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931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31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瞿世法 [公元1881年-1931年]

  • 瞿世法(1881—1931),江南巧匠,人们通称他的乳名为阿宝老司,河尾村(属江山乡)人。父、祖都是木匠,到他已是第三代。他天资灵巧,早年贫困失学,只好继承祖业。先后建过江南18个戏台,一个戏台藻井有数十个斗拱,接榫时却不失毫厘。于是名扬远近,上门拜师学艺者不绝。 瞿世法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详细]

柔石 [公元1902年-1931年,左联五烈士]

  • 柔石(1902.9.28—1931.2.7),男性,浙江宁海人。姓赵,名平福,后改为平复,笔名柔石、金桥、赵璜、刘志清等。中国作家、中国共产党员,左联五烈士之一。 短篇小说集《疯人》《希望》,中篇小说《三姊妹》《二月》《为奴隶的母亲》,长篇小说《旧时代之死》,诗歌《战》《血在沸——纪念一个在...[详细]

任怀俊 [公元1904年-1931年]

  • 任怀俊(1904~1931)霍邱河口集人,因家贫仅上学一年。14 岁起在本地一家盐粮行当学徒工,20 岁时,帮乌龙庙樊义兴杂货粮行管帐。民国15 年(1926 年)春,店东樊贯之次子樊逸仙受组织派遣自上海东吴大学回乡建党,怀俊首先被介绍入党,旋任乌龙总支第二支部书记,被派往河口、陡岗做地下工作,...[详细]

漆禹源 [公元1896年-1931年]

  • 漆禹源(1896~1931),字先昀,号良卿,金寨县果子园乡人。从小随父读10 年私塾,学习勤奋,好思考。民国11 年(1922 年)考入笔架山蚕科甲种学堂,在那里受到了进步思想的熏陶,接触到不少革命道理和马克思主义。民国14 年漆禹源毕业回乡,自筹经费,设馆教书,让贫苦农民子弟免费入学,还招收...[详细]

漆先科 [公元1903年-1931年]

  • 漆先科(1903~1931),字子元,出生于金寨县果子园一个贫苦农民家里。9 岁丧父,一家5 口人靠母亲辛勤劳作维持生活。漆先科排行老大,年虽小却有心计,常出外拾柴禾,挖草药贴补家用。后由其族兄资助入私塾5 年。民国16 年(1927 年)夏,由周维炯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吴家店、牛食畈一...[详细]

漆德玮 [公元1909年-1931年]

  • 漆德玮(1909~1931),字润如,宣统元年(1909 年)六月出生于金寨县斑竹园镇老鸹窝。其父漆先涛是清末秀才,学识渊博,一生教书,富有正义感,耳濡目染,对漆德玮的启蒙教育影响很大。 民国10 年(1921 年)秋,漆德玮离家先后就读于明强高等小学、商城县笔架山甲种农业学校。他积极参加-...[详细]

彭少光 [公元1908年-1931年]

  • 彭少光(1908~1931)金寨县人。民国17 年(1928 年)参加赤卫队任队长。民国18 年参加红军,民国20 年任红四军十一师三十一团二营营长,不久提升为三十一团团长,7 月在湖北罗田滕家堡作战时牺牲。 同年(公元1908年)出生的名人: 徐承训 (1908~1935) 安...[详细]

彭道华 [公元1900年-1931年]

  • 彭道华(1900~1931)金寨县人。民国17 年(1928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8 年参加红军。民国20 年任红四军三十三团政委。5 月在河南白雀园战斗中牺牲。 同年(公元1900年)出生的名人: 洪杰三 (1900~1932) 安徽省六安金寨县 王大鹏 (1900~...[详细]

毛正初 [公元1901年-1931年]

  • 毛正初(1901~1931),原名毛本忠,今六安市徐集镇人,出生于地主家庭。 民国7 年(1918 年),入六安县屯卫高等小学堂读书。民国10 年,考入芜湖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在校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民国11 年暑假回乡,积极投入驱逐六安县知事骆通运动。事后,遭到安徽军阀-,民国12 年更...[详细]

罗绍灼 [公元1911年-1931年]

  • 罗绍灼(1911~1931)金寨县南溪人。民国18 年(1929 年)打入丁家埠民团。5 月,协助周维炯策动民团起义。民国19 年冬,任红四军十一师团政委。参加了鄂豫皖根据地的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斗争。民国20 年8 月,在湖北洗马畈战斗中牺牲。南溪镇 南溪镇地处大别山腹地,是鄂豫皖...[详细]

龙大道 [公元1901年-1931年,革命烈士]

  • 龙大道(1901~1931年) 龙大道,又名康庄,字坦之,1901年10月生于贵州省锦屏县茅坪村一个木商的家庭。父亲是苗族人,母亲是侗族人。在他三岁时,母亲去世,后由继母带大。或许是为了纪念早逝的母亲,龙大道一直称自己是侗族人。 龙大道自幼秉性正直,勤奋好学。他看到封建统治对边远地区少...[详细]

袁汉铭 [公元1902年-1931年]

  • 袁汉铭(1902~1931)金寨县南溪袁家湾人。民国10 年(1921 年)考入武汉中学,次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后由团转党。民国13 年毕业后回乡,以教员职业作掩护,发展党的组织,组建农民协会,并开办贫民学校,识字班,创办“商城书社”,成立“商城学会”。民国18 年,参与立夏节起义的准备和领导...[详细]

李训典 [公元1865年-1931年]

  • 李训典(1865~1931)字旭寅,祁门县景石人。早年协助父兄经营茶业,钻研茶叶制造技术。民国元年(1912 年),任祁门县茶商公会会长。次年,任安徽省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筹备会劝导,徽属红、绿茶出口专员。民国4 年,奉令办理意大利都朗博览会,茶叶展品事项,两次任事,利用报刊,大力宣传“祁红”、“屯...[详细]

李新汉 [公元1903年-1931年]

  •  李新汉(1903-1931)化名胡烈,江西波阳县人。1922年考入江西省立第六师范,1926年6月入党并回家乡参加建立党组织活动。北伐军攻克鄱阳后,担任鄱阳县警卫团团长。大革命失败后领导了赣东北最早的农民-——珠湖-。1928年6月受赣东北特委派遣到湖口恢复党组织,任0湖口区委-。同年底前往信...[详细]

李伟森 [公元1903年-1931年,左联五烈士]

  • 李伟森,湖北武昌(今武汉市武昌区)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日日新闻》总。参加二七大-。1924年赴苏联学习。1925年回国,曾任共青团广东区委宣传部长、共青团湖南省委书记、团中央宣传部长、团中央南方局书记等职。1928年夏主编《上海报》,5月任苏准会上海办事处负责人。1931年1月17...[详细]

刘万芳 [公元1876年-1931年]

  • 刘万芳 (1876—1931) 刘万芳出生于今海桥四大队(当时属西沙地区)一贫苦农家,在地主重租盘剥下,过着极其穷苦的生活。 1921年秋,西沙遭特大水灾,不少农民即将断炊,而地主仍按常年收租。刘万芳联络袁守元、范崇英等,发动万余农民,进县城-,...[详细]

刘克模 [公元1894年-1931年]

  • 刘克模,原名占猷。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武平县湘店乡湘洋村。民国3年(1914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时加入中华革命党。民国4年受组织派遣回福建进行民主革命活动。回乡后在尧里梁德夫祠创办崇德学校,亲任校长兼英文教员,以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为办学思想。学校规定富家子弟收全费,穷人子弟只收书...[详细]

李梯云 [公元1905年-1931年]

  • 李梯云(1905~1931),又名李济棠,金寨县沙堰人,出身于农民家庭。民国13 年(1924 年)8 月,在笔架山农校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党支部书记。民国14 年夏,考入武汉中华大学读书,同年冬,到汉口英资泰安纱厂从事工人运动。 民国15 年5 月,李梯云受党派遣,到湖北省罗田县滕家堡开展...[详细]

李林 [公元1896年-1931年]

  • 李 林(1896~1931) 李林,字智山,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生于邵阳县东乡(今邵东县牛马司镇明亮村)。5岁丧父,生母改嫁,过继叔父作养子。11岁养父病逝,与养母相依为命,堂兄李笏山资助上学。宣统三年(1911),先后就读省立第二师范、宝庆中学。毕业后,入保定留法预备班学习1年。在留...[详细]

李超时 [公元1906年-1931年]

  • 李超时(1906—1931年),原名李振华,1906年2月生于江苏省邳县一户普通农民家庭。读书期间,受爱国、救国思潮的影响和鼓舞,逐渐产生了反对军阀统治、向往革命的思想。1926年10月,北阀军攻克武昌后,武汉成为当时的革命中心,吸引着全国各地的进步青年。李超时亦不顾家人的挽留,毅然奔赴武汉,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