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养毅是备中国贺阳郡庭瀬村(今冈山市川入)长官犬饲源左卫门之次子,犬养一姓为日后所改。曾在二松学舎就学。庆应义塾肄业。犬养毅曾作为《邮便报知新闻》(后称报知新闻)的记者从军采访西南战争。有说法称,当时广泛流传的、关于抜刀队一边喊着“戊辰的0”一边突击的故事,即来自于犬养的报道。后又成为《东海経済...[详细]
潘兆銮(1902~1932年),原名少庭,字侠夫。冲鹤乡人。出身侨工家庭,父母早丧,由在日本做工的叔父抚养成人。性情机警正直,富于幽默感。在横滨中华学校求学期间,与进步青年杨匏安、杨殷一起研读马列著作,关注祖国和民族前途。 五四运动爆发后,兆銮归国,在广州参加社会主义研究小组。1920年,到...[详细]
潘海琛(1896-1932) ,壮族。海城乡拥齐村人。中共党员。土地革命时期海(城)利(济)地区农-动主要骨干之一。 潘海琛高小文化,个子高大壮实,性情刚直勇猛。1924年冬的一天,自家遭匪打劫,父亲潘元兴及叔父潘元清、潘元瓜同时被匪杀害,家财被掠一空。潘海琛满腹仇恨,愤然弃家奔走,寻求出...[详细]
欧阳曙(1902~1932),又名欧阳健,华容县胜峰乡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历任华容县万庾区农民协会特派员,国民革命军连指导员、-表,红四军第三纵队政治部主任,红一方面军第十二军三十五师政委、红四军第十二师政委,参加了三次反“围剿”作战。1930年12月,在江西龙冈他和师长率领全师官兵...[详细]
欧冬英(1910-1932) 鹤峰人。1930年参加革命,任区妇女主席,1931年湘军罗效之,侵犯我苏区,她领导部分游击队员配合独立团转战三路口、渡江阻击敌人。1932年1月25日不幸被捕。敌人采取各种手段威胁、利诱,但她坚定的说:“要杀就杀,若是不杀,我还是要去当共产党。”敌人恼羞成怒,将...[详细]
莫觞清(1871—1932),吴兴(今湖州)人。幼入私塾,后进学堂。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入苏州延昌永丝织厂,因办事精干,粗通英语,深得经理杨信之赏识,两年后到上海勤昌丝厂任总管车。二十九年,与人合资,在上海开设久成丝厂,生产“玫瑰”和“金钢钻”牌生丝。次年任上海宝康丝厂经理。宣统二年(1...[详细]
马孟容(1882—1932),名毅,永嘉城区(今温州鹿城区)人。少时从汪如渊习画。浙江高等学校毕业后,在中学任美术教师。1923年,在省立十中执教时,与朱自清共事,曾给朱绘《月夜海棠》图,朱自清为此作《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的散文,以文换画,结为艺术知己。1926年,应刘海粟聘,任上海艺专...[详细]
马福祥(1876年2月4日——1932年8月19日),甘肃省兰州府河州城人,蒙藏委员会委员长,军事委员会委员,绥远都统,安徽省主席,青岛特别市市长。北洋将军府祥武将军。中华民国时期西北马家军领袖,与马福禄、马福寿合成西北三马。 清光绪二十一年间(1895)与其兄福禄招募丁勇,组织民团,协助清...[详细]
吕德贤 (1884-1932) 兴国县鼎龙乡长信村人。早年担任过北洋军中下级军官。因有百步穿杨的神枪法,受聘为鼎龙靖卫团教练。192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参加鼎龙-。1929年2月,赣南红军新编第4团在兴国成立,出任副团长。1930年3月,红四团编入红六军,他返回兴国组建地方武装,先...[详细]
陆子明(1891~1932),又名陆学光。壮族。平马镇上法村上法屯人。出身在一个较富裕的农民家庭。1924年5月,第一次国共合作时,被广西省政府委任为恩隆县知事 (1926年8月改称县长)。 1926年3月, 被国民党广西省党部农民部委派为恩隆县农-动名誉委员。这个时期,右江地区农-动发展很...[详细]
鲁易(1900~1932),又名鲁其昌,湖南省常德县人。早年留学日本,1919年回国。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参与筹建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称旅欧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秋回国后,与吴明、罗汉等人被中共中央委派到琼崖开展革命活动,在琼山、海口、琼东(今属琼海县)等地学校以教...[详细]
罗一清(1877-1932) ,字寿泉,壮族,山北里下龙村人。清光绪辛丑年(1901年),补行庚子科举人,才华出众,性刚烈,有胆识,遇事敢言,不避权势。中举次年,与龚仁寿组閤邑团局,为社会所器重。曾到浔州总督行辕,向两广总督岑春煊面控滥杀无辜逾千,被称为“暴官陈不问”的贵县知县陈景华,陈遂被革职...[详细]
罗庶丹 (1874~1932) 罗庶丹,原名煅,字树棠,清同治十三年(1874)十月生于善化县望城坡(今属长沙市岳麓区)。后迁居排山,以地名自号,人称排山先生。 他通经史,工诗文,光绪二十一年(1895)录为生员,二十八年中举人。时清廷废科举,乃佐其师夏同徘创办广东法政学堂,主-律政...[详细]
罗鼎新(1899~1932)字诗道,号顶初,宁乡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生。1926年10月加人中国共产党,任第三区农民协会自卫部长。“马日事变”后,率部参加沩山起义。起义失败后避走江西,任南昌某报馆记者。1930年,中共长江局调他任上海至汉0通员,后调豫、鄂、皖边区红军第一军徐向前部工...[详细]
陆鸣平(1905—1932),原名树人,化名陆刚。壮族。三石区纳合村(今太平乡玩石村)人。 三岁丧父,全靠母亲教养。1925年毕业于东兰高等小学。1926年春,任本村义务教师,同年秋,随韦拔群从事农民革命运动。1927年7月,参加第三届农 动讲习所学习。 1927年冬,陆鸣平奉派到黔桂边...[详细]
李振声(1893—1932),字日照,化名陈伯南,永嘉桥岙垟村(今属瓯海区)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上、下河乡一带宣传革命、建立农会、发展党员,被选为永嘉县农会负责人。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在温州城郊莲花心、慈湖等地坚持斗争。1928年1月,中共浙江省委特派员郑馨来温州组建永嘉县...[详细]
李宜春(1902-1932) 又名李启耕、李荣光,一九零二年生,寄籍宿城。其父李美鑫是店员,其弟李启田为教育界人士,李宜春思想进步。一九二二年秋,在北京农大求职时,由乐天宇、杨开智介绍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一九二三年转党。后在中共北方区委任交通处负责人,兼机关支部书记,经常和李大钊的秘书彭桂生...[详细]
刘星(1914~1932),原名刘九成,今岳阳县张谷英镇人。16岁参加红军,任红十六军第七师二团文化股股长、宣传股股长。1930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改名刘星。1931年,在第二次反“围剿”中,参加有名的江西尚坪、排埠战役,因战功代理红七师政委。1932年,在第三次反“围剿”中壮烈牺牲。张谷...[详细]
刘革非(1902~1932),乳名卓然,今华容县三封寺镇人。1924年在长沙读书时,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被推选为长沙市 代表和育才中学学生会会长。 1925年夏,从育才中学毕业,回县城组织雪耻会,被推选为副会长。带头走街串巷,宣传 “仇货”,惩办奸商。1926年,华容县农民运动蓬勃兴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