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坤(1901—1934)黄愚川之侄,字涤民,聪明好学,甚得愚川疼爱并倚重。1926年间,建坤负责黄增记店务,热心公益,重义轻财,颇受同业敬重。1929年26岁时,被选为蕉岭县0会长。在任期间,倡议商店不售伪劣商品,不随意哄抬物价,对短缺资金店铺给予支持等。是年6月粮荒,他除要求米店不要抬价外...[详细]
黄汇(1861—1934) 俗称朱老汇,沙溪塔园村人。沙溪凉茶创制人。出身贫穷,16岁起便自食其力,曾做过轿夫。青年时喜爱收集民间中草药,利用外出四乡干活之便,自采几味草药为穷苦人家治病。清光绪十年(1884)间,总结和整理出一条专医四时感冒、劳倦伤寒验方,于是创办“黄潮善堂”药店,做起医生...[详细]
胡筠 (1898—1934) 中共湘鄂赣省委常委兼妇女部长,革命烈士。 湖南省平江县人,女,1898年2月生于平江县天岳乡下大坪的一小康人家。1917年由父母作主,嫁给虹桥大地主李采藻的儿子李积琦为妻。五四运动后,平江兴办救贫工厂,组织救国十人团,开办文化书社分社。在新思潮的激励下...[详细]
何宝珍 (1902—1934) 全国互济会营救部部长,革命烈士。 湖南省道州(今道县)人, 又名保贞、葆珍,女,1902年4月出生于道州城内一户贫民家庭。12岁进入道县一所女子小学读书。1918年秋考取衡阳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五四运动时,她是三女师爱国...[详细]
高咏生 (1908—1934) 红十六师师长,革命烈士。 湖南省平江县人, 又名高伯坚、高化愚,化名余伯庚。1908年11月生于平江县张市忘私桥一贫苦农民家庭。其父母均是革命烈士。曾入共产党员吴克坚开办的秀野学校读书。192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带领...[详细]
邓泽如(1869—1934),名文恩,字远秋,新会县篁边乡鹅峰里(今属蓬江区)人。早年随父习商,18岁前往南洋谋生。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加入同盟会,后主持同盟会南洋支部事务,积极筹款,支持同盟会在两广和云南发动的历次武装起义。辛亥革命后应召回国,孙中山曾拟委任其广东都督,他辞而未...[详细]
邓湘君 (1902—1934) 中共中央局秘书长 湖南省平江县人,1902年8月生于平江虹桥一个农民家庭。1923年入平江县立中学读书。 1926年8月任乡农民协会秘书,192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平江第九区支部书记。马日事变后,协助李宗白、胡筠组织...[详细]
邓乾元 (1904—1934) 红八军政委,革命烈士。 湖南省淑浦县人,1904年5月生于溆浦县新坪乡车头村。曾就读于常德隽德中学、省高等工业学校。1924年夏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被选为省 负责人之一,组织领导了震惊全省的“二师事件”的斗...[详细]
陈树湘 (1905-1934) 红军第三十四师师长,革命烈士。 湖南省长沙县人,1905年1月30日出生于一贫苦家庭。少时给地主当小长工,后随父到长沙城郊种菜。在毛泽东、何叔衡、郭亮等共产党人的影响下,其思想倾向革命。1922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北伐...[详细]
程景宜(1864~1934年), 字竹韵, 号龙湖叟, 别号篆香室主, 佛山镇人。他擅长绘画山水、花鸟、虫鱼, 风格清淡雅逸。兼擅书法, 以写篆书、隶书著名, 其工作室命名为“篆香”, 可见他对篆书的钟爱。 他尤善以铁笔创作书画, 开佛山烙画之先河。他一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 桃李甚众。后来,...[详细]
陈府洲(1905—1934),澄海县东里镇南社人。民国13年(1924),他以优异成绩考进韩山师范学校,结识金中和韩师的进步学生方慧生、黄联绎等人,阅读进步书籍,开始接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民国11年11月,加入共青团,不久,担任韩师团支部书记,与学校进步学生组织“韩师新学生社支部”,与“韩师孙文...[详细]
曹有香 (1917-1934), 女,黄圃镇紫溪老虎冲 ( 毫口村 ) 人。民国 20 年,仅 14 岁的曹有香便毅然投身革命事业,积极参加地下革命活动,张贴标语,发动、组织妇女参加革命活动。后来调中共湘南特委机关工作,任宣传员。民国 23 年 6 月,曹有香在开展宣传活动中,因叛徒出卖'不幸被...[详细]
曹庚次 (1916-1934), 黄圃镇紫溪老虎冲 ( 毫口村 ) 人。民国 20 年,只有 l5 岁的曹庚次便投身革命事业,参加地下革命活动,任宜乐游击大队通讯员。民国 23 年 8 月 16 日,曹庚次在奉命执行张贴标语、迎接北上抗日的工农红军任务中,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狱中,他正气凛然,...[详细]
蔡协民 (1901-1934) 中共福建省委秘书长、军委书记,革命烈士。 湖南省华容县人,1901年12月29日生于华容县城南磐石垸一个贫农家庭。8岁入私塾读书。1921年考入武昌中华大学预科。一年后因病辍学回家,执教小学。1924年秋,考入何叔衡创办的长沙...[详细]
张舜卿(1904——1934),又名少正,化名镇中,今会宫镇学堂石庄人。舜卿出生于农民家庭,幼时,与弟孟卿同入私塾读书,天资聪敏,得到师友的称赞;其写作才气纵横,当地长老都为之惊奇。由于他生长于农村,深知农民疾苦。民国11年(1922年)开始,舜卿在家乡任塾师,接触到《向导》、《新青年》等进步刊...[详细]
张其维(1850~1934),回族,今冠城镇张尹庄人,著名武术大师。自幼即酷爱习武,7岁随名师张乾学艺,终日苦练,常年不辍,20岁时武艺便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查拳、滑拳、跑拳、洪拳、腿拳等无不精通,尤其是查拳,身法不凡,出神入化。并善使各类器械,尤善虎头凤尾镗,镗使开如风车,数十人不能近身,人...[详细]
徐澹如(1855一1934),名淦,今项铺镇石溪村人。幼孤贫,赖母纺织为生,得入学苦读。因屡试不中,遂往北京投入“宫廷会典馆”,纂修《会典全书》。由于勤奋供职15年,得膺荐举,以正五品直隶知州随带加二级,历任琼山、乳源、文昌、安定、饶严等县知县。饶平民风强悍,好聚众械斗,时有死伤,甚至经月不息者...[详细]
汪治国(1906一1934),南部县水音乡人。15岁被拉兵去 南充何光烈部当兵,在兵营苦练枪法,后擅用双枪,百发百中。1926年加人中国共产党。顺泸起义时,任刘伯承的警卫班长。1927年调中共四川省委特工队,专司镇反锄奸。1930年在川军李家钰部发动吉祥寺兵变未遂,仍回省委任特工队长。1932年...[详细]
王占元(1861—1934)原名德贤,字子春。山东省馆陶县(今属河北省邯郸市)南馆陶镇人。北洋时期的陆军上将,湖北督军,以贪鄙闻名。王占元十八岁时,因生活所迫投入淮军刘铭传部当兵,掌管大旗。1885年8月,王占元被保送入北洋武备学堂第一期学习。1890年2月毕业,投入宋庆的毅军。1894年7月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