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卿(1907—1931年),原名朱云,梅城油箩街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工农武装领导人之一。朱德在为朱云卿撰悼词中称其为“中国有用人才。”他出生于城市贫民家庭,父是私塾教师,母是搬运工人。民国6年(1922年)15岁赴印尼万隆跟叔父做工。 1924年朱云卿瞒着亲人,离印尼回广州,考入黄埔军校...[详细]
周小康 (1906—1931) 湘鄂边特委书记,革命烈士。 湖南省安乡县人, 原名陈锡周,1906年11月出生于安乡县羌口。1924年考入长沙岳云中学读书,阅读了《新青年》、《共产党宣言》等进步书刊,开始接受革命思想,参加了党领导的-。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详细]
郑润琦(1873年~1931年),字仰韩,乐平大旗头村人。自少跟随伯父、广东水师提督郑绍忠(郑金)从军,久历戎行。初任排长、连长、营长。辛亥革命后,护国战争时在魏邦平部独立第二旅任帮统、统领,后任护-第五军第一司令。民国9年(1920年)粤军回粤,魏邦平率部响应,魏所部编为粤军第三师,郑任第三师...[详细]
赵廷襄(1876~1931)字荩臣,大洼县田家镇东荒地村人。奉天法政专门学校毕业。曾任奉天警务厅督察长。 1915年,考取第四届县知事试验乙等,先后任南皮、东亭、滦县知事、江苏省财政厅厅长、奉天同善堂堂长。1924年,为民请命,控诉官府私占救灾费,状告成功。1931年病逝。同年(公元18...[详细]
张辉瓒 (1885—1931) 国民党军将领。 湖南省长沙县人。字石侯,行八。1885年出生于长沙县唐田神塘。湖南兵目学堂、湖南讲武堂和日本士官学校毕业。1912年(民国元年)任湖南都督府参谋,北平军需学校总队长兼军事教官,旋赴德国考察军事。1916年在天津进行反袁活动。1917...[详细]
余植园(1911-1931年),陆丰县东海镇人。余植园15岁参加农民自卫军,不久任小队长,率队参加战斗。民国16年(1927年)11月,受县团队部之命带队到陂沟配合朱杰臣扫除地方反动势力。民国17年,朱杰臣叛变,植园遭敌“围剿”,带队退人深山。为解困境,个人潜出敌围,寻找上级,在潭西路头村找到任...[详细]
虞儒慕 (1832—1931),字子夔,弥陀寺乡南光村人。清同治九年(1888)考中举人,历任沔县书院山长,陕西同州府和汉中府教谕。终身以教学为主,正直忠厚,教育有方,颇受爱戴。90寿辰,学生送“寿并道高”匾和“课子教徒,一生讲学无他务;松鹤遐龄,百岁延年不老春”对联。同年(公元1832年...[详细]
杨著昆(1853—1931) 又名杨沅,字雅轩,号镜堂,环城(今南区)北台村人。自幼务农。清同治十二年(1873)赴檀香山,初为蔗园工人,继而开设粮庄和田馆。后又经营蔗园,开设糖厂,兼营房地产,成为檀香山稻糖业巨子,有“糖王”之称,又是商界知名人士。通过孙中山兄长孙眉结识孙中山,关系密切。热...[详细]
杨匏安(1896—1931) 原名锦焘,笔名匏庵,香山县南屏(今属珠海市)北山村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民国3年(1914)毕业于广雅书院。1915年东渡日本横滨求学,其间接触到西方各种流派新学说,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日文译著,思想逐渐进步。 1916年从日本回到家乡,与同乡翠微村吴佩...[详细]
许国良(1897-1931年),陆丰县城郊神冲村人。民国12年(1923年)4月,彭湃到陆丰宣传组织农会,陆丰县农会筹备会成立,国良串联乡中郑三九、许乌番等人,发动农民,成立神冲乡农会,国良为会长。 民国14年(1925年)夏,许国良当选第一区农会执委,出席广东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开会回来...[详细]
萧鸿逵(1859~1931年),字秋南,晚号潜夫。鮀江都溪东人。早年弃学从商,后创办南北商业、汇兑银行。甲午中日海战事发,禁米出口,潮州受困,他特请给照籴米平粜始为当局所赏,惠潮道沈挈斋谕开保商局,举其为局董。汕头创办同济善堂,其效力居多,历任总理,惠人不少。后曾劝办山东、四川两省赈捐,保升知县...[详细]
潘心源 (1904-1931) 红四军政委,红十三军政委,革命烈士。 湖南省浏阳县(今浏阳市)人,又名潘心元, 1904年2月生于浏阳县丰裕乡一个富裕家庭。1916年底,由家庭安排,与周坤元女士结婚。1920年考入长沙岳云中学读书。他眼界大开,投身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详细]
罗绮园(1894~1931),番禺县石镇傍江村人。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1916年考进上海同济大学攻读文科,1921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回广州从事革命活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广东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1923年5月,罗绮园担任青年团广东区委候补委员会,负责团的机关刊物《青年周刊》。192...[详细]
李起江 (1879~1931),字雪坡,本县袁家庄人,20岁中秀才,善书法、雕刻。民国10年至17年(1921~1928)佛坪常遭土匪抢掠,李筹建民团,任团总。14年(1925),任朝举率匪众1000余人驻袁家庄,抢劫烧杀,烧毁郭家坝杜家台、陈家坝等地民房200余间,并将李起江关押。李半夜逃出,...[详细]
李谦 (1900-1931) 红七军第二十师师长,革命烈士。 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人, 又名李隆光,1900年出生于醴陵县城北阳三石一个破落地主家庭。7岁入学,12岁高小毕业。在县立中学读书时,与蔡申熙、左权、张际春等同学一起,受到进步思想熏陶,逐步走上革命道...[详细]
李朋杜(1850—1931),字少怀,河源城镇人。他家境清贫,待人诚恳,为人厚道,聪明好学,少年中秀才。因家贫设馆教学,诲人不倦,县中名士,多出其门。诗词书画,县中盛名。他立志深造,在不惑之年考入广州公办政法学校,取得优异成绩。攻读之余兼学画艺,以所作松鹤中堂为最有名。清宣统元年(1909)任广...[详细]
李家硕(1909 ~ 1931),汉族,出生于洪家关白族乡枫香坪村一农民家庭,弟妹四人中居其长。少时,在回龙寺私塾读书五年,刻苦用功,成绩优秀,常得老师同窗好评。1925年,家硕随二叔李甫然到中立团当兵,不久,二叔在上河溪阵亡,家硕失去依托,便投奔到打鼓泉乡李锦彪(当地团防)处当连副。1928年...[详细]
李国珍(1902-1931年),又名伯珍、谷珍,生于海丰县城一户小康之家。少年勤奋好学,喜欢体育、绘画。15岁时,他跟随彭湃、陈复等参加群进会,17岁考进陈炯明在海丰开办的陆军军官讲习所,结业后在粤军任见习排长,他目睹旧军队的腐败,任职不到3个月,就愤然弃职。不久在海丰北笏乡小学当教员。民国10...[详细]
蒋长卿 (1901-1931) 中共湖南省委代理书记,革命烈士。 湖南省长沙县人,1901年2月12日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初小毕业后,因家贫失学,得徐特立资助,免费入五美高小和长沙师范。曾任长沙师范学生自治会会长。按照省 的部署,率领全校学生-、-,开展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