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931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31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何君书 [公元1895年-1931年]

  • 何君书(1895~1931),别名位川,海南省琼海县乐会仙寨村人。商业学校毕业后,曾在嘉积、海口先后开设顺兴隆、精华公司等商号。1926年海口瘟疫流行,他产生了创设医院的念头。1927年9月26日,会同周成梅等知名人士多方联络,发起筹建海南医院。主持召开第一次筹建委员会会议,决定依香港东华医院办...[详细]

何朝兴 [公元1858年-1931年]

  • 何朝兴(1858—1931年),苗族,林洞村培科屯人。祖父、父亲都曾获清政府授给的“六品军功”封号,何朝兴则获“五品军功”封号。 他从20岁开始当林安团总,一直当了40多年。他一生为人廉洁,热心地方公益,组织民团打击土匪,保卫家乡。 民国9年至11年粤桂战争爆发, 地方匪乱,为了联合共同...[详细]

何焜 [公元1903年-1931年]

  • 何焜(1903—1931),原名何以昴,壮族,昌明乡昌明街人。民国十四年在南宁三师肄业,翌年春考入南宁中央军事政治第一分校为学员。学习期间,参加过共产党领导的-。 “四·一二”-政变时,被捕入狱。同年冬出狱后,在昌明、福隆、刘家一带组织农民协会。民国十七年在广西教导总队任职。次年十月,随张云...[详细]

嘎达梅林 [公元1893年-1931年]

  • 嘎达梅林(1893~1931年) 蒙古族。莫勒特图氏,名那达木德,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人。嘎达梅林兄弟4人,他排行最小,昵称“嘎达”。“梅林”为官职,故人们称其为“嘎达梅林”。清宣统二年(1910年)到旗卫队服兵役。民国2年(1913年)被达尔罕王府选聘为翻译。因其办事精明又刚毅善谋,便提任为...[详细]

樊增祥 [公元1846年-1931年,近代藏书家、文学家]

  • 樊增祥(1846-1931) 近代藏书家、文学家。字嘉父,一作云门,号樊山,晚号天琴老人。湖北恩施(今属鄂西自治州)人。光绪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光绪末任安徽颖卞泗道,出为陕西宜川知县、陕西布政使,江宁布政使,护理两江总督。喜诗文及收藏书籍、古画。其诗文浮艳,以《彩云曲》咏赛金花事负名。与缪...[详细]

方旦初 [公元1859年-1931年]

  • 方旦初(1859~1931),字永炳,今临湘市聂市人。父熙甫,靠挑货郎担起家,后成为聂市首富,在聂市拥有5家大茶行、10多个铺面、200担田土。 方旦初清光绪十一年(1885)中秀才;十九年中举人,两年后出任安徽婺源知县;二十七年任六安知府,三十一年任三品衔和州知府;宣统年间,因其长子妙生...[详细]

丁莲芳 [公元1850年-1931年]

  • 丁莲芳(1850—1931),吴兴(今湖州)人。“丁莲芳千张包子店”创始人,人称“千张包子大王”。出身贫寒,年轻时以挑葱卖菜维持生计。清光绪四年(1878),开始试做千张包子粉丝汤。粉丝汤色白汤清,不油不腻,味道鲜美,加上辣油、米醋、葱蒜等调味品,可当点心,可作为菜肴供上餐桌。初时,挑担在湖州鱼...[详细]

邓无畏 [公元1900年-1931年,邓无畏]

  • 邓无畏(1900—1931)原名邓其寿,又名邓权、邓恒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人。祖籍广东梅县。1917年,入刘震寰部当兵,后任排长、连长、营长等职。1921年,邓率部至都安一带追剿陆荣廷残部林俊廷。经同连教官唐家祥介绍,与拉烈三表的唐爱妍结为伉俪。1922年,邓在刘部覃友松团任营长,驻军广州。1...[详细]

戴补斋 [公元1864年-1931年]

  • 戴补斋(1864—1931),名耀,字补斋,嘉善干窑镇人。戴氏为干窑望族,窑业世家。幼年延师诵读-,然屡试不中。清末废科举后兴新学之风,补斋矢志兴办学校,造福乡里。宣统二年(1910)聚合地方人士捐资,作为教育经费,并发动学生捐献砖瓦,将本村鹿形浜口竹青庵正殿辟为教室和办公室,创办新式学校,名为...[详细]

储余 [公元1905年-1931年]

  • 储余(1905-1931) 名胜金,号阜民,化名余伴农,岳西县温泉镇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2月,参加请水寨-。先后任中共潜山县委委员、红三十四师政委、中央独立二师师委书记。独立二师失利后,坚持皖西斗争,任中共英潜工委委员、中共红山(英山)中心县委委员、红山县苏维埃政府秘书等...[详细]

陈舜仪 [公元1903年-1931年,革命烈士]

  • 陈舜仪,1903年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城一户商人家庭。4岁时过继给三叔母为子,孤儿寡母相依为命。 经过十余年的寒窗苦读,1921年陈舜仪以优异成绩考入陆安师范学校。同年5月,留学日本返回海丰闹革命的彭湃,组织“社会主义研究社”,开始宣传马列主义思想,组织农会,开展农民运动。陈舜仪深受其影响,与...[详细]

陈可福 [公元1910年-1931年]

  • 陈可福(1910~1931)又名陈叔度,祖籍广东南海县,出生于百色城。1923年在广西省立第五中学(今百中)读书时,积极参加反对腐败的校长吴炳章的-斗争。1926年初,在广西军校学习期间,受到军校共产党小组的教育,思想较进步,参加学生会活动。同年署假回到百色,在城内各中小学建立“青年工作团” ,...[详细]

陈榥 [公元1872年-1931年]

  • 陈榥(1872—1931),字乐书,义乌城区人。幼随父亲陈玉梁习经史兼及新学。13岁中秀才,后人杭州求是书院研读数理。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以高才生首批官费留学,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造兵科,成绩优异。毕业后留日本编撰数学、物理学、心理学等大专教材,印成运销国内,风行一时。在日本,先后加入光复会...[详细]

曹起溍 [公元1906年-1931年,扬州党组织创始人之一]

  • 曹起溍字建虞,曾化名鲁士英、陈君豪,是扬州市历史上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组织的领导人 。 1925年5月由恽代英介绍入党,后任中共扬州最早的党组织——省立第八中学党支部书记,1928年8月后,历任中共扬州临时县委书记、城区区委书记和泰县县委书记。根据当时革命斗争的需要,他创建了高汉庄、李家桥、孙...[详细]

邹福 [公元1903年-1931年]

  • 邹福(1903~1931.4),原名邹敬书,又名邹省山,出生于崇安县溪洲分坝下村的一个贫农家庭里。童年时代,全家一直处于饥寒交迫的窘境之中。他10岁才开始上学,成绩名列前茅,16岁辍学。民国9年(1920),他在家中摆设了桌椅,自己开办书堂,免费为农民子女教学,深受贫苦农民爱戴和称赞。 民国...[详细]

郑裕德 [公元1908年-1931年]

  • 郑裕德(1908年—1931年),漳州城区人。他少时聪颖,勤奋好学,为人正直,小学毕业后即升中学。在校期间经常阅读一些进步书刊,与同学谈论国事,深恨封建制度和军阀的统治。民国15年(1926年)冬,北伐军入漳,在中共党组织的帮助和配合下,漳州开展一系列的革命活动,搞得轰轰烈烈,他受到熏陶。革命的...[详细]

赵金鉴 [公元1875年-1931年]

  • 赵金鉴(1875~1931年),字劲修,河南省宜阳县人。两岁丧父,孤苦无依。村中设有私塾,金鉴好学,但家贫无力,常携篮剜菜拾柴,路过塾门,总被读书声所吸引,留恋墙外,倾听先生讲解。先生赵余庭见金鉴依墙之势,怜其好学,免学费,供纸笔,收其入学,并代他租种数亩薄田,得以生活有着。自此金鉴节衣缩食,刻...[详细]

詹继良 [公元1880年-1931年]

  • 詹继良(1880~1931),字叔政,号雪镜,崇安县五夫乡人。前清廪生,后毕业于全闽师范学堂,历任劝学所所长、建安道尹公署科长、视学、甲种森林学校校长、崇安县志局纂修、初级中学校长、民团团总、代理县长等职。 民国16年(1927)5月,北洋军阀溃兵彭伟、马云龙抢劫五夫。詹继良带领民团埋伏于馒...[详细]

张廷竹 [清][公元1902年-1931年]

  • 张廷竹,龙门镇湖洋村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生。自幼勤奋好学,尤喜画画。民国9年(1920)考入省立第九中学,后因参加-被开除。 民国13年春,廷竹到漳州暨南中学和南安斗南中学学习,后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旋又转学于上海新华艺术大学。结业后,以教书为掩护在闽南从事革命工作。民国18年5...[详细]

张双铭 [清][公元1893年-1931年]

  • 张双铭,东肖镇盂头村人,清光绪十九年(1893)生。民国10年(1921),加入邓子恢等人组织的奇山书社,民国12年,担任《岩声》报的庶务,积极筹集办报经费,参与管理与发行工作。民国16年加入共产党,发动组织秘密农会,开展减租减息斗争,被选为盂头村第一任秘密农会会长和党支部书记。同年底,以春节舞...[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