛赞他“病情察看分新久,方法详...[详细]
吴复夏(1913—1938),曾用名金馥桂,东阳南溪(今吴宁镇)西坞村人。1931年,进笕桥中央航空学校。1935年毕业,分配到空军第一大队任少尉侦察机驾驶员,后改任轰炸手。抗日战争爆发,多次奉命飞临敌阵侦察,屡建战功。曾奉命轰炸日本侵略军台湾基隆机场、仓库,完成任务后绕基隆上空一周,胜利返航。...[详细]
韦汉超(1906—1938),大同区板坡村人。壮族。1922年毕业于东兰县立高等小学校,次年回村任私塾教师。 1925年,参加韦拔群领导的农 动。1926年编入农民自卫军任战士。1927年任县农民自卫军瑶族马刀队队长。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任本县苏维埃政府土地委员会主席, 红军于...[详细]
韦成篇 又名韦耀德,外号白头翁(1892~1938.8),壮族,那马县州圩乡江庄村人。青年时代,离乡从军,在旧桂系军队任排长,他看到在旧军队混下去无法实现救国救民的抱负。 1921年回乡在江庄小学任教,1926年在那马县立第三高级小学(州圩)任教。 1927年4月, 中共右江党组织派黄...[详细]
王文林(1913—1938),原姓郝,又名史为安。出生于河北保定。曾在上海同济大学读书。九一八事变后,即投身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东北抗日义勇军赵尚志部,并在京(南京)沪地区积极从事抗日救亡工作。1937年11月10日,奉命担任上海青浦中心县委书记。11月20日,受上海党组织派遣,与彭林一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