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晋(1859—1934),字体乾,孝义大孝堡村人。清末举人,北洋政府众议员,国是商会山西省代表。 其父李映湘靠农业起家,有良田近千亩。到李元晋时,已是孝邑兼营工商业和金融业的首富。由于其资产雄厚,长期把持县商会,左右县政。 李元晋任众议员时久居天津,与住日租界的太谷商人张成统来往甚密...[详细]
刘锦藻(1862—1934),原名安江,字澄如,吴兴(今湖州)南浔镇人。南浔首富刘镛次子,承继于从父刘锵。清光绪十四年(1888)举人,二十年进士。次年,在海岛教会侵占湖州尊经阁、颜鲁公祠、曹孝子祠房屋中,曾率地方缙绅向美国按察使署据理力争,使教会占地阴谋不能得逞。二十七年出资助赈陕西灾民,依例...[详细]
李瑞阳(1868—1934),字东升,景宁大均乡大均村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自费留学日本宏文师范学院,受孙中山接见,接受民主主义革命教育,学成回景宁县致力于教育救国运动。首任县务本学堂长时,改革旧学制,开设算术、常识唱歌、体育、图画等新课。后任景宁县教育科长,曾一度调任青田县教育科长,...[详细]
李梅羹(1901~1934) 又名鼎和,笔名墨耕、梅耕等,浏阳县官渡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生。1915年考入长沙长郡中学德文班,1916年人北京医专。1919年“五四”爱国-发生时,与罗章龙、高君宇参加--的纠察工作。“五四”运动后转入北京大学德文系,与罗章龙、邓中夏、张国焘等组织泛...[详细]
李化相 (1901-1934) 兴国潋江镇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兴国-,1929年2月随-队伍编入红军。先后担任赣南红军新编第四团参谋、江西红军独立团政治委员、红三军供给部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争,1932年初参加攻打赣州战役失利后,随红三军团...[详细]
计宗型(1883—1934),字仰先,曾名钟英,嘉兴新丰镇人。清末应科举考试,以第一名入县学,曾在秀水学堂、南浔公学读书,后考入浙江武备学堂,因反对学校不合理的管理制度被开除。旋去上海爱国学社读书,开始接受民主革命思想。在同学资助下,赴日本半工半读,毕业于东京物理学校。在日本留学时加入同盟会。清...[详细]
金雅妹是中国第一位女留学生,在医学界颇负盛名。 金雅妹(1864—1934),女,又名韵梅,鄞县梅墟宝桥金家村(今属邱隘镇)人。父为耶稣教长老会牧师。3岁丧父母,被父亲生前好友、长老会医生、美国驻宁波首任领事麦嘉谛博士(D.B.Mecartoc)收为养女。金雅妹于清同治八年(1869),随养...[详细]
景振卿(1880—1934),东北民众救国军副总司令兼前敌总指挥。 吉林长春人。幼年随家人到依兰县土龙山区清茶馆务农。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任该地五保甲长。他为人忠厚耿直,办事精明,深受当地百姓的拥护和爱戴。日军入侵以后,开始缴 、缴照,景振卿最先起来反对日寇的移民政策。他接受抗日爱国...[详细]
江善忠 (1913-1934) 兴国县长冈乡合富村人。1928年参加革命,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乡苏主席、区苏裁判部长、兴国县苏裁判部长、江西省苏裁判部长等职。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苏区坚持斗争,辗转于兴国方太、石源、崇贤一带坚持游击,后率领一支小游击队隐蔽在长冈乡合富村冰心洞一...[详细]
胡晋接,字子承,号梅轩,晚号止澄,安徽绩溪人,是近代徽州有较大影响的学者与教育家。1874年即从父在东山书院读书,1883年应光绪甲申科试,考入府学,旋食廪饩,援例入贡,熟读经史,成为饱学之士。1891年,在绩 溪城南汪氏家塾任教,后在浙-溪教私塾,其间屡欲创立新制小学,展其抱负,惜无资创办。1...[详细]
黄昉日(1902—1934),字汉杰。壮族。三石区公平村人。1922年,在武篆育才小学读书时,被选为学生代表。参加清算武篆大土豪杜瑶甫-建校款的斗争,次年,他转学到东兰县立高等小学校就读,被选为该校学生自治会会长。1924年秋,农军宣传队队长韦介城被县知事黄瑶琼逮捕关押,他召开学生自治会骨干会议...[详细]
黄庆金(1899~1934),化名黄超凡,壮族,向都镇隆禄村富义屯人。中共党员。幼时在本村初小读书,后到向都县模范小学就读。性格刚烈耿直,嫉恶如仇。 1927年11月, 深入天保县和向都县南区组织农民协会和农民武装。1928年1月率领南区农民武装骨干配合北区农民自卫军攻打向都县城, 7月任“...[详细]
黄立丰(1906~1934年) 壮族。小名黄日练。奉议县联荣乡(今头塘镇)岩喜村人。 早年就读于广西省立百色第五中学,受新思想影响,潜心阅读进步书刊。1929他离校回乡,参加农-动。那坡镇平朴村土豪黄才昌为霸占岩喜村地盘和财产,以重金贿赂县团防局队长,带领团丁进村00,抢劫财物,杀无辜百姓...[详细]
黄保成(1903—1934),原名黄保存,平孟乡孟达村人。出身贫寒家庭,初小文化。曾投师于“刀仔梁六”(龙州人)学练武术,技艺精湛,功夫过人。 民国20年(1931年),镇边县边境的平孟、百南、十蓬一带,有黄鹏、韦高振等绿林武装交替驻扎,黄保成加入了黄鹏所部,不久开到镇边县城驻扎,为时一个...[详细]
长征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在长征出发途中,有一位从黄梅走出去的骁勇将军,为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第一道防线立下首功,他就是长征途中牺牲的第一位红军师长、时任红三军团第四师师长的洪超。 1909年,洪超出生于下新镇下新社区一个贫苦农家。1926年在家乡参加农-动,担任儿童团团长,年仅17岁的他...[详细]
何振吾 (1900~1934) 何振吾,浏阳县城郊乐善桥熊家湾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生。少时读私垫3年,因家贫辍学务农,农闲时常挑货郎担走乡串村以维持生计。 他个性倔强,为人正直。时乐善桥设有为荒年赈灾的积谷仓,被豪绅卢兴岳把持。1925年春荒严重,卢又肆意抬高粮价盘剥穷人。...[详细]
何超腾(1901--1934),字孝训,龙岗乡新花村人。其父何元灿是前清举人,教书为业。何超腾兄弟4人,他排行老幺。自幼从父读书,勤奋用功。后随二哥何绍先去涪陵、重庆、成都求学,受“五四”运动的影响,渴求进步,民国12年(1923)春,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4年返川,...[详细]
郭纲琳(1909-1934) 女,又名郭英,出生于溧阳永和乡一个封建大家庭。先后在句容县立女子小学、无锡竟志女子中学、句容县中学读书,1929年考入上海公学预科,1931年进入大学部,同年10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年底转为中国共产党,曾任共青团上海沪西区委书记,共青团江苏省委内部交通及团无锡...[详细]
邓玉南(1906~1934),又名晏初,平江县安定镇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平湘岳游击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率游击队参加红军攻打长沙。次年任平江警卫团团长。1932年任红十六军九师七团团长。1934年任湘鄂赣军区第二作战分区司令员兼修(水)铜(鼓)宜(春)奉(新)独立师师长。3月率独...[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