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乾象(1906-1934)余干县五雷乡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余干县委委员、余江县委书记、红十军八十一团政委、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分校教育处主任兼军事教官。1934年因肃反扩大化被害于葛源枫林后山上。...[详细]
叶金波(1906-1934),湖北通山城关人。又名先雄。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17军副政委、参谋长兼3师政委。 1927年6月,叶金波当选为中共通山县委委员,负责宣传和军事工作。8月下旬,任农民暴-动委员会副主任,于月底率军围攻县城。通山县工农政府建立,任副委员长兼军事部长。后率部...[详细]
颜文斗,1909年出生于安徽省肥西县程店乡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他7岁入私塾读书,天资聪颖,才华过人。读书之余经常参加田间劳动。他目睹军阀混战,官吏贪劣,地主横行,感到无比憎恨,把这些人比作“蛆虫”,并由此忧虑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在父亲的支持下,他离开家乡来到合肥。不久,他遇...[详细]
徐跃,字文鉴,号子鱼,1906年10月出生于江西省乐平县狮子口村的一个书香世家。父亲徐馨山是晚清秀才,善文墨,精医药,重义轻财,以教书、行医、代写诉状为业。大伯父徐素芬,是晚清补翎秀才,文才出众,医道高明,为乐平西乡有名的绅士和兴建乐平县儒学堂的倡导人之一,在家乡办私塾,亲自执教,教授乡民子弟,...[详细]
许瑞芳,别名许应槐,1906年出生在江西省临川县连城乡大桥村(原属崇仁县)的一个农民家庭。4岁随父母客居福建省永安县贡川十八寨,13岁回原籍读小学,14岁考入设立在临川县城的江西第三师范学校。那时正值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定,百姓身受其害,苦不堪言。许瑞芳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学校有位进步教师章应昌...[详细]
许本达,又名许英、许复兴、许天觉,化名龙云华,外号许黄牛,1904年10月14日出生于四川省射洪县香山乡许家沟泉水湾一个农民家庭。其父许志禄,以农为业,终身勤劳;母严敬珍,也是一位勤劳、朴实的农村家庭主妇。 许本达8岁开始在许家沟读私塾,11岁在香山读小学,14岁考入三台“潼高”读初中,后升...[详细]
蔺秀义(1899-1934),男,1899年出生,1934年牺牲。牺牲时任辽宁民众自卫军第9路军海龙工农义勇军营长。 幼时在家乡读过4年书,1928年,参加本村的反日会活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抗日救国斗争。1932年春,发起组织柳河县的第一支抗日武装柳河游击...[详细]
谢玉姬(1913~1934),女,曾其应之妻,为人正直。在公公和丈夫激励下,1933年3月参加林畲赤卫队,当交通员,常以拾猪菜、砍柴为掩护,传递情报。红军北上抗日后,依然坚持游击战争。民国23年9月,在执行任务中被国民党军抓获,几经严刑拷打,终不屈服,被杀害于温郊温家山野猪垄。...[详细]
夏沛亨,1903年4月6日出生于湖北省阳新县筠山乡夏清村一个佃农家庭。他9岁就随父亲上山挖葛根、下湖摸鱼虾,饱尝生活的辛酸。10岁时,父母节衣缩食送他进本村私塾。1917年,夏沛亨以优异成绩考入阳新高等学堂。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新思想、新文化迅速在阳新高等学堂传播开来。夏沛亨如饥似...[详细]
吴高群,原名吴高芹,1910年出生在江西省上犹县营前下湾村桥头的一个贫穷家庭。父亲吴朝清,母亲刘凤娣,弟妹4人。 吴高群的家离营前圩不远。凭着地理的优势,父亲在逢圩时常到圩内做中间人,为卖方介绍买主,中间说合价钱。买卖成交后,买卖双方会给点小钱答谢中间人,这样能得到一些钱。母亲是一个贤妻良母...[详细]
卫祖胜,又名李祖生,1889年生于湖北省孝感县刘家营的一个贫农家庭。父亲以教书为业。卫祖胜兄弟4人,他是老大,大弟祖荣,二弟祖兴,三弟祖汉。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卫祖胜的一家同千百万贫苦农民一样,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卫祖胜7岁起,就同母亲下地劳动,而不能到父亲的学堂里去读书。随着年龄的...[详细]
魏协安(1896-1934),湖北省崇阳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江西省军区赣南独立师师长。 1926年,魏协安参加农会保卫团。 1927年5月,魏协安被编入崇阳农民自卫军。不久,随自卫军编入工农革命军第1师师部特务连,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随后上了井冈山,任排长、连长。 ...[详细]
庹万鹏,1901年生于湖北省咸丰县黑洞一个土家族农民家庭。他个子生得矮小,但很结实精干。少时在乡间念私塾,后因家境不佳而辍学。父庹国士,在黑洞颇有声望,为抗击军阀、反动当局的暴虐,于民国初年拉起了一支民团武装,任团首。庹万鹏十几岁即随父在刀枪丛中闯荡,养成了刚毅的性格,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武功,22...[详细]
王祥兴,田心土屋村人。生于1910年。家贫,七岁就被迫在地主家里放牛。12岁起跟随父亲参加田间劳动,15岁便学会了各种农活。18岁那年,父亲不幸逝世。正在贫困穷苦的时候,湘鄂赣苏维埃在万载建立,王祥兴毅然参加了游击队,积极配合红军打土豪,打 (国民党的军队)。1931年8月,王祥兴被捕。敌人打得...[详细]
王显德,又名王贤德,1894年1月8日生于湖北省阳新县永章里(今太子镇)王官山。他为遗腹子,父亲的遗产仅茅屋一间,薄地一亩。母亲体弱多病,无力耕耘。孤儿寡母只好过着沿门乞讨的悲惨生活,这样熬过了13个春秋。 1907年,王显德才13岁,为生活所逼,不得不告别母亲,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他先...[详细]
王铭五,原名王全福,1908年1月11日出生在甘肃省高台县正远乡的一个地主家庭。6岁时,望子成龙的父亲将他送进了私塾。后来他考入了县高等学堂。王铭五勤奋好学,学习成绩一直优异,尤其擅长书法、绘画。他时常阅读各种书籍,《三国演义》《说岳全传》令他爱不释手,关羽、赵云、岳飞等传奇人物是他崇拜的偶像,...[详细]
王和生,1885年7月3日生于湖南省浏阳县官渡区官渡乡金塘村。他小时候读过几年私塾,长大后与胞兄合伙做生意,阅历丰富,秉性谦和,颇受邻里敬重。他虽为生意人,但十分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在与进步人士的频频交往中,王和生的思想得到飞跃、升华。1926年,经张启龙介绍,王和生加入中国共产党。 这年...[详细]
王德海,原名安哲,曾用名安丰铎,别名王祥臣,字建亭,1906年10月31日生于山东省日照市两城镇安家村的一个农民家庭。王德海从小聪明、好学,8岁便随开中药铺兼医生的父亲安仲玉念书识字。他在读《左传》的时候,一天能背50多行,安仲玉非常宠爱王德海。 1920年冬,胶东地区雪下的特别大,天气格外...[详细]
谭质夫,原名谭家文,1913年7月13日出生于湖北省通山县大畈高坑金竹窝村的一户贫农家庭。父亲谭传柯是个勤劳的农民,母亲袁氏为人忠厚。谭质夫兄弟两人,一家四口,依靠父母自耕祖传二亩山地,经营小块山林和出卖部分劳动力,勉强维持生活。谭质夫少时聪颖,7岁入私塾,读书三年。1924年,谭质夫父母不幸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