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汉民(1879~1936),原名衍鸿,字展堂,笔名“汉民”。祖籍江西庐陵(今吉安),生于广东番禺(今广州)。其父胡文照做过几处州县幕僚。胡汉民幼年从师学习,读了不少经史书籍。光绪十七年(1891)后父母相继去世,便以教书为生。光绪二十五年任广州《岭海报》记者,接触社会日益增多,深感民族危...[详细]
黄开文(1866—1936),名顺兴,字锡臣,高思程官人。1896年黄开文到天津就读天津电报学堂专攻电报专业。毕业后从事电报建设。 清末洋务运动时,全国刚设置行省。黄开文任职劝业道,开始设立局,对农业、工业、商业、矿业、渔业、牧业、林植业以及砖纸、砂糖等行业,均按局计划规定实施,努力推广科学...[详细]
黄焕南(1856—1936) 又名黄珠。清咸丰六年(1856)3月26日出生于香山县长洲。17岁赴澳大利亚谋生,最初在杂货店当勤杂工,利用业余时间刻苦补习文化及学习英文,经12年艰苦奋斗,积累资金与别人合伙开一家名为广生和杂货店。经营得法,渐成规模,发展成百货商店,其成为知名侨商。 当...[详细]
何铨(1866~1936年),字史华,生于阳江县县城(今江城区南恩街道)近贤里。父何基祺是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拔贡,朝考一等第二名,为光州知州,题补东昌府知府。何铨幼承家学,稍长,从姜太史芝眉游,致力于学,道德文章,为世所重。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中举人,拔选知县、云南试用盐运使。后为...[详细]
谷梅武(1900 ~ 1936),名伏,白族,洪家关白族乡杜家山村人,后随族人迁居仓关峪。他性聪慧,体魄矫健,在族中半耕半读、亦文亦武氛围影响下,崇文而尚武。稍长在族叔谷虎、谷青云等靖国讨袁思想影响下,遂投笔从戎,驰骋疆场,救国救民。 1920年初,梅武投身湘西靖-贺龙部。他因英勇善战,军职...[详细]
冯锐(1900~1936),海珠区新滘镇黄埔村人。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后留学美国,就读于康纳尔大学,获农业经济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在南京东南大学任教授,后到河北省的中华平民促进会工作,参与改革乡村建设事业。民国20年(1931),冯回到广州任建设厅农林局局长兼岭南大学农学院教授、院长。 上任...[详细]
方维夏 (1880-1936) 教育家,革命烈士。 湖南省平江县人,1880年生于平江县长寿街。幼从父读书,后考入湖南中路师范学堂简易科,毕业后在长寿街创办高等小学校。1898年8月进入湖南优级师范习博物科,毕业后在中学任教。1905年8月,考入日本东京农业大学,专攻农业科学,191...[详细]
邓家让(1870~1936),字恭肃(也作恭叔),号滔任,晚年号佛恭居士,广东三水人。早年居广州木排头,后居小北路。肄业于广州学海堂,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丁酉科举人。青年时受维新思想影响,有“学西方,求科学,办学堂,兴实业”的抱负。约于光绪二十三年,与其兄邓家仁及梁肇敏、陈芝昌等一批有维新...[详细]
陈河(1862~1936年),南海县九江镇人。二十多岁时来阳江城昌济药店做伙夫。昌济药店开设于清初,是阳江经营中药的大户。他在该店逐渐掌握中药制剂及丸散等技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与郭、关两位同乡合资白银5000元在阳江城开设存仁堂药店,由他主持店务。他研究改进丸散用料,提高疗效,所制...[详细]
程天斗(1879—1936) 南蓢田边村人。清光绪十七年(1891)赴檀香山半工半读,后入读芝加哥大学,1910年毕业获哲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回国,在香港筹组贸兴洋行。1912年后历任广东都督府工务司司长、广东省财政厅厅长。为解决财政困难,向军政府建议筹组广东省银行,获孙中山、廖仲恺接纳,被委...[详细]
蔡会文 (1908-1936) 红三军政委,湘赣省军区总指挥兼政委,粤赣省军区司令员。 湖南省攸县人,1908年11月12日出生在攸县凉江乡一个封建地主家庭。1925年考入长郡中学。1926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2月入中共湖南省委举办的湖南农民自卫军...[详细]
边德荣 (1909~1936),耀县稠桑乡安王村人。幼年家贫,9岁离家为人放羊,又在衣食村嵘窑挖煤。18岁时,听说刘志丹、谢子长在陕北闹革命,便跋山涉水,投身陕甘工农红军游击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哥哥德仓,也在他的影响下当了游击队员。 民国二十二年(1933),德荣任红二十六军四团骑...[详细]
章大光(1893-1936),字其道,东流(今东至县)章家村人。其父宪臣,秀才,教蒙馆,有子女10人,家中只有几分山地。 大光幼从父教,民国8年(1919年)毕业于安庆法政专门学校。他不满当局,在文章中曾发感慨:“无数生灵毙于洋-者,惨也。彼强我弱何为?民无知者,国乃弱也!”时同学章韫胎留学...[详细]
杨永泰(1880—1936),字 畅卿,国民党高级官员,蒋介石首席智囊,政学系的巨人。广东茂名高州大井镇大坡山村人,北京政法专业学校毕业。曾任广州《广南报》、广东咨议局议员。1912年任中华民国临时众议院议员并加入国民党。次年任国会参、众两院宪法起草委员会,与沈钧儒等组织民宪法党。1914年在上...[详细]
李子芬又名李泽萍、李次芬,化名孙济夫,孙子芬。1902年出生于湖北黄梅县城关镇一户贫苦人家。12岁考入县立八角亭高等小学,1920年考进苏州工业学校。在此深造期间,他受到新文化、新思想的熏陶,与在南京、武汉读书的同乡学生组织“黄梅通讯读书会”,团结广大青年进步学生,传播革命理论,并集资创办了“醒...[详细]
李维海(1901—1936),四川省南部县三合乡梨子垭人。1928年10月,由地下党员李仕修介绍,在阆中宝马乡龙宫坪宋浩德家加人中国共产党。 1929年8月至1931年4月,李维海在南部地下党特支负责人李汎山、项治平的领导下,在木兰观、白鹤寺、谢河等处发动群众秘密成立农民协会,组织贫...[详细]
刘佐龙(1874~1936),亦名万青,号汉三。天门多祥人。自幼读书,累试不第,乃弃文习武,投湖北新军,取名“佐龙”。因身材魁梧,通文墨,为协统黎元洪所赏识。先后被荐入武高等学堂,将弁学校,结业后在黎部任队官。兴国、大冶一带闹事,黎派刘带兵弹压,升管带。武昌起义,随黎元洪反正,升标统。黎为都督,...[详细]
方尔谦(1872~1936),字地山,号无隅,别号大方。尔咸兄。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出生。扬州人。方尔谦16岁以精研蒙古史提选拔贡生。他无意仕进,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出门远游,就馆授徒谋生。先馆于安徽、天津,后任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教授。他精于文史,善于鉴藏,长于考据,书法...[详细]
鲍光民(1913--1936)生于芜湖,昆仲七人,光民行四,其父鲍实为民国八年《芜湖县志》主纂。光民幼读于襄垣小学,继入芜湖私立职业学校。1932年考入国民党南京中央航空学校,毕业后服役空军,驻杭州笕桥机场,为芜湖最早的空军飞行员。1936年1月,蒙古德穆楚克栋鲁普投降日本,在日军支持下兵犯绥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