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奇岳,原名王守谟,1896年3月20日生于重庆市綦江县隆盛乡石梁村柏杨湾。父王国柄,母杨氏,家有薄产。兄弟姐妹5人,王奇岳行二。他自幼聪颖好学,熟读古书,少年时擅长古文诗赋。辛亥革命后,王奇岳先后赴綦江县城和重庆读书。他在县城高小学校和重庆求精学校读书时,爱好广泛,各课成绩优秀,深受老师好评。...[详细]
王礼西(1905-1935)横峰县霞坊村人。1927年参国革命。历任上饶县城东区委书记、上饶县军事部长、独立营政委、县苏维埃政府主席,1935年5月在上饶牺牲。...[详细]
王继尧,字伯唐、化名老胡,1901年5月13日生于山西省定襄县王进村的一个商人家庭里。王继尧自幼敏而好学,在村小学读书时,考试常常名列榜首,1915年就读于县立第二高小,1918年考入定襄中学,次年,转学于五台川至中学,毕业后考入北平平民大学新闻系。其间,他开始接受新思潮和新文化的教育,并在进步...[详细]
王静成,原名少球,1902年生于湖南省浏阳县大光乡光华村一户贫苦农家。因是独子,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父亲送他读书,希望他将来出人头地。然而,王静成读书十几年,未见有成,于是改业从商。23岁那年,他开办光华酒糖作坊,成为一位年轻的小老板。他把这作坊当成了自己人生的希望,每天起早贪黑,核计引进原料,...[详细]
汪辰(1904.5—1935.8),又名汪澄、汪自耀,别号育龙、光远。1904年5月26日出生在鄱阳县古南乡泥滩汪家村。汪辰是鄱阳县早期革命领导人之一。1924年参加革命,1926年春经赵醒侬介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奉命参加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六届学员班学习。1926年10月底...[详细]
苏振辉,又名癸龙生,1900年生于江西省赣县田村镇。他从小家庭贫苦,只读过一年私塾,就给地主豪绅放牛,打长工。他性格开朗乐观,爱憎分明,富有反抗精神。大革命期间,在外读大学的朱煦东回到家乡破石,宣传、组织群众进行革命斗争。在朱煦东的教育影响下,苏振辉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 1926年春,在朱煦...[详细]
汪谦(1864-1935)为著名绘画家,汪辉祖的六世孙,1894年曾为慈禧太后作画,所画"九老图"为其代表作品,太后曾赐书"寿"字和"协气祥和"匾。并到欧亚五国游学,画技甚精,享"皇朝第一画家"之誉。并出版画集《六法大观》、《醉八仙墨稿》、《画谱》等,亦广为世人传颂。...[详细]
苏剑飞(1907—1935)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南满第1游击大队大队长 1932年7月的一天,在抚顺东北的南杂木车站附近,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同尾追而来的日伪军激战。不料,总指挥田霖中弹牺牲,义勇军顿时乱了阵脚,面临溃散的境地。在这危急时刻,苏剑飞挺身而出,举枪高喊:“弟兄们,听我指挥!”大家...[详细]
石海山,又名石继民,化名石怀瑾、刘海山,1903年出生于湖北省阳新县龙山区(今属大冶县)石应高村。1922年考入湖北省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法律科。此时的武汉,经过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战斗洗礼,一批知识分子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迅速觉醒,走上革命道路。石海山同一切有志青年一样,很快卷入了这...[详细]
阮耕,原名袁修平,1906年6月生于湖北省通山县黄沙铺镇一个自耕农家庭。祖父时置有少量山林与田地,父辈都是忠厚勤劳的农民。阮耕6岁入私塾读书,十二三岁善诗能文。在校期间,与学长阮旦明志趣相投,形影不离。每年同学们或是春游,或是登高聚会,阮耕都紧随其后,大家取笑他为“阮耕”。阮耕并不气恼,随口应道...[详细]
竺清旦,字起元,号照卿,化名竹卿、包起凤、刘晓平等,1899年6月5日生于浙江省奉化县董村一个秀才之家。3岁丧母,6岁入父亲执教的私塾读书,8岁转入董村学堂,12岁考入剡源高等小学。 剡源高小是所进步学校,这里的教师常向学生灌输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竺清旦深受影响。每逢假期回家,他都积极向邻...[详细]
潘幼卿,1912年出生于湖北省大悟县宣化店一农民家庭。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红四方面军中历任班长、排长、连长等职。参加过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斗争,屡立战功。1932年10月,他随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征入川,任红二十五师营长。1933年部队扩编,他任红九军二十五师...[详细]
宁椿生,又名春生,谱名懋行,化名大老宁、老黄,1898年2月11日生于江西省上饶县湖村一个农民家庭。有姐妹兄弟4人,他排行第二。13岁时入本村私塾读书两年,后因家境日益穷困,被迫辍学。父亲把他送到霞坊村李家店当学徒。 1926年,宁椿生谢师离店回家,在湖村李家滩开设了杂货店。不久,城里传来了...[详细]
马德明,原名马从薰,1891年生于江西省于都宽田上堡村。幼时,马德明家有耕地60余担,父亲马美久除种田外还附带做点卖布的生意,一家人过着小康生活。 但是,由于反动官府和豪绅的压榨盘剥,马德明家几年之内就破了产,田地山岭被迫全部卖光。一家大小生活无着落,只好租地耕种。马德明目睹家道衰落,十分痛...[详细]
马朝亮,回族,1906年生于云南省陆良县板桥镇旧州村一个农民家庭。童年时期,在战乱和灾荒中失去了父亲。母亲领着他和年幼的妹妹马秋兰在苦难中度日。 1928年,中共党员、东陆大学学生程熙文(旧州村人)在昆明创办革命刊物《陆潮》,并利用每年回家过年的机会向乡亲们宣传“军阀不消灭,战祸不能免”的道...[详细]
罗冠国,又名罗乃铭、罗家泰,化名鲁连,1903年出生在湖北省阳新县福寿镇叫罗家大港坪。 罗冠国的父亲罗友林,勤劳刚直,嫉恶如仇;母亲心地善良,秉性温和。父勤于外,母佐于内,同生产,从而成为当地有名的殷实人家。罗冠国是独子,自幼聪明机灵、活泼可爱。父亲抑强扶弱、不甘逢迎和母亲乐以助人、朴实无华...[详细]
娄梦侠,原名娄培儒,又名娄子珍、娄子征,1906年出生在江苏省邳县薛集乡娄楼村一个农民家庭里。其父娄广明以务农为主,兼营商业。娄梦侠姐弟五人,他排行第二。为了培育娄梦侠成才,小时父亲特地聘请了一位家庭教师。娄梦侠5岁进入邳县第二高等小学,后考入邳城甲种师范学校。1927年秋,考入南京 训练所,在...[详细]
刘永祝,1904年生于江西省德兴县大茅山梧风洞黄歇田村一个烧石灰工人家庭。他童年时就帮助家里干活,砍柴、放牛样样都干。少年时,曾在重溪读书,学习十分努力,为以后参加革命打下一定的文化根底。 1926年,正值北伐战争高潮迭起,国民革命风起云涌之际,刘永祝满腔热情地参加当地的革命工作。同年12月...[详细]
李树华,化名廖东海,祖籍湖北,1903年生于江西省德兴县万村。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任中国工农红军连长,在万村负责新兵训练工作。 1930年春,李树华受中共信江特委派遣,化名廖东海,与胡志鹏一道来到余江上、下童和洪湖一带,进行秘密的革命活动。李树华以行医为掩护,走村串户,并用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