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鹏振(1897—1937),1897年出生在辽宁省黑山县英城子乡朝北营子村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里。1917年,新民县文会中学毕业后,进沈阳文会书院读书,不久辍学。先在自卫团里当差,因厌恶官场,辞职后,曾参加绿林组织,杀富济贫。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高鹏振以旧部为基础,联合其他绿林好汉,于...[详细]
杜吉臣(1903-1937),牺牲时任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2师第4团团长。1903年生。1933年加入抗日救国队伍。1935年10月参加中国共产党,任支部组织委员。1936年5月参与领导“奎山暴-动 ”。后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二师四团团长。1937年7月25日,在小锅盔山东伏击战中,他指挥抗联五...[详细]
陈友才(1914-1937),1914年出生于湖南省郴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3岁在家乡参加革命,任儿童团团长。1928年1月,参加朱德、陈毅领导的湖南起义。同年4月,随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在井冈山,他虽年龄小,可聪明机智,勤学好问,打起仗来又有一股子猛劲和拼搏精神,在参加攻打永新黑头山和保卫黄洋界...[详细]
程智(1907年~1937年12月12日),湖南醴陵人。国民革命军74军51师302团上校团长,在南京保卫战中牺牲。 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国民革命军74军51师302团上校团长,抗日战争参加淞沪会战,后在南京保卫战中牺牲在赛虹桥。后别追认为少将,是南京保卫战中牺牲的将军之一。 2020年...[详细]
柴阴轩(1903年—1937年),生前为东北抗日联军第8军第4师政治部主任。 2020年9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事务部公布了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柴阴轩在其中。...[详细]
曹炳(1900—1937)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9军72师433团团长 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详细]
蔡如柏(1898—1937),广西南宁市长塘镇人。广西陆军干部养成所毕业。历任排长、营长等职。1936年任第一集团军第十一师参谋长,后调任六十六军一六O师上校参谋处长。 主要事迹 1937年8月,参加淞沪会战,负责一六O师作战补给等工作。上海失守后,调任一六O师九五六团团长。12月,参加...[详细]
安顺花(1908—1937女)东北抗日联军第2军缝纫队队长 出生于朝鲜咸镜南道端川郡的一个贫苦家庭。1930年,随家人逃荒到吉林珲春县。同年10月,与丈夫一起加入反日会,负责通信联络。工作积极,机智勇敢,每次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被派到城区做妇女工作。经常深入柳亭坪...[详细]
赵礼生(1907—1937),江西省贵溪县白田乡老屋赵家村人。民国18年(1929),投身革命。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村苏维埃代表。3月间,调赣东北省保卫局。23年秋,赵受化婺德中心县委指派,来开化西北乡开展工作。次年夏,开婺休中心县委成立,赵任书记。冬,领导游击队在高田坑伏击国民党保安队,缴...[详细]
袁嘉谷(1872-1937年),字树五,号澍圃,晚年自号屏山居士。1891年袁嘉谷离石屏至昆明就学于陈子潘、张竹轩,22岁入经正书院研习。1903年6月,他应经济特科试,列二等七名,复试列一等一名,授编修,是云南唯一的状元。 1903年,清政府进行了历史上惟一一次废除科举后的经济特科考...[详细]
叶鸿英(1860~1937) 名逵,福建同安人。7岁随父母迁居上海,后成为沪城著名巨商。民国22年(1933年)4月3日捐资50万元,成立鸿英教育基金会,以10万元专办乡村教育,以40万元扩充人文图书馆,因之改名鸿英图书馆,并在今淮海中路1413号筹建新馆,民国31年正式...[详细]
薛福基(1894~1937) 字德安,江苏江阴人。出生于贫苦农家。在私塾读书6年,放过牛,种过地,15岁到上海和昌盛洋杂货批发庄当学徒。 五·四运动后,至日本大阪余芝卿开设的鸿茂祥进出口商行工作,旋任经理,并被推举为中华总0会长。他了解到日制胶鞋在国内畅销,获利丰厚,...[详细]
熊希龄 (1870-1937) 中华民国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教育家、实业家。 湖南省凤凰县人,1870年出生于凤凰县一个官宦家庭。幼年入私塾。14岁中秀才。人称湘西神童。20岁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1897年,湖南维新运动兴起。他以在籍翰林协助湘抚陈宝箴推行新政,任湖南时务学堂总理...[详细]
谢嵩 (1903-1937)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九军军长,革命烈士。 湖南省宝庆县(今邵东县)人,1903年2月19日出生于宝庆县东路范家山一个农民家庭。1911年入私塾。1915年因家庭变故辍学。1919年到新宁县一家店铺当学杂工,因-店主的-被赶出店门。1924年4月入湖南陆军...[详细]
吴继光(1903~1937),原名绍琳,字铁夫,因景仰民族英勇戚继光而改名“继光”。光绪二十九年(1903 年)出生于嘉山三界(今明光市)。 16 岁去上海谋生。民国13 年(1924 年)8 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次年毕业,参加东征、北伐战争。民国22 年由国民党中路军总部特务团团长调任...[详细]
魏远奎(1912~1937)金寨县人。民国18 年(1929 年)参加红军,在红三十二师医院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提升为红四军十二师医院政委。民国21 年10 月随主力红-移,进入川陕。民国24 年参加长征。后编入西路军,民国26 年在甘肃倪家营子与国民党军作战牺牲。 同年(公元1...[详细]
王以哲 (1896-1937) 爱国将领王以哲,原名王海山,字鼎芳,黑龙江省宾县人。1896年出生于宾县东偏脸子屯。1911年,就读于宾州府中学堂,1920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事学校第八期步兵科。毕业后,在张学良将军麾下,历任东北陆军军士教导队排、连、营长等职。 1925年,任上校团...[详细]
王武汉(1880--1937),又名六八儿。线腔名芝合阳县马家庄乡西中雷村人。 六八儿生性聪敏,自幼喜爱线腔。每逢村中或邻村演线戏,他是每场必到,看后回家边唱边敲,据说曾敲破其母的针线筐箩和小簸箕。十岁从师于北郭村梁双十一二岁便学了不少节目。一次师傅为路井镇侯主事家唱戏,开演之际,师患急病,...[详细]
王琦(1884-1937)是“珠山八友”的领军人物,他在汪晓棠和潘陶宇等人的影响下,先与王大凡等人发起和组织“景德镇陶瓷研究社”,后又于1928年与王大凡等人组成艺术团体———“月圆会”,借此抒发胸志,以瓷会友。作为“八友”之首。 王琦 王琦,祖籍安徽,后迁居江西信江,1884——193...[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