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贵(1887—1938)又名根官。曲阜市城内仓巷街人。祖籍江苏省淮阴县。自幼随祖父、父亲逃荒至曲阜,住在西门里,后跟父亲经营小饭馆,名为“安乐居”。15岁时,开始站灶。至成年,所制菜肴已很有名气,故被孔府所聘。经短期的试工,被提调为“内三班”厨师,专为“衍圣公”备办烹饪。因常随孔令贻外出,在...[详细]
济南市青龙桥西侧古城墙内,有一条著名小巷——按察司街,110年前,名震华夏的抗日民族英雄张郁光将军就诞生在此巷的一个普通职员家庭。1938年,张郁光被日寇残杀于聊城状元街一老百姓家,年仅34岁。范筑先、张郁光、姚第鸿牺牲后,受到全国人民的痛悼,被誉为“华北抗日三烈士”,其殉国之日被定为“华北抗战...[详细]
张耀曾 ,(1885-1938) ,号镕西,笔名崇实,云南大理喜洲镇人,白族。辛亥革命先驱、法学学者。出身于书香世家。 自幼好学,1903年入京师大学堂,时年18岁,因成绩优秀,后官费选送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学法学。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影响下,投身革命,在东京加入同盟会,和云南青年李根源、赵坤等...[详细]
张鸿礼(1904—1938)又名张钧陶。潍县(今潍坊市奎文区)人。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受中共山东省委派遣去苏联学习,1930年回国。1931年2月任中共烟台市委书记。 1931年7月任中共山东省委常委、军委书记兼巡视员。1932年8月参与领导博兴农民武装-, 同年秋被国民党逮...[详细]
于学尼(1912—1938)字承圣。招远县庞家村人。中共招远县特支领导成员之一。1927年考入黄县中学。1930年春开始任小学教师。1934年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开始以教员的身份秘密进行革命活动。1935年2月,他担任中共招远县特支委员。1937年1月, 因叛徒出卖,中共胶东特委被破坏,他在黄...[详细]
郁仁治(1905~1938),海门(今海门市)人。民国13年(1924年)毕业于私立海门中学。后经旧日同学山西省督军李烈钧推荐,自费去日本东京陆军士官学校工兵科学习。民国18年夏,学成回国,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教导第一师上尉教官。翌年5月,调任宁、镇、澄、淞四路要塞司令部工兵训练处少校连长,后又奉...[详细]
于清祥(1907—1938)历城人。抗日将领。中央军校洛阳分校第五期步科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排长、连长、营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五十一师三五团副团长、代理团长。1938年10月在江西省德安外围张古山长岭与日军激战时,不幸中弹殉国。 ...[详细]
远静沧(1901—1938)原名远绍华,字 生。河北任丘人。先后就读于河北保定师范、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师范大学附中任国语教员,后又在《中华大辞典》编纂处工作多年。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河南睢阳师范学校、山东青州(益都)师范学校任教。1934年夏被捕入狱。1937年经党组织营救获释...[详细]
姚第鸿(1911—1938)山西河津人。自幼随父就读于军旅中。1927年考入开封省立高中,曾被推选为学生会主席。1930年转入济南山东省立高中学习,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任中共济南特支成员兼共青团济南特支书记,中共济南市委委员、共青团济南市委书记。是年,考入齐鲁大学。1932年初任中共山...[详细]
姚承祖(1866~1938),字汉庭,号补云。吴县(今苏州市区)胥口香山墅里村人。能工巧匠。清同治五年三月十八日(1866年5月2日)生于木匠世家。祖父姚灿庭著有《梓业遗书》。他11岁随叔父姚开盛在苏州习木作,终岁营建于乡郡间,后在城内开设姚开泰建筑处。一生设计建筑的屋舍庭宇,不下千幢。苏州怡园...[详细]
阎海如(1889~1938) 2011-11-25 10:45:45 作者: 来源: 浏览量:4 字号:〖大 中 小〗 法名恒海、清华法师。生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河北莱水县人。保定军官学校第二期毕业,参加辛亥革命,曾任革命军大队长。军阀混战中,提升旅长,后见国事不可为,出家为...[详细]
杨鸣岐(1900—1938)禹城市安仁乡大杨庄人。中共党员。1937年参加革命。曾任齐河县教育科科长、中山中学校长,清平县政府二科科长、县长。1938年牺牲于清平。 ...[详细]
杨靖远(1902—1938)原名赵荣山,又名赵先周。辽宁沈阳人。1922年到沈阳兵工厂做工,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了东北抗日自治联军。后到北平, 任华北各界救国会执行委员。1938年4月到冀鲁边区任第三十一游击支队副司令。1938年秋任冀南区第六专署专员,兼任冀南军区第六军分...[详细]
王翼之 (1903—1938)又名王一之。文登县(今文登市) 口子乡辛庄头村人。192 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春受党组织安排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后回国养病。1929年起,先后在松山庙小学、荣成师范讲习所、威海私立明星小学、烟台真光女子中学、大水泊启民小学、即墨中学、潍县中学任教。19...[详细]
王思衍(1866—1938)字仲蕃,号源亭、亦嚣子。苍山县兰陵镇人。诗人,书法家。20岁以诗名领沂州府“四才子”之首。1898年中进士。官至刑部主事。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他对慈禧太后放弃国都深为不满,未随“驾”西逃,愤归故乡。事后朝廷征召入京补写被侵略军捣毁的宫廷匾额,留任旧职。1910...[详细]
王青云(1904—1938)字直升。“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了冯玉祥的西北军。1932年4月,为山东省政府秘书,后任视导员、黄河防汛局石料处主任。1936年秋,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山东抗日救国会”。1938年元旦在高集成立冀鲁边区抗日游击司令部,并任司令。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齐河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详细]
王继魁(1909年~1937年) 范县孟楼村人,出身贫农家庭。由于生活困难,王继魁11岁才上学,20岁高小毕业。后考上东昌府省立二中,因家中供应不起,只上了一个学期就辍学了。1932年,王继魁考上范县城内范(城)、朝、濮(县)三县联立乡师,在校期间品学兼优,经中共地下党员于子元介绍加入中国共...[详细]
屠博渊(1889~1938) 又名春霖,生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武进人,世居武进城内西庙沟。中医大方脉,受业于同邑儒医张兆嘉,后又师事无锡邓羹和,与名医邓星伯、周小农等为同窗。民国6年(1917年)学成,应苏州苏纶纱厂董事会之邀,任该厂厂医。归里后,经名医金子绳推举,至“寿安”、“...[详细]
唐驼(1871~1938),原名守衡,字孜权。武进县城(今常州市区)人。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喜爱书法,习字刻苦用功,每天黎明即起,寒暑不止,临摹柳、颜、欧等书。因习字过勤曲背,人呼为“唐驼子”。于是,他便更名唐驼,字曲人。他书法学成后赴沪谋生。在澄衷学堂缮定《字课图说》,因字迹刚劲透逸,名噪沪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