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盛世(1910~1932)金寨县人。民国17 年(1928 年)秘密参加革命活动,民国18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9 年参加红二十五军,任十三团团长。民国20 年调任皖西北特区苏维埃政府保卫局副局长。民国21 年秋,随军在津浦路荞麦河与国民党军激战中英勇牺牲。 同年(公元1910年)...[详细]
韦素园(1902~1932),光绪二十八年(1902 年)六月十八日出生在霍邱县叶家集北大街一个小商家庭,其父韦美堂。韦素园兄弟5 人,排行老三,大哥韦崇华(凤章)、二哥韦崇义(少堂)、韦素园原名韦崇文(乳名文魁)、四弟韦崇武(丛芜)、五弟韦崇斌,还有1 个妹妹韦崇贤。韦素园自幼聪明,8 岁入私...[详细]
汪庆植(1908~1932)字尔昌。金寨县古碑镇人。幼读私塾6 年,后随父做生意。民国16 年(1927 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8 年立夏节起义后,编入红三十二师,任团长、师长、鄂豫皖三省军事法庭副主席、游击师副师长等职。民国21 年11 月,在商城黑河与国民党军队作战时牺牲。古碑镇...[详细]
徽商亦称徽州商邦,系旧时徽州府籍的商贾帮派,自宋代起逐渐形成,至明清时期商业活动遍及全国。据史料记载,清末民初,我县城关、华埠两镇的主要商号中,以徽商居多,其中钱庄、典当、盐栈、烟丝、南北杂货业,几乎为徽商垄断。徽商在经营活动中,看重“诚信为本,以义取利”,恪守薄利多销、童叟无欺、决不二价等“财...[详细]
王明义(1903~1932)金寨县人。民国18 年(1929 年)参加立夏节起义后,参加红军,任独立团团长。民国21 年任红二十五军七十三师二一八团团长。同年10 月,在甘肃作战中牺牲。 同名人物: 王明义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科尔沁左翼后旗 [当代] 王明义 安徽省...[详细]
汪凤鸣(1904~1932)字永贤,女,金寨县人。出身于书香门第,读了10 余年家设私馆。父亲是个开明人士,哥哥是中共早期地下党员。她于民国18 年,任果子园模范小学校长。民国19 年夏,任赤南县苏维埃妇女部主任。民国20 年任豫东南道区苏维埃妇女部部长兼红四军被服厂厂长。民国21 年,在商潢战...[详细]
汪德海(1902~1932)金寨县古碑镇人。出身贫苦。早年曾在笔架山农校读书。民国18 年参加革命。历任六安六区列宁小学校长,游击师参谋长,红二十五军某团团长。民国21 年在湖北省浠水县与国民党军队激战中牺牲。古碑镇 古碑镇地处金寨县中心,大别山腹地,梅山水库上游,东经115°39′至115...[详细]
王昌甲(1905~1932)金寨县果子园乡人。民国19 年(1930 年)参加赤卫军,次年参加红军。民国21 年6 月,任红二十五军七十四师某团政委。同年8 月,全团与国民党军在霍邱城西遭遇,战斗中身负重伤,英勇牺牲。果子园乡 果子园乡位于皖鄂毗邻金(寨)罗(田)交界的大别山腹地,红色革命圣...[详细]
万昌运(1910~1932)金寨县南溪镇人。民国18 年(1929 年)立夏节起义,参加了南溪火神庙-,后被编入红三十二师。民国20 年7 月,任红四方面-卫师三十七团团长。参加过鄂豫皖苏区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斗争及黄安、商潢、潢光、苏家埠四大战役。民国21 年冬,随红军主力入川途中牺牲。 ...[详细]
田继露(1897~1932)金寨县人。民国18 年(1929 年)参加赤卫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赤卫军指导员,独立营教导员,赤南县第一路游击师政委。民国21 年冬,在与国民党军队激战中英勇牺牲。同年(公元1897年)出生的名人: 袁大星 (1897~1932) 安徽省六安金寨县...[详细]
孙一中(1906~1932),学名以悰,字乐安,号德清,寿县九龙乡人。幼失父母,与兄相依为命,艰难度日。民国3 年(1914 年),入孙氏宗祠族学—— 裕昆小学堂免费读书。卒业后从事耕牧。9 年,随其亲戚至上海纱厂做工。次年孙中山在广州成立-,令许崇智到上海招兵,他辞工报名应征入伍。后至广州入孙...[详细]
任训常(1904~1932)化名任双,李乐德,萧县人。民国14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5 年受党组织委派去杨虎城部做秘密工作并任宣传科长。民国17 年受中共皖北特委派遣回萧县任黄口小学校长、黄口区区长。民国18 年任永城县委书记。民国21 年先后任中共宿县中心县委委员、县委书记。民国21 年7...[详细]
漆承连(1899~1932)号六明。金寨县人。民国17 年(1928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参加红军,民国20 年任红一军二师三十二团团长。民国21 年7 月在英山作战时牺牲。 同年(公元1899年)出生的名人: 胡传柏 (1899~1931) 安徽省六安金寨县 汪映西 (...[详细]
邝摩汉(1884~1932),字振翎,清光绪十年十月十二日生于寻乌县留车乡黄羌村,家境贫寒,但聪明好学,成绩优异。高小毕业,进南昌宪兵学校读书,并输送到日本深造,留学于早稻田大学。在日本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革命同盟会。清宣统三年(1911)回国,10月参加武昌起义,起义失败后,投身教育事业,任国...[详细]
马先民(1907~1932) 又名德禄,本县陵前人。1926年冬在乔国桢领导下,马先民和黄子文、唐玉怀、肖德印等一起组建了武字区农民协会。1927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4月,参加三原“交农”围城斗争。1931年5月,任中共武字区区委书记,领导群众开展反日、反苛捐杂税、抢收土豪庄稼的...[详细]
吕调元(1865~1932),原名景丰,字权予,号燮甫,太湖人。 吕调元光绪二十九年(1903 年)中进士。光绪三十一年至三十四年历任直隶隆平、献县、吴桥、南宫知县。宣统元年(1909 年)署清苑知县,调署天津知县。当时反清起义此伏彼起,清王朝摇摇欲坠,拥有军事实力的袁世凯虽称病避居河南项城...[详细]
罗学华(1907~1932)金寨县吴家店镇人。民国16 年(1927 年)在家乡组织农民协会,并任乡农协会主席。民国18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乡苏维埃主席。后参加红军。民国20 年任红四军十师二十八团团长,作战英勇,两次立大功。民国21 年在湖北滕家堡战斗中,左手被炸断,右眼炸瞎,仍坚持战斗。1...[详细]
董锦堂(1896-1932),字临章,新里仁口人。幼年读私塾,少年拜师习武,通拳法,懂枪法。1926年投身农-动,并加入中国0。 1927年9月3日,0县委遵照鄂中特委的指示,将全县划分为四个-区,任董锦堂为沔北-区负责人之一。随后他积极协助特委委员邓赤中到刘家大桥、新里仁口等地,组...[详细]
刘淠西(1904年12月12日--1932年2月)是安徽省霍山县桃源河人,是霍山县第一届县委委员、霍山党组织及皖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他参加过黄埔军校、中央农 动讲习所及中央干部训练班学习,发动了诸佛庵兵变,在皖西向国民党 派打响了第一 ,拉开了六霍起义的序幕。1929年10月任中共安庆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