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治焕(1880~1937) 字秉钧,长沙县人,清光绪六年(1880)生。二十三年就读于长沙时务学堂,二十五年留学日本,卅一年在东京参与创建同盟会,被推为评议部评议员。旋赴东北从事反清活动,参加光复烟台之役。二次革命失败,因连成基案被袁世凯逮捕入狱,后经梁启超营救获释。1916年蔡锷在云南起义...[详细]
方理明(1905~1937),又名方胜,平江县长寿镇人。早年参加农民运动,后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任湘鄂赣红军第十八师五十二团政委。1934年8月任红六军团第十八师政治部主任,10月任红二军团第四师政委,参加湘赣川黔革命根据地斗争,后负重伤休养,11月参加长征。1937年春,在甘肃西部作战...[详细]
戴任(1862—1937),字立夫,永嘉城区(今鹿城区)人。早年留学日本,学习军事,结识孙中山,参加同盟会。归国后,任湖北讲武堂教习,辛亥革命时,任宁波、温州统领。1924年后,拥护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历任黄埔军校管理处处长、北伐军总司令部军法处处长。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详细]
崔真吾(1902—1937),原名崔功河,字禹成,笔名真吾、采石、史东,鄞县樟村崔岙(今属章水镇)人。1919年人宁波效实中学,五四运动中参与领导宁波中等学校学生联合会,进行反帝爱国活动。1923年毕业,任教黄岩县立中学、鄞县第四高小。次年入厦门大学外语系读书,1926年始结识鲁迅。次年因参与-...[详细]
陈宜胜(1914~1937),湖南省茶陵县人。民国20年(1931)年参加湘赣苏区红八军,任政治部秘书、保卫处干部等职。民国23年参加长征,在红六军保卫科供职。“七七”事变后,随八路军120师挺进山西,率359旅战地工作团到盂县开辟抗日根据地,任中共盂(县)平(定)阳(曲)寿(阳)榆(次)五县特...[详细]
陈香斋,原名陈德馨,化名胡祖亭,1907年7月28日出生于河南省泌阳县赊湾乡孙楼村一个家道中落的书香门第之家。其父陈怀庆,为私塾先生,兼行医道。他在其父影响下,陈香斋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9岁读私塾,11岁考入县高等小学,直到师范毕业。 1927年10月,还在小学就读的陈香斋,在一位以教书身份...[详细]
陈荣久(1904—1937),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军长兼第一师师长。 1904年出生在黑龙江宁安县东京城三家子村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期,因家庭生活贫困,没能读书,在家务农。后因生活所迫入东北军当兵。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占领了东北各地,无辜的人民惨遭-。陈荣久目睹了日军的...[详细]
陈继祖(1874-1937年) 字颂萱,城厢人。清附贡生。光绪三十年(1904年)倡建贵县县立小学堂,献地120方丈为校址。三十二年于城西怡园创办坤德县立女子小学。民国6年 (1917年)任广西督军署少将参谋长。9年任广西省烟酒税局局长、财政厅厅长。陆荣廷和谭浩明在广西失败,陈继祖失官去澳门寓居...[详细]
陈嘉祐(1881~1937),字护芳,后改字护黄,今湘阴县金龙乡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加入华兴会。三十一年东渡日本,入东京振武学堂,结识孙中山,加入兴中会,后转为同盟会员。三十三年在东京士官学校肄业。辛亥革命前夕回国,先在北京陆军部任部员,黄花岗起义后即辞职南下,任湖北独立第十四标标统,...[详细]
曹国仕,满族,1891年出生于辽宁省岫岩县兴隆镇二道沟。1926年,曹国仕加入岫岩县 大队骑兵队,由班长、分队长升至中队长。1932年9月随岫岩县-长兼 大队长刘景文举旗抗日,成为刘景文领导的东北民众抗日救国军五十六路军的一名著名将领。同年冬岫岩县城沦入日军之手,曹国仕奉命将骑兵改为步兵, ...[详细]
朱文钧(1882—1937),字幼平,号翼庵,萧山城东朱家坛村人。清光绪年间游学英法等国,归国后,署度支部员外郎。辛亥革命后任财政部参事、盐务署厅长。1928年脱离政界,从事古书文物工作,为我国近代著名收藏家、鉴定家。故宫博物院成立之初,朱被聘为特约专门委员,负责对文物的鉴定考证。 朱文钧勤...[详细]
周钦明(1903~1937年),原名刘祖文、均民、祖擦,福鼎县前岐后洋半山壁村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家贫,早年丧父,少时在乡塾念书。民国22年(1933年)9月参加革命。次年底在周家山上东区苏维埃政府工作,协助中共鼎平县委进行革命宣传。这期间,曾化装山货商抵浙江省泰顺彭溪、峰文一...[详细]
钟日柱(1892~1937年),畲族,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生于福安县穆阳竹洲村。年轻时以砍柴换米度日。 民国22年(1933年),闽东革命风暴席卷福安。闽东革命领导人马立峰等常到下竹洲一带活动,日柱在立峰的引导下投身革命。他在家乡发动群众,开展轰轰烈烈的“五抗”斗争和分田运动。翌年加入...[详细]
钟日住,畲族,福安穆阳(今穆云乡)下竹洲村人,光绪十八年(1892年)出生。少时家贫,以砍柴换米度日。 民国22年(1933年),投身革命,民国2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畲族山区传播革命思想,发动畲民参加“五抗”斗争和分田运动。 民国24年8月,他任宁寿县苏维埃政府主席。与县委书记倪英...[详细]
智水(1876~1937年),号楞根,自称了幻头陀,法号心源法师,是佛教临济宗派一支在福建怡山长庆寺(即西禅寺)第五十八代传人,是福建名僧之一。 智水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生于福鼎县西阳马洋村,俗姓张,因家贫,受管阳象山寺济施。刚满周岁,象山寺住持道由和尚(又名天成和尚)见之,称道:“此...[详细]
郑树昌(1897~1937),又名世昌,湖雷乡桔树村人。家徒四壁,父亲只好将他卖给别人。稍长,随养父四出做泥水为生。民国12年(1923年),村中土豪霸占了他新婚的妻子,还要加害他们父子,无奈仓惶逃离,辗转到龙岩小池乡山美村落户。 民国17年(1928年)3月开始,闽西各县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详细]
赵永新(1913--1937),原名焕,双城县双城镇人,出生在一个自由职业者家庭。小学毕业后,先在私立弘达中学读书,后入北平俄文法政学院学习。学习期间他阅读了很多进步书刊,接近进步同学,不久便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九一八"事变后,他参加过北平的-。不久,便回到东北参加了宁安工农义勇队...[详细]
赵兰英(1915~1937),女,今靖边县青杨岔镇大台人,共产党员。18岁时由父母包办嫁人。民国二十三年(1934)八月,青杨岔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为反抗封建婚姻制度、争取婚姻自由,赵兰英大胆地找到政府负责同志,请求解除自己的婚姻。新政府满足了她的愿望,并吸收她为乡政府妇女干部。不久,赵兰英与东...[详细]
赵崇德(1910-1937)八路军第129师358旅769团3营营长 原名开奎,又名宗德。男,1910年4月17日出生,河南商城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秋参加红军,被编入红4军10师28团当战士。随-战大别山区数十县,因作战勇敢,立下战功,不久被调任12师特务队班长。1931...[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