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达史,1902年生于广东省普宁县洪阳镇德安里中寨一个封建家庭。他自幼父母双亡,由庶母陈金菊抚养长大。1907年,他开始在家读书识字。1909年,进入县立模范高等小学读书。他对洪阳大官僚地方方十三家族镇压农民起义、残酷压迫盘剥贫苦农民的罪行深感不满,从小就立下要认真读书,做大事业,为穷人谋幸福的...[详细]
杜永瘦,字杜樾,号鹤令,化名张一夫,1906年8月17日出生于湖北省荆门县(今荆门市)城关。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无房无地,靠母亲裴氏帮佣为生,供他读书。7岁入小学,勤奋聪明,成绩名列前茅。1922年投考龙泉中学时,以“数学得一百分,作文有远大政治抱负”的好评被学校录取。 龙泉中学是五四运动...[详细]
董曦辔,原名华祖,字子佩,1886年出生在湖北省襄阳县邓城。8岁时父母相继去世,留下兄妹四人,年幼无靠,各奔生路。董曦辔依赖乡邻施舍,东食西宿,挣扎度日。12岁时,他被外国教会樊城福音堂贫儿院收留,入教会所办鸿文书院边读书边做杂活。他颖悟勤奋,刻苦学习,干活之余,手不释卷;除在院内学习外,还求人...[详细]
戴今吾,1902年出生于湖南省衡阳县戴家湾村一户农民小康之家。他11岁入学读书,17岁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师范,在这所革命者层出不穷的学校里,受到夏明翰、蒋先云、黄静源、雷晋干等进步同学的影响,他积极参加五四反帝-,深入城乡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带领群众焚烧日货,打击日商。向工人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详细]
陈卓然(1892―1928),原名阿超,曾用名去腐、亦凡。出生于揭阳县渔湖白宫村。就读于澄海大井华国公立高等小学时,积极参加反清斗争;宣统三年(1911年)毕业回村后,大力进行革命宣传,带头剪辫,创办初级小学。民国6年(1917年)考进榕江中学。民国8年在学生领袖杨石魂的带领下,积极参加学生-,...[详细]
程儒香,1898年出生于河南省新县箭厂河乡程湾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自幼机敏聪慧,精明干练,胆识过人。和同伴们一起玩耍、打柴、放牛时,他总是被推举为“司令”,深受同伴们的拥护。 1926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箭河地区的革命运动蓬勃发展,程儒香接受了革命思想,开始参加革命。1927年,程儒香...[详细]
陈八,男,1888年出生于现桂城街道水坑村。1926年参加农会,是广利水坑乡农会副主席。1927年12月17日,在参加“桃溪反围剿”战斗中被敌人逮捕。1928年1月,在肇庆梅庵被敌人杀害,牺牲时40岁。1957年,高要县人民委员会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详细]
曹亨灿(1902—1928),郴县华塘大泉头(今华塘镇大泉头村)人。1919年春,入衡阳省立第三师范就读,结识黄静源、蒋先云等,积极参加学生-。1920年8月,三师筹建文化书社的书报贩卖部,曹被举为主任后,曹尽办扩大革命书刊销售,传播马克思主义。1921年3月,曹加入学生进步团体“心社”;6月,...[详细]
埃米琳·潘克赫斯特(EmmelinePankhurst,1858年7月15日-1928年6月14日),英国女权运动代表人物、政治活动家,被誉为是英国“妇女选举权之母”。 1879年~1903年,埃米琳·潘克赫斯特一直为英国独立工党服务。1903年,创建妇女社会和政治联盟。1905年~1914...[详细]
周昆(1901-1928),名维汶,周岐五弟。民国l0年(1921)大旱,五谷失收,饥民遍野。周昆说服父亲周帛邢(当地开明士绅),将家中全部余粮接济饥民,后又组织并带领饥民到附近财主家,逼他们轮流供饭,饥民才得救。 次年,周昆考入省城法政学校,受新思想薰陶,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民国l4年(19...[详细]
张仲苍(1901~1928) 又名宝泉,张景秋之侄,与仲超既为兄弟又为三校同学。在南开中学时,加入共进社,后又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他曾节衣缩食,资助《贡献》月刊,为诸多进步报刊撰稿,宣传马列主义思想。1924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分管社会主义青年团天津地委组织工作,和-、于方舟等组织开展 、 ...[详细]
张道南(1907-1928):号凯奉,南漳县临吉乡(今薛坪)人。荆山农民-主要领导人之一。幼读私塾,1922年考入南漳县公立西路高等小学学校(校址明阳洞)。1925年春,他以全县第四名的优异成绩考进南漳县凤山中迷。1926年,胡明政(共产党员)、谭文成回南漳宣传国民革命。成立“公益促进会”,张道...[详细]
曾天宇(1896—1928),原名国香,辈名传黄,乳名丙生,又名澜挽,南宛、化名梁明。1896年9月10日出生于江西万安县罗塘湾村背村。他是江西早期革命活动家,万安-的主要领导者,他和方志敏、袁玉冰被称为“江西革命三杰”。 曾天宇青年时代就是一个爱国青年。辛亥革命前后,在县立高等小学和南昌心...[详细]
曾廉(1856~1928),字伯。隅,石牛山人(今汪塘乡境内)。3岁就能沿街招牌、对联,10岁能属文,15岁而为《田家杂兴赋》,20岁考入县学,后选入岳麓书院。课余,常向书店求借典籍,傍柜阅览,片刻读完乙店主试问书中内容, 曾对答如流。学成,先后主讲爱莲书院(宝庆府)、校经堂书院(沅州府)。曾与...[详细]
叶文龙(1900~1928) 铺前镇田良尾村人。祖父和父亲在封建社会都在四川为官,是位官宦子弟。幼年时父亲就为他专聘家庭教师,受到良好的教育。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随父返回故乡。后来父亲受聘为琼崖中学(现琼台师范学校)国文教员,随父读书,成绩优异。性格好动,天资聪颖,对新鲜事物非常...[详细]
谢尧协(1905-1928):南漳县薛坪区谢家山人。1926年在南漳县凤山中学读书时,参加“公益促进会”。是年秋,南漳县政府下令停办凤山中学。11月,中共南漳县委指示:开展复校斗争。张道南、谢尧协等三次找南漳县教育局长冯龙-理,要求凤山中学复课,遭到拒绝。随扭送冯龙九到县政府评理。他和进步师生一...[详细]
向警予 (1895—1928) 中共中央妇女部部长,革命烈士。 湖南省淑浦县人, 原名向俊贤,土家族,1895年9月4日生于淑浦县城一个商人家庭。1916年11月从周南女校毕业后,满怀教育救国的豪情,回到淑浦创办男女兼收的淑浦女校。在办学中努力改革,取消死读四书五经的课程,开设实...[详细]
吴志喜(1911—1928年) 吴志喜,名之轩,号治平,练塘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革命烈士。七岁入颜安小学,曾以学习勤奋、成绩优异而获得学校银牌奖。民国13年(1924年)在松江读初中,受到老师侯绍裘的引导教育,开始阅读革命书籍,接受革命思想。后来随学校迁往上海,“五卅”...[详细]
吴冠群(1903~1928) 女,抱罗镇高堆村人,1903年生于一个小康家庭。父亲是一名土医师,在抱罗市开设药材铺并有少量田地出租,生活较宽裕。 冠群与弟弟从小随父亲在抱罗、海口等地生活。读完小学后,18岁进府城匹谨学校读初中。在三年的学生生活中,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思想进步很快...[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