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时中(1905~1932),化名金丽生、许四维,华容县三封寺镇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任华容县党团联合委员会委员、华容县委书记。1930年被选为中共南华安中心县委书记,1931年任洞庭特区区委委员。1932年底,湘阴县团防队偷袭特区区委所在地杨林所,徐带领机关工作人员勇猛冲杀,...[详细]
徐朋人 (1903-1932) 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高徐家人。鄂豫边根据地主要创建者之一。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1月参加黄麻起义。1928年1月,同曹学楷一起组建工农革命军第八军。同年4月返回黄麻地区,与吴光浩、曹学楷、戴克敏等提出并创建鄂豫边根据地。历任中共鄂豫边特委书记、...[详细]
许登光(1901~1932),海南省琼海县阳江镇大良村人。1927年6月,参加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乐会县(今属琼海县)乐四区苏维埃政府成立,被选为区农民赤卫队队长。 1928年1月,被任命为乐会县农民赤卫队队长。同年春加入琼崖工农红军,任第三营一连二排排长。1930年8...[详细]
蹇先为(1911-1932) 湖南省慈利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期在长沙等地进行革命活动,1928年下半年参加工农红军,历任宣传员、士兵委员会主席、书记员、共青团鹤峰县委书记、梯队参谋长,中共湘鄂边特委巡视员等职,是我党我军的优秀干部。 ...[详细]
吴德新(1911~1932) 长沙人,清宣统三年(1911)生。1930年加入共产党,先后任第5区中共尊阳都宣传委员、乡赤卫队长,改编为赤卫团后任政治委员。时驻浏阳白军常来双江一带抢劫,他率赤卫团分路截击,屡次予敌重创,当地铲共义勇队和团防局闻风丧胆。赤卫团编人十六军后,转战于修水、万载一带...[详细]
吴本德(1903~1932)长沙县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生。1923年毕业于长沙师范,在校加入共产党。1926年任中共湘阴县委书记。“马日事变”后,调任长沙县委组织部长。后随郭亮到浏阳开展工农武装斗争,任长(沙)浏(阳)平(江)湘(阴)四县工农武装总指挥。1928年和吴文炳等成立湘、鄂、...[详细]
韦拨群(1894—1932)广西东兰县人,壮族,少年读书时,受民主革命思想影响,热爱祖国。讨袁运动开始,他率青年100余人, 前往贵州参加讨袁,任讨袁军某连连副。后到贵州讲武堂学习,毕业后在四川张毅军部当参谋。1921年回家乡东兰,领导壮、汉、瑶等民族三打东兰,最后取得胜利。 1925年1月,进...[详细]
王愚(1901~1932)湖北枣阳人。1927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 11月 参加农民起义。1928 年人国民党军从事 工作,曾任独立第 15 旅连长。 1929 年 12 月率部起义。后任红 5 军第 5 纵队教导队-表,红 3 军团第 8 军第 4 师第 3 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沙...[详细]
王秀松 (1902-1932) 湖北省红安县高桥镇栗林咀人。黄安九月-和黄麻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23年考入武汉中学。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初赴广州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同年10月以湖北省农协特派员的身份到沔阳县指导农运工作。1927年5月回到黄安,参与领导黄安农民...[详细]
王效白(1898-1932) 宿县顺河人,生前系中共党员。他早在“五、四”运动时期就走上了革命道路,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一九三二年,宿县烟苗不好,敌县长陈吉延和国民党驻徐州部队第七师师长王均,无视生灵涂炭,拼命向农民盘剥烟税,农民缴不起,纷纷起来反抗,王效白和马凤山首先在顺河集点了“...[详细]
王大犹(1880—1932),壮族,原籍左县(今属崇左县)。家庭清贫,年轻时因生活所迫,到雷平县荣圩乡打长工,后到堂屯入赘落户。 民国十六年(1927),王大犹与养利县人杰乡团结村许超群一起,召集民众,树起“农民自卫军”旗帜,反抗国民党残酷统治,得到当地群众的响应,声势渐大,力量波及荣圩、榄...[详细]
王伯阳(1905~1932年),原名王励刚,又名北洋、卓甫,河南省新安县人。民国12年(1923年)毕业于洛阳第三甲科农业学校,考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翌年,由当时在上海大学执教的瞿秋白,蔡和森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民国14年(1925年),王伯阳亲身参加了上海爆发的“五卅”-。次年(192...[详细]
孙子俦(1901~1932),原名秉权,字崇祥,岳阳县三荷乡人。1926年下半年,任岳阳县第十七区农民协会委员长。192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马日事变”后,只身来到武汉,奉命赴监利,组建两湖非常委员会,任执行委员。组织秋收-和年关-后,历任中共监利县委组织部长、宣传部长、《洪湖月刊》主编、鄂...[详细]
孙兆征(1885-1932),壮族,出生在那琴乡那琴村,那琴农 动领导人。 兆征有四兄弟,他排行第二。农运初期,在那琴圩开铺店经营小杂货,以生意为名经常聚集志同道合的农民商量农运事情。 民国15年(1926年) 初,孙兆征经常来往苏圩、吴圩,考察那里的农 动。同年9月,作为那琴乡农民协会...[详细]
孙烈(1898~1932),壮族。又名孙斌,号祝三。大道乡大道街人。其人骄横粗暴,嗜色好, ,不安于学,中学未毕业,即赴广东依附任旅长的表哥潘甘霖,后入广东韶关陆军学堂,未毕业投粤军任职,以其胆略和身先士卒,有“青龙胆”绰号。 孙早在粤军任营长时,欲篡夺团长职,被扣押查办。释放回家不久,投旧...[详细]
孙德卿(1866—1932),名秉彝,字长生,外号“大王”,绍兴孙端镇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赴日留学,结识孙中山、陶成章、秋瑾等人,加入“同盟会”与“光复会”。回国后资助徐锡麟等创办大通学堂,出任总务长。秋瑾被害后遭逮捕。宣统三年(1911)秋,王金发率民军进驻绍兴,出任民团局副局长,并任...[详细]
苏锦盛(1881-1932) ,字如松。壮族。原籍城关乡塘莲村人。少年时随其父移居果德县城。从小好学,后考进果德师范讲习所。毕业时,适逢两广军阀混战,为逃难,又搬回老家居住。见到学童失学很多,创办了天德国民学校,自任校长,解决四弄 (今塘莲、古念、内洪、伏琴四个行政村)的学生入学问题。 19...[详细]
沈秀英(1900—1932),女,又名方中、沈茵,长兴包桥童家村人。1922年毕业于湖州省立三中师范部,曾任小学教师。1925年春,入上海大同大学读书。是年秋,转入上海大学,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是年冬,在沪一家日本纱厂门口,向女工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被巡捕逮捕入狱,后经上海学生联合会营救出狱。...[详细]
沈瑞麟(1875—1932),字砚裔,吴兴(今湖州)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举人,历任郎中、知府、道台等职。二十八年,任驻比利时公使馆随员。三十四年,以二等参赞官代理驻德公使职,兼任万国保护文艺美术版权会会员。宣统元年(1909),内调外务部,任参事。次年三月复出任驻奥公使。民国成立后,仍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