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燮纲 (1879—1928) 祝燮纲,字佐平,城内人。出身望族,一身兼祧三支。清末,西方文化渐入我国,祝一心追求学问,除披览经、史、子、集等古籍外,还阅读外国译著,受西方民主思想影响。1918年,祝有感于“欧美各邦,图书馆遍于都邑”,为“启沃民智”,“颉颃欧美,陶铸人才”,捐置书籍...[详细]
郑书香(1849—1928) 字筱斋,凤翔县军仓巷人。光绪二十五年(1899)举人,初补宁强学正,后升汉中府教授。教士有方,授学多术,历任三年,汉中文风大振。先后获记三等功五次,赐文林郎(七品文散官)。宣统二年(1910)卸职回乡,任凤翔县凤起书院山长(即校长),以身作则,学以致用,...[详细]
郑覆他(1904~1928年) 郑覆他,原名福泰,化名陈富英,浙江诸暨人。五四运动后,在诸暨、杭州当排字工。民国12年(1923年),被推选为杭州印刷工人俱乐部负责人。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应徐梅坤之邀,到上海进《商报》馆工作。郑根据中共的指示,深入印刷业工人中活动。民国14年2月...[详细]
赵天鹏(1903~1928年) 赵天鹏,原名长生、汀洋,今南汇县泥城乡横港村人,地主家庭出身。其父赵来法爱财如命,赵天鹏却从小助人为乐,读书时常将自己的生活费分出一部分接济穷苦同学。 赵在南汇县立第六小学(大团小学)读书期间,受教师林钧影响,开始接受革命思想。入川沙简易师范后,又受到共产...[详细]
张兆山(1908~1928),化名张进攻。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出生于如皋高明乡小西庄。中共早期党员,烈士。民国14年(1925年),考入江苏省第二代用师范(今如皋师范)。民国15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春,北伐军进抵江南,军阀孙传芳所属五省联军的一部分退守张黄港一带,企图阻止北伐军渡江...[详细]
章学廉(1900~1928),字洁夫。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生,淮安县(今属淮安市)茭陵人。烈士。毕业于江苏省第三农业学校。民国16年(192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担任淮安农民自卫军独立中队队长。横沟寺-前,他将岳父六十寿辰所收的300块礼金拿出作为活动经费,又将家中的4支枪献出...[详细]
张廷仁(1909~1928),字建人,清宣统元年(1909年)出生。高邮镇人。祖先蒙族。中共早期党员,烈士。民国10年(1921年),考进南京工业专科学校,结识了共产党员华岗、吴芳,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五卅”惨案时,参加-、 英日洋货的斗争。民国14年下半年,在反帝爱国的群众运动中参加共青团,...[详细]
张叔平(1897~1928),山西离石县大武镇(今属方山县)人,出生于农家。民国3年(1911年)入离石县立高等小学,开始接触《孙文学说》等进步书籍。民国4年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民国12后,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民国13年夏参加中国共产党。同年暑假,成立太原第一个中共支部,被选为书记。民国...[详细]
张绍曾(1880~1928),字敬舆,河北大城人。1895年入北洋武备学堂,毕业后被保送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1902年回国得到光绪皇帝的接见,其后职位迅速提升。1910年随载沣出洋考察欧美陆军,辛亥革命爆发时响应革命。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张绍曾与蔡锷组成反袁讨逆军。1923年1月任...[详细]
张瑞萱 (1880年~1928年) 又名金兰,寿张县曹岭村(今属台前县孙口乡)人。自幼家贫,不得入学。时见村中富裕子弟往外村私塾读书,十分羡慕,每于农闲,亦随其入塾旁听。张瑞萱讲解、背诵,皆熟练流畅,深得教师赏识,即免费准其就读。几年后,张瑞萱在县试中取,后经省试入山东法政高等学堂,学成毕业...[详细]
张秋人(1898~1928年) 张秋人,原名友表,又名慕翰,浙江诸暨人。民国12年(1923年),从湖南回到上海,任上海大学教授,兼授上大附中英语课。张与邓中夏、邵力子等创办平民夜校,进行复兴工人运动工作、并和师生一起,开展上大浙江同乡会和非基督教运动的领导工作。民国14年五卅运动期...[详细]
于驷兴,字振甫,号艮庐。1878年生于安徽寿州(今寿县)。 吉林将军恩泽幕府,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随恩泽由吉林调任黑龙江。1900年1月23日,恩泽因病出缺,黑龙江副都统寿山署黑龙江将军。于驷兴转入寿山将军幕府。8月,沙俄入侵,寿山将军殉国,于驷兴扶灵柩送至杜尔伯特贝子府寿山内兄处,...[详细]
薛勉,字退珊,陕县张湾乡大峪口村人。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生于官宦地主家庭。其父薛端介是清朝文林郎。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他以优廪生被聘为陕州中学堂主讲教师,是陕县首批新学教师。他具有一定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对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没落政治,非常不满。清政府几次要他出任官职,他都辞掉...[详细]
谢远定(1899~1928),号伯平。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生,湖北省枣阳县人。中共早期党员,烈士。民国6年(1917年)秋考入私立武昌中华大学附中,先后参加了互助社和利群书社,受到新思想的熏陶。民国10年5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民国11年下半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社会主义青年团南京...[详细]
武仲芳(1847~1928),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生,宿迁人。自幼种田,未曾读书。家道中落,仅有地十余亩。因勤于耕作,收获多,渐渐买田雇工,一二十年间,有田达七八百亩。他对耕种、收获、施肥、制肥,皆随处用心研究,因此能发现掌握规律性知识。由于耕种有较完善的方法,所以农作物产量及成色,都高...[详细]
魏子青(1870.6.1~1928.10.11),字步云,原姓王,因过继给舅母改姓魏,回族,开封市人。幼年家境清贫,沿街叫卖萝卜片为生,后开过磨房贩过马匹,逐步发迹。 宣统二年(1910),魏子青联合清朝翰林院侍讲、侍读学士、起居注总办杨捷三(见40页)、河南省商务联合会干事杜秀升,集股银8...[详细]
孙津川(1895~1928年) 孙津川,亦名孙竞川、孙继生,化名方淦,1895年生于安徽省寿县一户工人家庭。一家四口全靠父亲做工度日,常年不得温饱。他幼年曾随父亲在汉口读书,14岁时,初中尚未毕业的孙津川,因家庭生计无着,不得不中断学业,到南京洋炮局(南京金陵兵工厂)当学徒。没多久又到上海兴...[详细]
孙大鹏(1859~1928),字海南。今建湖县钟庄镇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中举人。次年,由礼部资送会典馆充誊录官。后以“在事出力”,议叙知县,但因回里服丧未获授职。光绪三十一年服除入都,援例以知县身份分发浙江候补。期间,历办催米、勘荒、查案等差。时值浙江筹备立宪,孙入浙江省-研究所,考...[详细]
沈志昂(1906~1928年) 沈志昂,又名益丰,字驹若,今江海乡沈陆村人。14岁在县立第二高小上学时,适逢“五四”运动爆发,被推为演讲员,手执小旗,上街进行反帝反封建宣传。同年,考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机械木工系学习。该校停办后一度失学。18岁入江苏省立第四中学(太仓中学)高中部。 两年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