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仁年,原名蔡泽伦,1903年出生于湖北省黄梅县新开镇蔡家渡村。1911年入学读书,数年后,访名师,入经馆,聪敏勤奋,20岁即通经史。加之年轻仗义,为人正派,遇事敢于秉公直言。 1926年,北伐军开进了德化、黄梅,给蔡泽伦带来了新世代的春风。他联络贫苦农民陈忠坤、蔡老五,走村串户,发动穷人组...[详细]
白进凯,生于1911年1月8日,小名骡儿,性格刚强,胆略过人,为人仗义,横山县武镇乡(原武家坡)窑美沟大队雷家墕村人。白进凯姊妹共四人,有一个姐姐、两个妹妹。1926年,白进凯进入陕西省立第六中学(即著名的榆林中学)读书,参加了榆林“三校 ”斗争。1927年,白进凯由共产党员高岗、鲁贲介绍加入中...[详细]
爱新觉罗·溥伟(1880年12月30日—1936年10月10日),别称锡晋斋主,清末宗室,道光帝旻宁曾孙,恭亲王奕訢之孙,贝勒载滢之子。 溥伟于1880年(光绪六年)12月13日出生于北京,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承袭王爵。历任官房大臣、正红旗满洲都统、禁烟事务大臣等要职。1911年(宣统...[详细]
朱少穆(1885—1936年) 南海县九江人。幼随父赴安南(越南)营商,目睹法国殖民主义者欺压华侨,心极愤忿。后回国读书。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东渡日本求学,得与廖仲恺、何香凝等朝夕相处。时帝俄入侵东北,少穆率先参加拒俄学生军义勇队。三十年,加入横滨洪门三合会。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先后...[详细]
赵德兴(1901~1936),平江县嘉义镇人。1926年参加嘉义地区农民革命运动。1927年入党。1930年9月至1931年6月任中共湘北特委常委、特委宣传部部长。1932年任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财政部长。1934年任湘鄂赣省红军总指挥部第三师政委。1934年主力红军长征后,任中共湘鄂赣省委秘书长...[详细]
张弦(1898—1936),字亦琴,青田县城后街人。自幼喜爱琴棋书画,温州中学毕业后,考入南京政治大学,毕业后在南京某中学任教。20年代初,赴法国勤工俭学,入巴黎美术学院,以出卖油画、素描写生维持生计,学业优异,参加世界油画素描比赛获奖。毕业后留校任教,后经国民政府驻法大使顾维钧敦促回国,受刘海...[详细]
张伯岐(1881—1936),字南月,号颂南,嵊县(今嵊州)永富乡(今崇仁镇)廿八都村人。17岁时因仗义误伤人命,被逼为“盗”,劫富济贫,人称“梁山好汉”。后参加竺绍康领导的平阳党。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进绍兴大通学堂学习,加入光复会。后随竺绍康回嵊筹饷,陪秋瑾赴金华、台州等地,联络会党,...[详细]
斋藤实 さいとう まこと,安政5年10月27日(1858年12月2日) - 昭和11年(1936年)2月26日, 日本海军大将,第30任首相,头脑明晰,性格温厚笃实,因为主张遵守华盛顿海军条约,被激进派认为是保守势力,在二·二六事件中被杀害。 1858年12月2日出生于陆奥国(岩手县),仙台...[详细]
俞宗渭(1879—1936),字襄周,绍兴姚家埭人。民国时期绍兴著名实业家。成年后承袭祖业,经营浙东盐务,受实业救国思潮影响,认为富国必须富民,要国富民强,必须兴办各种民族实业。1912年春,首创绍萧越安轮船有限公司,任总经理。航线由绍兴县城起,东至曹娥,西至萧山西兴,全程180华里。总公司设绍...[详细]
余日章(1882~1936年),原籍湖北蒲圻,生于武昌城。父文卿为中华圣公会 会长。自幼入教,就读于教堂附设小学。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入武昌文华书院,曾参 与日知会革命宣传活动。1905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返武昌任文华书院备馆英文教 席。1907年1月,日知会负责人刘静庵被捕,余参与...[详细]
云继先(1907~1936年) 蒙古族。内蒙古土默特旗沟门乡后湾村人。民国12年(1923年)秋入北平蒙藏学校学习。受李大钊、邓中夏影响,翌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民国16年(1927年)入黄埔军校第4期学习。北伐战争中在国民革命军第1军中任警卫连连长。民国21年(1932年)在南京军政二校蒙藏...[详细]
余导成(1912~1936),又名导群,平江县三阳乡人。1928年进入长沙市火柴公司。1930年4月回平江,7月参加革命,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梅团区委宣传委员。1931年调岳阳四区任区委书记。1932年随部队开往江西整编,先后任红六军团十八师五十三团政委、红二军团第六师政委等职。 1934...[详细]
严图阁(1903~1936),河南省沈丘县人。1929年蒋冯大战时任营长,1931年12月随部在宁都起义,组成红五军团,升任红十五军师长。1932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3月,任湘鄂赣军区参谋长,直接指挥红十六军和地方武装作战,转战湘东鄂西,取得显著战绩。1933年初任红十八军军长,率部战斗在赣北。...[详细]
杨学臣(1878~1936),浑名生苟六,福利乡留家湾人。他一生务农,兼行草医,擅长祖传跌打外伤疗法,为清末民国初年县内有名的民间中草药医生。 杨学臣幼年体弱,其父先是为他聘请湖南武师石玉峰教授习武,后又请名医谭毓林教授医学。他白天到野外辨药,采集药物,晚上聆听医师讲解传授医学药理和临床经验...[详细]
杨第[皇鸟] (1904-1936),字冠禽,又名永励、守真,化名陈成。玉林镇州珮人。1923年秋鬰林五属中学毕业后,先后在福绵乡私立广育小学、鬰林县立第二小学、鬰林县立第一小学任国文教员。1926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鬰林农-动风起云涌,“二五”减租在轰轰烈烈进行。第[皇鸟]和...[详细]
徐启样(1865—1936),字先泰,吉二里垌心村(今木圭乡竹社村)人。祖父徐麟州曾任澎湖县知县,因驱倭寇有功升署台湾知府。父徐润生在平南城厢、桂平江口开设作坊店铺多间,到启祥手上,家道更为殷富。 徐启祥早年即有救国救民之志,结识孙中山之后,加入兴中会。后东渡日本加入同盟会。 回国后积极...[详细]
徐启祥(1865~1936),字先泰,桂平县东区吉二里垌心村松竹堂(现木圭镇竹社村)人。 父亲徐润生,先后在平南县城及上渡头开设米店、油坊;在桂平县大湟江口开设-行。到徐启祥手,资本更为宏厚,成为本地的富商。 徐启祥早年加入同盟会,从事反清建立民国的革命活动。他卖去20多万斤租谷的田产,...[详细]
吴永(1865—1936),字渔川,一字槃庵,别号观复道人。祖籍吴兴(今湖州)南门前邱,生于四川西昌县。8岁能文。清光绪四年(1878)父殁,次年随母徙成都。因家贫无力延师,从亲友处借书攻读,刻苦自励。涉猎经史之余,还工于绘事,精通音律。曾随刘复初学词章。十年从郭绍先游,学业大进。是年,法国侵略...[详细]
吴亚雄(1903~1936),原名伟华,横山县横山镇古水村人。 亚雄幼年聪明好学,常彻夜苦读,举家节衣缩食,筹资供其上学。民国十年(1921)考入横山一高,品学兼优,思想进步,接受革命思想后,与高岗、曹动之,结为挚友。 民国十二年(1923)亚雄一高毕业,因家道陵夷,被迫辍学,受聘于靖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