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公衡 (1904~1934) 邓公衡,原名崇扛,字贡甄,号秉衡,浏阳县大瑶连心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生。少时随父在塾馆就读,父去世后到大瑶当学徒,后成为能双手操作算盘的经商能手。 1925年,邓公衡弃商从军,投奔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后考入广州黄埔军校第四期通讯大队,毕业分...[详细]
陈佑向(1860-1934),字子荣,号葵村,横县陶圩樟元村人。光绪恩科举人。民国前参加同盟会。某次奉孙中山之命,密谋打倒陆荣廷,到广西宾阳县甘棠圩活动,当地“团总”请酒演戏,要他写对联,于是即席写了:“无端鼓角齐鸣,插雉尾,着龙袍,称霸称王,试问风光能几日?不觉鬼魔现象,假头盔,戴面具,非牛...[详细]
程翠霖(1907~1934) 原名翠霄,浏阳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生。大革命时期加入共产党。1927年参加秋收起义,参与创建井岗山革命根据地和发展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3年任红十=军三十四师一0二团政委。次年升任红五军团三十四师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参加s中央根据地历次反“围剿...[详细]
陈承绂(1857—1934),平阳北港顺溪人。清光绪十年(1884),倡捐重建温州南雁会文书院,建楼房五间,为书院筹集膏火田百余亩,购置图书万余册,聘请名师为青年学生讲授经史。在南雁各景点栽花种树,修筑道路、路亭多处,人称“南雁主人”。二十四年后,受维新思潮影响,在顺溪开办平阳益智女学,校舍、经...[详细]
毕雄飞 (1909-1934) 兴国县崇贤乡人。1927年平川中学毕业后,由谢云龙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利用教师的身份传播马列主义。1928年6月组织青年参加崇贤农民-,胜利后率领-队伍加入红军第7纵队,任七大队政委,率部转战于永丰、田村、白鹭一带,配合主力部队攻打赣州。1931年返回兴国地方...[详细]
周一粟 (1897-1934),字子慎,曾用名周以粟,化名易云、王仲英。湖南省长沙人。长沙县立师范学校毕业后,先后到长沙县立第一高小、长沙市周南女校任教。著有《国语拼音》一书。"五四"运动期间,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活动。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春,调任国民党湖南省党部中共党团书记...[详细]
周继丰 (1901~1934) 男,汉族。清涧县宽州镇柏树坬村人。清涧地方党组织创始人之一。 自幼就读私塾,聪颖好学,总名列前茅。1924年考入榆林中学。阅读进步书籍,接受新文化新思想,接受马列主义。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爱国学生运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秋,于清涧第三高...[详细]
周长工,参加革命后取名周反蒋,蒲圻县洪石团百花岭台上屋周家人。1904年12月出生。1927年3月参加革命,任洪石团农民协会执委,参加过鄂南秋收-。1928年初,由崇阳罗家山、分水岭回到中心坪,同李绍先等人一起聚事,次年2月入党。1929年蒲圻县委重建,周长工当选为县委委员,参与组织鄂南赤色游击...[详细]
郑怀昌(1913~1934) 郑怀昌,又名郑昌,广东惠阳淡水镇人。民国14年(1925),国民革命军两次东征期间,中共组织就在他的家乡播下了革命的种子。少年时期的郑怀昌在进步思潮的影响下,开始参加革命活动。民国17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20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此期间,先后...[详细]
郑冬松(1901~1934年),连江县透堡北街人,出身穷苦,4岁丧父、9岁丧母,孤身一人,靠族亲养育成人。冬松自幼勤快好学,诚实憨厚。民国18年(1929年)7月,被杨而菖以乡亲身份举荐到透堡小学当工友。冬松敲钟烧饭、浇水扫地,忠于职守,毫无怨言,颇得师生好评。翌年春,由杨而菖、杨挺英介绍加入中...[详细]
赵国宾(1899~1934)名国宾,字次庭;笔名宾、兆虎、石虎、虎等。陕西蓝田人。幼时在家乡读私塾。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九岁刚满,只身跑到西安,考入陕西第一师范学堂附设的两等小学堂,在这里学习了三年。辛亥革命后,1912年,秦省军政府教育司司长李元鼎等在西安创办三秦公学,赵又考入三秦公学的...[详细]
赵恩普(1919~1934) 蓝田县人,孤儿,流落安康,为生活所迫,去安康绥靖军司令部手枪连当勤务兵。他聪明好学,后入安康县城南井小学,半兵半学。1933年5月初,中共安康军特支成立,经王辛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2月22日安康起义爆发,被任命为汉江苏维埃参谋。下午6时,同安绥军司令...[详细]
詹建忠(1908~1934年),福安赛岐詹厝村人,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出生。民国19年(1930年),参加“反帝大同盟”后,在赛岐小学任教,与立峰、施霖相互策应,促使福安南区一带的革命斗争逐渐发展。不久,因溪柄-失败,建忠-辞去教员工作,成为职业革命者,与施霖结下深厚的友谊。 民国20...[详细]
张腾辉(1902~1934年),乳名老夏,安砂江门村人,家庭赤贫。14岁丧父,靠打短工度日。民国23年(1934年)2月,红军解放安砂后,他带头参加赤卫队,被选为石碧乡苏维埃政府土地委员。他积极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常在乡政府守夜。同年7月27日晚上,地主武装“红带会”偷袭乡政府,张腾辉被抓走...[详细]
张少廉(1893~1934年),又名成生,光绪十九年(1893年)十月二十日生于福安溪柄柏柱洋山下村。民国8年(1919年),他结交张宝田和施霖。他们都不畏-,敢为穷人说话,被尊为柏柱“三霖”。民国16年,他在柏柱洋山下村组织闽东最早的农会——福安县柏柱乡农民协会。领导农民与鸦片捐蠹刘福愚等人展...[详细]
张瑞标,又名瑞根子,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十月出生于宁化县禾口乡石碧村一个贫农家庭。幼年父母双亡,从小学做篾工,过着流浪生活。 民国18年(1929年)宁化共产党人在禾口秘密活动,发动群众建立农会。张瑞标在禾口石碧参与革命活动,并于当年加入共产党。 次年6月,宁化地下党发动和领导宁...[详细]
张牛眼(1910~1934年),广东省饶平县人,女。民国19年(1930年),张牛眼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参加岩下村赤卫队,参加攻打土豪和抗捐抗税斗争,并经常向群众宣传“妇女要解放”、“婚姻要平等”等革命道理。同年底,她随赤卫队冲破反动军队的“围剿”,转战饶和埔诏边境,在诏安石下、马坑一带开展游击...[详细]
张恩崇,又名崇根子,宁化县禾口乡石碧村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出生于一个佃户家庭。 民国18年(1929年)宁化有了共产党,禾口建立党小组,党组织秘密在石碧发动农民组建农会,恩崇积极参加农会活动,同年加入共产党。民国19年6月恩崇组织发动禾口农民武装-。不久,红军离开宁化,国民党卷土...[详细]
曾德高(1901~1934) 曾德高,清流城关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出生于城关坪背一个穷苦农民家庭,从小失去父母,过着无依无靠的生活,当过长工,干过挑夫,做过道士。 民国15初冬,他获悉国民革命军北伐消息后,奔赴长汀投身国民革命军。后感到前途渺茫,又解甲归田。 民国18年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