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伦佩(1900—1938)八路军第129师先遣纵队独立大队大队长 字玉吾,乳名培成,1900年生,河北省武安县龙泉村人。幼读私塾,稍长入武安公立学堂,后考入北京成达中学。1925年北京大学肄业,后入东北奉军讲武学堂,毕业不久任奉军中校骑兵营营长。“九一八”事变后,因不满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详细]
王子青,原名王维廉,又名王纪东,1903年5月7日出生于河北省磁县岳城镇一农民家庭。幼时入私塾学习,后来镇上有了学堂,王子青又到学堂学习。11岁时,因成绩出众,获得“儒童供事生”称号,被乡亲们誉为“神童”。 1916年,王子青考入省立永年十三中学,1917发生了苏联十月革命,使他受到马列主义...[详细]
王一之,原名王德辅,字翼之,1903年生于山东省文登县新庄头村一贫苦农民家庭里。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三。10岁开始读私塾,后毕业于文登县立第一高级小学,因他成绩优异,深得校长器重,便留本校初级班任教。不久,他考入济南育英中学,后因经济拮据而辍学,回到文登,再度任教。1926年他又回到了济南,在这里...[详细]
王奇峰(1897-1938)字峙亭,原籍河北省乐亭县汤家河大王庄。1897年4月6日(清光绪二十三年三月初五)出生于奉天省康平县(今属辽宁)哈拉虎梢屯的一户农民家庭。王奇峰祖辈是首批下关东的移民之一,到其父亲一代已在康平拥有了几亩田地,得以自给自足。王父为了改变家庭的命运,决心培养王奇峰,使他受...[详细]
王大鹏,1907年出生于河南省新县新集镇(原属光山县)把棚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王家世代务农,缺书少墨。王大鹏7岁时,父亲送他进了私塾,指望他能够通过读书光宗耀祖。在私塾里,他刻苦勤奋,尊师重友,疾恶如仇,颇受先生器重。一次,一个地主恶少把邻居家的小女孩当马骑,还嫌她爬得慢,用脚使劲踢她的头部。王...[详细]
汪成钧(1900—1938),汉族,湖北黄冈人,抗日殉国将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步科及中央军校高教班第四期毕业。历任排、连、营、团长等职,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汪任国民党陆军第七十五军十三师三十七旅上校副旅长,率部参加抗战,转战南北,屡建功勋。 主要事迹 1938年参加武汉会战,率部在鄂南蒲听...[详细]
王麟(1902~1938)抗日殉国烈士。重庆荣昌人,1931年任四川省北川县长,并致力于减轻赋税,倡导官员廉洁奉公,关心民间疾苦。1932年3月赴庐山军官训练团、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高教班受训,1936年夏任29军团长。抗战期间,任22集团军124师739团团长。1938年3月,在台儿庄会战时,...[详细]
托马斯·爱德华·劳伦斯(ThomasEdwardLawrence,也称“阿拉伯的劳伦斯”,LawrenceofArabia,1888年8月16日至1935年5月19日)因在1916年至1918年的阿拉伯大起义中作为英国联络官的角色而出名。他成为公众偶像的部分原因是美国旅行家兼记者洛维尔·托马斯(...[详细]
田耘(1907—1938)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5军13师37旅73团团长 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详细]
隋石卿(1889~1938)文登人。少时去烟台谋生,随德国传教士学习,后来青在德商顺和洋行任翻译兼买办。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青岛徳侨撤退后,接掌顺和洋行资产,设立华信木厂。1920年开设华昌铁工厂。1925年任山东银行青岛分行经理。1922年出任青岛总商会会长,并连任三届。1922年中...[详细]
乔瑞生(1910~1938) 乔瑞生,成安县最早的共产党员,成安县党组织的创始人。原名书麟,字瑞生,1910年农历4月22日生于大霍村。8岁,开始在本村上小学,1925年15岁时考入县立高小十六班。在校刻苦勤奋,品学兼优,深得老师和学友的爱戴。他很小就爱看《水浒》、《岳飞传》、《杨家将》等歌...[详细]
钱亦石(1889-1938),又名定城,字介磐,别名强行室主,笔名史庐、曙生等,咸宁马桥钱庄人。辛亥革命首义胜利,他带头剪去辫子。1924年4月,经董必武、陈潭秋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经组织同意,参加国民党,协助董必武筹建国民党临时党部,并负责宣传工作。1925年,钱主持创办《武汉评论》,撰文...[详细]
莫肇衡(1895—1938),云南省广通县(现属禄丰县)人,讲武堂11期学员。183师542旅1083团团长。在台儿庄东南火石埠村遭遇东庄来袭之日军时,他指挥战士们展开肉搏战,不幸被一颗子弹射进了胸膛。在被战敌士抬往战地医院途中,莫肇衡挣扎着扯下浸满鲜血的征衣,在战友搀扶下于道旁一块石头上...[详细]
吕晓韬(1893—1938),河北河间人,庐山军官训练团第三期毕业。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副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四师五二一团上校团长。 汉族,1893年出生于河北河间,庐山军官训练团第三期毕业。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副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党陆军第八十四师五...[详细]
吕汝爽(1909-1938)山东清平县(今属临清)金郝庄乡张伴屯村人。山西北方军官学校毕业。任第32军139师1旅上校副旅长。 1938年5月15日,139师奉命固守安徽萧县,阻敌北犯徐州。16日黄昏,吕汝爽率该旅抵达县城后立即投入战斗。与攻城日军苦战两昼夜,毙敌无数。18日拂晓日军3000...[详细]
吕基淳(1914—1938),河北景县人,中央航校第三期毕业,1937年抗战军兴,吕基淳所属第四大队奉命守卫南京,8月24日于南京上空击落日机一架,同月26日在天长再击落两架,9月4日及7日分别又在上海、太湖各击落一架,战果辉煌,获颁四星星序。 1938年2月18日,日军飞机38架空袭武汉。...[详细]
罗世泽(1906—1938),字甲辛,又名治国,字季乾,威远县联胜乡人。曾在永川军官训练团学习。民国二十四年,罗世泽署理昭化县县长兼财政局长。两年后,转到川军一二二师,先任师部参谋处处长,后改任副官处处长兼新兵训练处处长。 民国二十六年“七·七”事变后,川人强烈要求“川康各军,出师杀敌”。同...[详细]
罗芳珪(1907—1938),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山县(今衡阳市衡东县)人,中国国民革命军少将、抗日名将、民族复兴英雄。1907年12月20日生于衡阳市衡东县的一家书香门第,13岁考入岳云中学。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历任排长、连长、营长。1934年升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三军...[详细]
刘阳生(1904年3月1日-1938年8月5日),抗日将领,字茂林,湖南省衡东县草市镇丫塘村人.属湘军一系,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五岁丧父,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艰难度日,在舅父的扶助下,读了两年私塾,1926年6月,被选送到军官队(湖南干部学校)学习,在抗日战争中屡立奇功,后在武汉会战中壮烈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