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忠忠(1913~1934年),又名黄金龙,罗源县飞竹乡陶洋村人。民国20年(1931年)11月,参加飞竹农民-。民国21年7月,加入闽东工农游击第13支队。次年任闽东游击第13支队特务队小队长。民国23年升任闽东工农红军第13独立团特务队队长。 民国23年9月,独立团攻打官岭国民党驻军。江...[详细]
贾怀智(1906~1934),贾家阳崖村人,出身于地主家庭,幼年就读私塾,1926年考入榆林中学。在那里,广泛接触进步师生,阅读《中国青年》、《共产党宣言》、《唯物史观》等革命书籍,积极参加进步活动,成为学生中的活跃分子。 1927年5月,榆林中学组织旅行团到各县活动。贾怀智随团回县,带一部...[详细]
霍世杰(1902~1934)字俊卿。陕西绥德人。1921年考入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1925年初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共党员。 1925年秋,受中共北京区执委会派遣,到广州第六届农-动讲习所学习。一年后回陕,住在华县同学杜松寿家中。西安解围后,国民军联军梁冠英旅移驻华县。他...[详细]
惠生荣(1918~1934) 乳名生儿,小岔则人。共青团员。1925年就读于本村小学,1929年秋考入县第一高小,开始接受新思想。生荣性情活泼,能歌善舞,常在学校文艺演出中扮主角。九·一八事变后,走出校门,参加-宣传活动。1932年参与-,被 冲散,回家务农。后参加惠志明主办的农民夜校,复习功课...[详细]
黄育三,建瓯县徐墩乡丰乐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出身在贫农家庭。与同村富户潘氏之女成婚,因得资助就学,毕业于厦门土木建筑专科学校。1926年冬,北伐军二军六师进驻建瓯,开展革命工作,他积极投入群众运动,由潘作民、葛越溪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建瓯县农民协会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1927年6月...[详细]
黄维新 (1903-1934),曾化名老曹、其青。湖南省珠州市人。参加"二七"京汉铁路大-,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9年回国后,在全国铁路总工会工作。1932年,受全国总工会委派到东北领导工人运动。同年夏,他与赵一曼组成名义上夫妻.自上海抵...[详细]
黄淑宗(1906~1934年),学名黄坚,号石卿,福鼎店下乡扆村人,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幼年失怙,由母喻三妹抚养长大。少时聪灵,九岁到秦屿镇谊父林步蟾家寄读,翌年转店下学堂。民国6年(1917年)进福鼎桐山第一高等小学。民国12年升入福建省立第三中学(在霞浦)。他学业成绩优异,对...[详细]
黄淑琮(1906~1934年),学名黄坚,号石卿,福鼎店下筼筜村人,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幼年失怙,由母喻三妹抚养长大。少时聪灵,9岁到秦屿谊父林步蟾家寄读,10岁转店下学堂。民国6年(1917年)进福鼎桐山第一高等小学。民国12年考进福建省立第三中学(在霞浦)。他学业成绩优异,对书...[详细]
黄木珠(1913~1934),女,梅口乡黄家坊人。家境极端贫困,木珠八岁时,出于生活无奈,父母含着眼泪把她卖到廖源,换取了几斗米。随后黄木珠又从廖源转卖给梅口下街(今被湖水淹没)江秀锦的二儿江鸿标为童养媳。可是江家同样贫穷,兄弟又多,生活得不到温饱。但是,黄木珠忍受风霜,吃苦耐劳,年头到年尾,风...[详细]
黄可英(1909~1934)沙县夏茂镇人。中共党员。历任共青团福州市委领导,中共建瓯县委书记。 黄可英曾两度受中共福州市委的派遣,到建瓯加强党的领导工作。1932年7月,他再次到建瓯后,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认识到以往仅开展城镇工作是不够的,必须深入农村,发动农民群众起来革命,建立革命武装,抵御...[详细]
黄丹岩(1897~1934年),讳丹山、曾名彦彰,清光绪二十二年(1897年)生于福鼎县秦屿屯头斗门村。幼入私塾,后人岚亭书院。民国7年(1918年)初,入福鼎县第一高等小学。翌年“五四”运动爆发,丹岩深受鼓舞,积极投身-。后考入福宁府(在霞浦县)私立汉英中学。民国12年辍学,回乡在后坪村任教。...[详细]
洪灵菲(1902~1934) 洪灵菲,原名伦修,笔名林曼青、林荫南、李铁郎,广东潮安(今潮州)人。 洪祖辈农耕,父业医。家贫,13岁上潮州读小学,后进岭东金山中学。其时“五四”运动发生,开始接触新文艺作品。 民国11年(1922)考入广东高等师范学校英语部。翌年春参加潮汕新文学社团“...[详细]
洪基 (1908~1934年) 原名洪荣机,字建材。沙县夏茂镇人。毕业于县立茂溪小学,后任小学教员。民国18年(1929年)前后加入中国共产党,隶属中共沙县特别支部。民国20年初在大布村大刀会中开展宣传工作,同年7月3日率领大布村大刀会攻打驻在夏茂基督教堂的卢兴邦驻军。民国22年8月,中...[详细]
何麟书(1862~1934) 何麟书,名世阁,广东乐会(今海南省琼海市)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8岁时出国,到马来亚谋生。初在餐馆当杂役,后到橡胶园当胶工,不久被提为胶园管工,积累了对橡胶的培植、采割和管理等方面的经验。稍有积蓄后与人合资开锡矿,逐渐成为实业家。他认为海南岛的气候和土壤与马...[详细]
郭渭南(1914~1934年),又名映坤,西陂乡西山村人,民国3年(1914)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幼时入培文学校读书,十多岁便到漳州乐安旅社当学徒。民国18年7月,在漳州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返岩,任县店员工会主席。翌年岩城失守,他随游击队转战农村。民国20年11月被委派到闽西交通总局(设长汀)工...[详细]
高齐旺(1906~1934) 本县何家集乡枣林坬村人,1930年6月参加革命。齐旺在中共秀延县委的领导下积极宣传、发动穷苦农民起来革命,组建了秀延县自卫军,他担任自卫军队长。自卫军纪律严明,力战多捷,威震四方。1934年冬,齐旺率领自卫军在子长县东沟河和国民党政府军交战,不幸壮烈牺牲。同...[详细]
高庆有 (1907-1934),字雪樵,曾用名高清友、张玉焕、奇金斯基。哈尔滨人。1916年入广益学校读书,1923年考入哈尔滨甲种商业学校学习。1925年考入邮政局工作。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受党组织委派到绥芬河从事革命活动,并在东宁组建了中共东宁特支,任特支书记。1927年7月...[详细]
冯梦麟(1881~1934)回族。字瑞生。陕西长安北院门(今属西安市莲湖区)人。曾就读私塾,又从拳师习武。陕西辛亥起义成功后,他参加了西安回民政公所,协助秦陇复汉军政府维持回民居住区治安。1915年集资开设德泰光煤油庄,1924年改油庄为股份有限公司,生意蒸蒸日上,商品往销关中各县和甘肃平凉等地...[详细]
方同柏(1883~1934年),又名锦江,云霄城关人。年轻时敢作敢为,富有正义感,乐施好善,经常接济和资助穷苦人家。 民国4年(1915年),方同柏与石守义、梁云章、柳凤信、吴有容等成立反帝爱国团体,开展反帝、反封建统治的宣传。民国8年“巴黎和会”后,多次在城关参与--,上街演讲,教唱《五九...[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