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淑娟(1853~1930),号杏芬女士,清末著名女画家,歙县人。父吴鸿勋,曾国藩幕僚,工于书画。夫唐光照(黟县人)曾任江苏知府。 吴淑娟自幼活泼聪慧,早在孩提时,其父就手把手地教她写字、绘画、念书。由于庭训严格,加上刻苦勤奋,扎着小辫子的吴淑娟在绘画技艺上已“尽得其父笔法之妙,乃益肆力于六...[详细]
吴麟书(1878~1930年) 吴麟书,原名毓曾,广东四会人。16岁随父在上海学生意。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与人合设源盛洋货号,不久由吴独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吴经营印度纱获利白银10万余两致富。吴以2万两白银独资开设益大纱号,除经销印度纱外,还为英、美、日...[详细]
吴炳湘,1874年出生,安徽合肥人。字镜潭。初入清武卫军前军随营学堂修业,后任随员、东三省转运局提调,再入直隶属淮军营务处。 1900年,吴炳湘随袁世凯赴山东省。 1911年11月13日,山东独立。11月16日,袁世凯被清政府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掌握了全国的军政大权。袁上任后,立即命令其...[详细]
汪维裕(1909~1930),化名孙能武,金寨县渔潭乡人。民国15 年(1926 年),在颍州农校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回乡后以霍山督学的身份,在燕子河一带与刘仁辅、徐育三、徐守西等一起开展党的活动,从事农-动。民国16 年“八·七”会议后,他积极筹划武装-,为筹资购 ,他以父亲名义到处向地方豪...[详细]
王士珍(1861-1930年),字聘卿,号冠儒,清未民初正定县牛家庄人。 清光 绪二年(公元1876年),正定镇台叶知超看王士珍聪明机智,收他当了勤务兵,不 久提拔为书办。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王士珍考入正定镇总兵学兵队。 光绪十 一年(1885年)入天津北洋武备学堂炮兵科学习三年,期...[详细]
王胪卿(1850~1930),南通县(今南通市)人。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生。著名中医,儒医世家十七代传人。清末,将祖传九世之“王氏保赤丸”秘方由庆和-号精制出售,后王氏保赤丸由庆和春堂药号炮制出售。1926年,王胪卿任南通市中医研究会会长。1930年去世,享年80岁。新中国成立后,经王...[详细]
王林生(1881~1930) 名炳灵,字林生,本县人。幼受业于毛班香私塾,后入陕西中学堂,清光绪癸卯(1903)科乡试中,王为副贡,遂教授里中,长于西北史地,并精于医术。后追随于右任至沪,任《民立报》编辑,鼓吹革命思潮,为政论界注评。《民立报》停办后,返里复从事教育事业,历充省立女子师范及私...[详细]
扈天柱(1906-1930)号玉峰,又名楚一,住开县汉丰镇大南街,1906年,天柱幼时聪明好学,胆大过人。父澄之在县征收局作小职员,因染上吸食鸦片恶习,家产败落,天柱在开县初级中学仅读一学期就辍学了。1925年,姨父彭德夫带天柱去重庆,在彭经营的“开文石印馆”作学徒。当时,开在重庆读书的青年学生...[详细]
谭梓生(1898~1930),原名德贵,学名谭栋,化名吴继先、-萍等。旌德下洋村人,中-员,革命烈士。谭梓生出身于富裕家庭。父亲谭韵南是晚清秀才,思想开明,疏财仗义。谭梓生童年就读于私塾、下洋日新小学和县城凫山书院,1918年其父应聘到宣城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任教,谭梓生也考入该校,旋即投入“五·四...[详细]
谭和(1898-1930)又名陈又新,江西都昌县人。1921年考入江西省立第一师范(南昌),1925年毕业前夕加入中国0,后即回家乡进行革命活动。1927年2月被选为都昌县农民协会第一届执委会委员。1928年春受赣东北特委派遣,在都昌徐家埠建立都(昌)湖(口)鄱(阳)地下交通站。1929年1月任...[详细]
唐克(1903-1930) ,原名绍尧,曾用名良智、哲夫、赵逸名。1903年旧历7月20日出生于湖南省零陵县蔡家乡三庙唐家。1924年,在长沙岳云中学读高中时,阅读了《新青年》、《觉悟》等进步书刊,于是,他放弃了原有的科学救国的想法,决心投笔从戎。 1925年春,唐克从长沙奔赴广州,考入黄埔...[详细]
施季麟 (1904—1930) 施季鳞,又名施宝成。1904年出生于今竖河乡堡西大队的一个中农家庭。因家境贫寒,15岁时到喇叭镇南货店当学徒,以后又在南通大生纱厂、本县油桥镇油厂做工,几经失业。 施在青少年时期饱尝生活艰辛,目睹人间不平。19...[详细]
沈维干(1904~1930)字器之,后更名静斋。宿县东二铺大张村人。早年参加革命,任职于工人赤卫队,长期住广东佛山镇,虽每月有百元收入,但生活简朴,布衣素食,不嗜烟酒,节余款项全部用于革命活动。 沈维干除自己参加救国活动外,还关心青年一代成长。民国15 年(1926 年),曾先后函邀宿县青年...[详细]
屈炳南(1903—1930) 字向离,城关东街小南巷人,中-地下工作者。家境贫苦,父亲目不识丁,常年给官府打轿子,为洗文盲之辱,决心供儿子读书。初,入私塾,民国7年(1918)入县高等小学,民国9年(1920)毕业,以优异成绩被县府选送西安考入成德中学。在西安结识了早期革命者李子洲、刘含初、孟芳...[详细]
邱道盛 (1870——1930) 清通城县人,字善甫,别号海峰,本省乡试与兄同榜中式举人,奉旨以知县分发河南归改选班补,加四品衔,赏戴花翎,历充河南陆军测量局文案兼收支差兼参谋处文案。民国改建充收发密电要差兼电政管理局文案,民国七年充湖南督军署咨议官兼督办军米官差。 同年(公元1870年)出...[详细]
彭艳仂(1911年-1930年7月)原湖口县四区彭恒六村(今属都昌春桥)人。大革命时期参加农-动,1928年加入中国0。1929年9月被推举为赣东北革命委员会委员。1930年7月被捕牺牲。同年(公元1911年)出生的名人: 曹文超 (1911~2001) 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 杨志...[详细]
潘世忠,赵巷乡小冬圩人,生于建筑师家庭。幼年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立志以科学救国。中学就读于上海徐汇中学,毕业后以勤工俭学赴法深造,探求强国之道。先后入里尔机械专门学校和兰斯特伯多生飞行学校学习,达8年之久。宣统三年(1911年),以飞行技术优秀获得法兰西国际航空联合会证书。辛亥革命后,学成回国,被...[详细]
马耀群(1874—1930),祖籍陕西山阳县漫川关,清初移居本县蒿岔峪口村。清末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致力于推翻满清的斗争。同盟会在西北的领导人井勿幕委派他在潼关发展同盟会员,组织和扩充革命队伍。他同师之敬等人以组织戏班为掩护,秘密进行革命活动。他收容地方“刀客”,配合徐国祯潼关复汉军在宣统三...[详细]
罗纶(1876~1930),原名晋才,号康侯,字梓卿、梓青,西充县群德乡罗村沟人。自幼好学,13岁时就熟读四书五经,人称“神童”。14岁考入成都尊经书院,从宋育仁、骆成骧学,后中举。 罗纶擅辞章,性敏善辩,为清大学士瞿鸿机所赏识,延至成都学使署任职。时值戊戌变法,罗纶与李蔚华,蒲殿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