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兆梅(1894~1930年),壮族,龙州县霞秀乡陇那屯人,早年任小学教师,1929年秋参加革命,是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上金县农民自卫队大队长。1930年2月1日,参加龙州起义, 当选为左江革命委员会委员,上金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同年3月,委为中共左江特委委员。 红八军撤出龙州的次日(3月2...[详细]
张兆丰,名献瑞,字兆丰,以字行,1890年1月12日出生于河北省磁县彭城镇(今属邯郸市峰峰矿区),父亲是陶瓷工匠。1908年兆丰同志考入保定育德中学第一班学习。该校是河北省同盟会会员王励斋、李锡九、江著源等创办的,成为同盟会在北方活动的据点之一。兆丰受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加入了同盟会,投身于辛亥...[详细]
张启昌(1896 ~1930)、胡玉蓉(? ~1927)俩夫妇。张启昌,浏阳县官渡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生。善木工,会唱花鼓戏,常为首组班外出演戏。妻胡玉蓉,贤淑明理。1926年,夫妇参加农民运动。张启昌任乡农民自卫队队长,其妻由张启昌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马臼事变”后,其家成为中共浏东...[详细]
章理(1903-1930) 汉川县人,1926年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县委委员、红七师政治部主任等职。在革命战争中,无比英勇,屡建战功,给敌人以极大的震慑,1930年在黔江县月口镇召开群众大会时,遭敌伏击,在突围战斗中,他率领战士与敌人短兵相接,展开肉搏,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年...[详细]
张国庶(1905-1930),今上栗县金山镇人。张国焘之胞弟。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任萍乡县城党小组长。1926年,他组织萍乡中学学生迎接北伐军进入萍乡并做向导工作,筹建国民党地方组织,担任国民党萍乡县党部执行委员、县总工会主席等职。1926年冬,他被派往...[详细]
张二娘(1889-1930) 又名张曹氏,四川荣县人。1929年积极参加荣县的农协活动,被选为劳动妇女团的妇女队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10月在荣县县委作通讯联络工作,任游击队副队长。为掩护县委,她接受了县委机关搬入她家办公的决定。积极协助县委机关工作,并带领妇女团,日以继夜地担负...[详细]
余肇康 (1854~1930) 余肇康,号敏斋,晚号倦知老人,长沙县人,清咸丰四年(1854)生。9岁丧父,赖母供其读书。逾冠补县学诸生,光绪八年(1882)中举人,十二年成进士,官工部主事,后以知府分发湖北补用。屡榷汉川、宝塔洲、汉口诸牙厘,充两湖书院提调,为政廉明,擢武昌、汉阳知府。...[详细]
于定一 (1897~1930) 于定一,原名颜其初,字永兆,浏阳县永和碾石村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生。菊溪高小毕业,为人性耿直,急人所难。永和镇上有个婆母-儿媳致死,因婆家势大死者冤不能平。他闻讯愤然而起,仗义执言,终使冤死者官司胜诉,颇得乡望好评。 1925年,他受聘于汤姓...[详细]
袁金毛(1902—1930),杭县肇和乡李家桥(今属余杭)人。一家3口,靠做短工糊口,后改摇航船。秉性耿直,乐于助人。1928年秋,和唐阿毛等人参加中共西镇区委组织的告荒斗争,取得胜利。1930年5月,杭州市行动委员会为配合以诸暨为中心的浙西总-,发动西镇-。袁金毛为领导人之一。13日晚,参加杭...[详细]
岑永祥 (1900-1930)壮族。同老乡享利村常中屯人。1926年参加革命,1927年秋在东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4月常中屯农民协会成立,岑永祥任主席。1929年12月任万巩区赤卫队队长, 1930年5月27日万巩突围战斗中与敌周旋三昼夜, 打完后,仍与敌人拼搏,直到壮烈牺牲。时年30...[详细]
叶魁 (1883~1930) 叶魁,原名书清,善化县七都鹧鸪塘(今望城县白马乡日明村)人,清光绪九年(1883)生。幼时因家贫仅读私塾3年,后随父务农,闲时从师练武。及长,农活娴熟,并通晓篾、木、铁匠手艺,还练就一身超群武功,被乡邻称为“百艺师”。他性格豪爽,为人侠义,不畏-,曾对友人言...[详细]
叶镜(1874—1930)字冠生。岑城镇坡寨人。清光绪癸卯科举人。中举后在筋竹永业书院教书。后入北京法政大学堂。民国初,他任广东高等检察厅长。当时在广州读书青年去探望他,他经常xù勉青年要立志服务社会。民国15年(1926年)年6月,他任广西省高等审判厅厅长时,在审判庭的大门上贴上“望光庭”三个...[详细]
牙苏民(1895—1930),原名玉玑。壮族。长江区集祥村人。中共党员。早年毕业于南宁岭南法政学堂。 1921年秋,参与韦拔群组织“改造东兰同志会”。1922年春,参与发起“三三”革命同盟,并以中国国民党广西省特别党部名义,发表《敬告同胞》文告。1923年夏秋,农军三打东兰县城时,他担任北路...[详细]
姚鼎元(1900~1930) ,字勋铭;化名陈福,中共党员,平政仓田村人。幼聪敏,7岁破蒙,10岁能作诗文,考取县立高级小学名列第一名。北流县立中学(旧制)毕业后,随舅父俞作豫从军。1925年秋在桂军初充连部司书、营部军需等职。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阀,随俞作豫团出征, 先后任第七军二旅三团上...[详细]
杨志坤(1896—1930年) ,龙州镇船民。1929年8月参加革命,任过龙州县船民工会执委。 1930年2月1日参加龙州起义,任龙州县总工会主席、左江革命委员会委员。同年3月20日,桂系军阀进剿龙州,随红八军撤退至凭祥,又被敌军打散,同月22日在平而被土匪杀害。...[详细]
杨华(1883-1930),号春轩,和政县达浪乡杨家窑村人。民国初为和政名医。祖名俊,精医理,传艺于杨华,并嘱其“百业之中唯医可以躬行实践,医精,则能济世、寿人”。杨华苦学古今药理,终成名医。他医德高尚,无论富贵贫贱,有招必至,治病救人。民国十七年(1928)宁河(今和政)被围时,城内瘟疫流行...[详细]
杨德云(1893-1930) ,桥圩镇大松山村人。1927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贵县南区南溪桥党支部书记。 1929年2月任中共贵县委员会委员。在领导贵县革命斗争,开展南区农 动和建立武装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930年11月7日晚在洋七桥召开骨干会议,研究营救当天在桥圩举行纪念...[详细]
杨春秀(1888~1930),壮族,龙州县下冻乡河渡屯人,镇南道中学毕业后,在本村任小学教员。1919年, “五四”运动时,受新 和新思想的影响,开始接受革命思想。 1924年至1925年和高孤雁一起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1926年在本村组织下冻区西乡农民协会,任农协会副会长...[详细]
徐英(1907—1930),原名胡连,曾用名余古月、紫衡、凤鸣,武义水碓后村人。5岁时父母双亡,由姐姐抚养长大。13岁外出当学徒,19岁进宁波美球袜厂做工。五卅反帝运动后,与同厂几位工人于1925年冬参加中国共产党,成立党支部,任支部书记。不久,任中共宁波地委联络员,后被选为宁波地委委员。蒋介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