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济时(1901—1937), 陕西华县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曾任国民党陆军第三师排长、连长、营长等职。 1937年10月25日,在上海大场一线与侵华日军交战,战至26日晨,时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6军33师195团团长的雍济时不幸喉部中弹受伤,但仍坚持指挥作战到午后,终因流血过多,壮烈殉国...[详细]
易培基(1880—1937),1880年2月28日出生,湖南省善化(今长沙市)人,曾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故宫博物院首任院长。受过良好教育,毕业于湖南方言学堂,曾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参加武昌起义,曾任中华民国副总统黎元洪的秘书。1925年10月,故宫博物院成立,任理事兼文物馆馆长。193...[详细]
易安华(1900——1937)袁州区遶市乡泽溪村人。1925年,南下广州,投身革命,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宪兵科。毕业后,以陆军总部学兵团中尉排长职随军参加北伐。1927年擢升中尉连长。1930年随部参加蒋、冯、阎大战,固守杞县雷寨,以一连之众,挫数千之敌,声名大振,连升少校营长、中校团副等职。 ...[详细]
姚子青(1908-1937)字若振,号中琪,广东平远县人。1926年10月,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入伍生总队,1927年7月升入第二总队步三队军官生。1929年2月第六期步科毕业,分配至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二师任上尉连长,1934年任该师少校团附。1935年改任营长,1936年升任陆军第九十八师...[详细]
姚中英,字若珠,广东平远县人。国民革命军第83军第156师少将参谋长。 1924年于平远中学毕业,参加革命军,旋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1925年参加东征。毕业后参加北伐。后入陆军大学第八期,毕业后回广东任陈济棠部独立第一师二旅六团中校团副、燕塘军校上校教官等职。陈下野后,调任余汉谋第四路军...[详细]
杨杰(1895-1937年10月1日),字子英,国民党陆军少将,河北容城县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营长、团长、第一师第一旅副旅长。 1937年8月淞沪会战中,-一军一师一旅副旅长杨杰少将,奉命率部扼守西塘,战况异常惨烈呈绞肉机状态,阵地数度易手,1937年10月11日晚,日军冲...[详细]
杨澄甫(1883~1937年)名兆清,以字行。河北永年人,杨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幼时在杨式太极拳创始人、祖父禄禅-下,勤学苦练。及长钻研益勤,尽得祖、父之精传。民国3年(1914年),赴京以武会友,阐扬拳宗。梅兰芳初演《霸王别姬》,剑舞不尽如意,百练不得其要,经其指点,舞之自如,梅兰芳称此“乃杨...[详细]
谢志恒(1904—1937),广西容县人,出生于1904年。谢志恒入伍后历任排长、连长、营长。1937年秋,时任二十一集团军一七○师一○一六团第一营营长的谢志恒在北上抗日前携妻子陈赛珠回家拜见父母,与古济村任五十六军医院一等军医正上校院长的-雄一起宣传抗日。通过宣传发动,先后将172人名爱国青年...[详细]
谢鼎新(1901-1937)广西苍梧人,1901年出生,陆军第176师上校团长,1932年,日本帝国主义挑起一二八事变,发动了对上海的武装进攻。时任第19路军团长的谢鼎新,奉命率部参战,战功卓著。1937年,谢鼎新又率部参加八一三淞沪战。在固守陈行的战斗中,谢鼎新团长及其全团官兵全部壮烈牺牲,谱...[详细]
夏寿田(1870~1935),字耕父,号午诒(怡),别号直心居士。湖南桂阳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戊戌科夏同騄榜进士第二人。 夏寿田家境丰厚,独能勤学,初为州学优禀生,后在衡州船山学院从师于王萊运。光绪十五年中举。光绪十八年会试取誉录,任刑部郎中。 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五日公布这届...[详细]
萧山令 (1892-1937) 国民党南京卫戍部队代理司令,革命烈士。 湖南省益阳县(今益阳市赫山区)人,1892年6月出生于益阳县四方山。入保定军校第三期学习,毕业后从军20年,由排长升至国民党宪兵司令。1937年11月南京保卫战中,身兼数职,担负守卫南京、抵御日军的重任。12月...[详细]
夏国樟(1896年-1937年),一名夏国璋,字超然。广西省容县松山乡沙田村人。中将军衔。他为中日战争期间阵亡的中-方高级将领之一。是桂系中将夏威的弟弟。 从湖北法政大学毕业以后,打算留学欧洲或日本,但是那时中国内忧外患,故其放弃留学深造,去读军校报效国家。先后就读过河北清河陆军军官预备学校...[详细]
吴克仁(1894--1937)字静山,吉林省(现黑龙江省)宁安县三道湾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67军军长。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出生于吉林省(现黑龙江省)宁安县三道湾一个农民家庭。童年入乡塾受启蒙教育,民国成立后入县城高小和中学肄业。 1915年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炮兵科。毕业后入皖系...[详细]
汪优游(1888~1937年)原名效曾,字仲贤,笔名UU,艺名优游。祖籍安徽婺源(今属江西),生于上海。寓马浪路崇一里(今马当路291弄)12号。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组织业余剧团文友会。次年,公演《捉拿安德海》等。后又组织开明演剧会、一社等剧团。清宣统二年(1910年),参加进化团、新...[详细]
汤玉麟(1871--1937),字阁臣,绰号汤大虎,他爱虎成性,在其豪华的会客厅里,墙上挂着一幅很大的“猛虎下山图”,他经常坐在铺有虎皮的沙发上。他原籍山东掖县,生于辽宁阜新,出身绿林。1902年被收编入奉天前路巡防营哨官、帮办。1912年任二十七师骑兵二十七团团长,次年升为五十二旅旅长。191...[详细]
司徒非(1893-1937),名荣曾,号非,字严克。 广东开平人。1917年保定军校第六期步兵科肄业。1932年1月,任十九路军上校团长参加1.28淞沪抗战;后任66军160师少将参谋长,1937年9月赴淞沪前线;同年11月参加南京保卫战,12月12日壮烈殉国。因骸骨无存,抗战胜利后曾于广州白云...[详细]
秦霖(1900—1937),国民革命军第七军第一七一师第五一一旅少将旅长,追晋陆军中将。 原名同观,字松涛,号沛然。1900 年8 月12 日出生在广西桂林丁字村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在广西省立模范两级小学和桂林旧制中学读书期间,各科成绩均列前茅。青少年...[详细]
庞汉桢(1901-1937)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军170师510旅旅长 字胤宗。男,壮族,1901年出生,广西靖西人。1919年考入广西陆军讲武堂。毕业后任连长、营长、团长等职。1931年进入黄埔军校南宁分校高级班学习。 1937年9月,任第7军170师510旅旅长,率部参加淞沪会战。10...[详细]
马骀(1886~1937)清未民初著名画家、美术理论家和教育家。字企周,又字子骧,别号环中子,又号邛池渔父。四川西昌人,寓居上海。回族。曾任上海美专教授。于画无不能,尤工北派山水,布置严整,渲染深秀,惟作家气较重。著有《马骀画问》,其《马骀画宝》于1928年成书。抗战前卒,年约五十许。 马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