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937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37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孙霁虹 [公元1887年-1937年]

  • 孙霁虹(1887~1937),名凌宇,字菊晨、霁虹,后以霁虹行世,开封市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拜河南巡抚松寿的镖师米全忠为师,学习气功、弹腿门、查拳、炮拳、刀、枪、剑、棍和对打套路。光绪三十年,又拜朱仙镇仇店武术高手仇玉书为师。他攻少林拳法,3年之中无论寒暑均睡一条长板凳上,黎明即起,夜以...[详细]

庞汉祯 [公元1901年-1937年]

  • 庞汉祯少将。1901年出,字胤宗,广西靖西县人,广西陆军讲武堂及中央军校南宁分校高级班毕业,国军第7军第170师第510旅旅长。1937年10月18日,庞汉祯将军率部抵沪参战,19日夜进入阵地,接替517旅守备谈家头至陈家行一线,10月22日,日军集中第3、第13 、第101三个师团主力进攻国军...[详细]

南玉笙 [公元1880年-1937年]

  • 南玉笙(1880-1937),字鹤亭,修武县小梁庄人。早年曾就读于本县东关宁城书院,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考入河南武备学堂。 由于清政府腐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忧国忧民的爱国志士,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思潮影响下,竞相探讨救国兴邦之遭。南玉笙与修武籍革命党人程毅、张盘铭,频繁相聚,共商...[详细]

罗策群 [公元1893年-1937年]

  • 罗策群(1893—1937),字宇澄,广东兴宁人,保定军校第六期毕业。抗战爆发后,任第159师475旅少将旅长参加淞沪会战,与日军血战九昼夜,屡屡击溃日寇进攻,后升任副师长。1937年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代理159师师长,在南京汤山一带阻击,率部血战两天两夜,伤亡惨重,汤山失守。罗策群率部撤至...[详细]

李铁夫 [公元1901年-1937年]

  • 李铁夫,原名韩伟键,另名云岗,1901年生于朝鲜咸镜南道洪源。1919年4月,为了躲避日本 署的通缉,从朝鲜来到上海,在《新大韩新闻社》当。1920年秘密赴日本就学,1924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重返朝鲜任《东亚日报》记者。1925年朝鲜共产党成立,转年春天他被选为朝共中央委员。1928...[详细]

凌铭之 [公元1875年-1937年]

  • 凌铭之(1875~1937年) 凌铭之,名祖寿,浙江吴兴(今湖州)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迁居上海。是年,和同乡沈联芳、杨信之、黄晋臣在境内合资经营缫丝业。后因湖州同乡来沪日众,遂组织湖州旅沪同乡会,沈联芳任董事长,凌铭之任董事,在中兴路设立湖州会馆。其后,为便利同乡子女入...[详细]

李伯蛟 [公元1897年-1937年,著名抗日英烈]

  • 李伯蛟(1897—1937),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八军第六十三师第一八七旅少将旅长。 淞沪会战的激战中,壮烈牺牲。时年40 岁。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李伯蛟,1897年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县小东乡周家村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曾应科举,在蔡锷幕府任过私人秘书。但因父早逝,家境...[详细]

马仲英 [公元1912年-1937年]

  • 马仲英(约1912年—约1937年),中国甘肃临夏人,回族军阀。原名马步英,其父马宝与马步芳、马步青的父亲青海省主席马麒为堂兄弟。后因为和马步芳交恶改名马仲英。 征战甘肃 1928年春,西北军阀冯玉祥的部队在甘肃河州逮捕处决了身为马麒手下的营长马宝。在军校学习的马仲英闻讯后率6名好友反叛...[详细]

成守谦 [公元1909年-1937年]

  • 成守谦(1909~1937年),字介三,又名省三,承留乡南勋村人。在济源师范求学期间,受党继新、薛子中等的教育启发,投身革命,于1930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2年,参加了著名的原大寨起义。起义失败后,因身份暴露,受到敌人的通缉,遂离开济源奔赴宜阳找地下党联系。后经张剑石(曾经薛子中介绍在克井、...[详细]

白坚武 [公元1880年-1937年]

  • 白坚武 白坚武字馨远,号馨亚,亦作兴亚。一八八○年出生于直隶交河县常家庄。其祖父系清朝举人,大挑知县分发河南,累官至知府。其父无功名,家居。白坚武幼年时,随祖父就读于任所,二十岁时,即有才名于乡里,曾以小三元进学,由是渐露头角。迨至一九一○年考入天津法政学堂,与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详细]

朱益藩 [公元1861年-1937年,北京大学校长(1907年7月—1907年12月)]

  • 朱益藩(1861-1937),字艾卿,号定园,益浚弟,江西萍乡莲花人。光绪庚寅翰林,官至湖南正主考,陕西学政,上 书房师傅,考试留学生阅卷大臣。曾任北京大学第三任校长、著名书法家。 1892年(光绪十八年)散馆,取一等中馆元,授翰林院编修;1893年(光绪十九年)派为奉天乡试同考官;1894...[详细]

朱培德 [公元1888年-1937年,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

  • 朱培德(1888—1937年),字益之,祖籍安宁,出生于禄丰元永井(现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一平浪盐矿元永井矿区)。 国民革命军南京中央军校校务委员,国民政府军训总监部总监,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 朱培德在云南讲武堂时期就和朱德并称模范二朱,历经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始终追随孙中山先...[详细]

周树东 [公元1917年-1937年]

  • 周树东 (1917—1937) 平度北滚泉人。9岁随父迁居吉林珲春县。“九一八”事变后,珲春沦陷,周树东投笔从戎,到东沟参加了救国军。后因该部成分复杂,纪律松弛,面对日军“讨伐”,土崩瓦解,周树东遂奔赴烟筒砬子根据地参加抗日游击队。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自此,先后担任团支部书记、少先大队副大队...[详细]

周企言 [公元1868年-1937年]

  • 周企言(1868~1937) 字葆贻,生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武进人,世居区境内东下塘陶沙巷。周早年曾在浙江、河北、山东、安徽等地任官职。还曾在上海哈同花园明智女校任管理,在奉贤沙田局任主事等职。周于辛亥革命后回常,历任武进县女师范、私立常州中学教职,创办存粹专修学校。周工诗词和古文...[详细]

赵鲁玉 [公元1901年-1937年]

  • 赵鲁玉(1901—1937)又名赵兰,女。益都县(今青州市)人。曾去日本蚕丝学校读书, 回国后在济南一教会医院当护士。1923年到青岛,结识邓恩铭,次年9月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任团青岛地委宣传委员。1924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与共产党员赵豫璋在沧口阎家山一带从事工运工作。1926年初,作为山...[详细]

张修一 [公元1880年-1937年]

  • 张修一(1880—1937)字献廷。高唐县张庄乡张庄村人。著名教授。1906年留学日本, 攻读法学,获学士学位。1911年回国,任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1913年任山东省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兼任中外历史、地理、天文、气象等学科教授。后任山东高等审判厅法官、督军署外交官等职。1935年,应聘纂修《...[详细]

张溪兜 [公元1904年-1937年]

  • 游击队的好后勤 张溪兜原名秋玉,龙岩东肖镇溪兜村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生。出生35天就被送后田村张三姑家当“等郎妹”,村人称之“溪兜仔”。1927年秋冬间,邓子恢、郭滴人经常到后田村进行革命活动、办平民夜校,张溪兜是夜校的第一个女学员。后来成立秘密农会,她又是第一个女会员,积极参加“...[详细]

张丕基 [清][公元1856年-1937年]

  • 张丕基(1856-1937),字仲弼,广州府香山县铁城(今广东省中山县石岐)人。清末官员。 清咸丰五年(1856)生。居于东山月山里,中举后置宅于寿山里,并自题额名“习静书室”。 光绪十二年(1886),丙戌科第30名进士,殿试三甲第74名。五月,分刑部学习。 光绪十五年(1889)...[详细]

张栋梁 [公元1887年-1937年]

  • 张栋梁(1887~1937),号仲庵。江宁县人。中医。祖父张一峰,曾被清乾隆皇帝派往阿富汗为王子治病,载誉回国,封太医院御医。其父张少鸿长年在摄山行医,后因房屋毁于兵燹,全家迁回江宁湖熟镇。张栋梁少随其父习医,得父真传。父死后,进而发奋攻读医书,又拜湖熟潘岗头李开基为师,潜心学习。开业行医后,由...[详细]

章钰 [公元1865年-1937年]

  • 章钰(1865~1937),字式之,又字坚孟、茗理,别署蛰存、负翁、晦翁,晚年自号霜根老人。生于清同治四年五月二十一日(1865年6月14日),长洲县(今苏州市区)人。学者。幼即嗜学。年弱冠,补博士弟子员,肄业于紫阳书院学古堂,称高材生。光绪十四年(1888年)聘为学古堂斋长,翌年恩科举人。光绪...[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