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克斗(1888~1927) 石泉县后柳乡人。家靠租种油房坎渡船会几亩薄地过日子,当时,地方上苛捐杂税重,百姓生活困难。民国十五年(1926)六月二日,郑克斗和几个庄稼汉子商议,要拉团练、打款子,进行抗捐斗争,大家都赞成。六月三日,庄稼人“游水”到仙鱼洞。郑克斗带头,用土枪打死了仙鱼洞无恶不...[详细]
郑长璋(1901~1927年)字仲珊,乳名细记,城关人,祖上经商。 长璋小时就读于福宁府中学堂。民国10年考入国立北京大学政治系预科。在学期间,接受马列主义熏陶,参加北京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民国15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国民革命军北伐,长璋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11月,受...[详细]
赵宗润(1907~1927)别号纵刃。陕西富平人。1924年夏考入三原陕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25年2月,加入进步组织渭北青年社,当选为社务执行委员会书记。和王之鼎(王云)、贾怀庚等同学一起,组织和领导三原学生开展革命活动,出版《渭北青年》杂志。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先后任团支部书记,团...[详细]
张禹谟(1903~1927.8) 字幼文,光绪二十九年(1903)出生于太平乡张家庄。少时就读于西安成德中学。民国12年(1923)考入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14年(1925)在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10月,调往武汉北伐军中工作。16年(1927),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残酷-中国共产党...[详细]
张毅(1894年—1927年),字仲刚,河北沧县人,信奉伊斯兰教,行武出身。民国4年(1915年)7月入福建陆军随营,后任排、连、营长。民国11年,叛闽督李厚基投讨贼军总司令许崇智,任独立第十三旅旅长,率部驻漳。民国12年被潮汕边防督办黄大伟拉拢,任闽粤边防军第一师师长。周荫人督闽时,任福建陆军...[详细]
张楷(1898~1927),原名张维楷,字范堂,洪山乡大连村黄竹塘人。高小毕业后辍学随父务农。民国10年(1921年)复学,就读于厦门集美师范,同时参加国民党。不久,与蓝维仁等回上杭创办上杭公学,任校长,以公学为基地开展革命活动,支持“上杭青年读书会”,协助出版《幻灯》、《汀雷》等进步刊物。民国...[详细]
张航声 张航声,原名嘉谷,又名狮眉,化名王德才,浦城富岭横山下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生。民国4年(1915)县立高等小学堂毕业后,回东乡际下教村塾。民国5年与其父张启瑞在楮林创办国民学校。民国6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张航声于次年到福州、上海、广州,寻找真理。在广州找到孙中山,受到革命教...[详细]
张大宣,小名端峭,鳌峰乡鳌西村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生。祖父、伯父、父亲均系秀才。大宣小时进过私塾,后入小学、中学继续学习,13岁失母,14岁丧父,兄妹三人,均由继母一手抚养长大。他天资聪敏,学习勤奋,生活俭朴,为人忠厚诚实,因而得到伯父的器重和经济上的大力支持。 民国9年(1920...[详细]
张胆 原名举华,字芸生。顺昌石溪人,生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民国12年(1923年)南平省立第四中学毕业后,回乡在洋口小学任教,不久到广州考入广东高等师范(中山大学前身)。求学期间,先加入国民党,后秘密加入共产党。民国14年,出任国民党广西省党部农民部秘书。民国15年6月,以国民党...[详细]
叶崇禄(1846~1927年),原名叶清池,字寿堂,晚年号颐园老人。嘉禾里狮山村人。 崇禄小时家境贫寒,16岁时只身出洋,赴菲律宾小吕宋营商,不久又到伊郎当小店伙计。后经营糖类和杂货,数年间成为实力雄厚的富商,被菲律宾西班牙殖民政府任命为华人甲必丹。 随着事业发展,崇禄先后在菲律宾各埠及...[详细]
杨世宁(1906~1927年),又名德怀,龙岩溪口人。民国11年(1922年)就学于集美学校师范部,开始接触马列主义。民国13年,先后与同学创办《到民间去》、《新龙岩季刊》,宣传革命思想。民国14年5月,参加共产党人罗明创办的协进社。同年考入厦门大学,后因闹“-”转学上海大厦大学,不久又转学广州...[详细]
杨眉山,诸暨王家井杨蔡人。1906年考入私立杭州铁路专科学校,一年后回家乡教书。1921年,经亲友介绍,赴宁波任教。期间,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积极开展反帝爱国活动。1924年1月,由张秋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与潘念之等一起参与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宁波地方组织。同时,根据党的“三大”决议,跨党...[详细]
杨季秋(1890—1927),太贤北村人,中部县红枪会首领。民国13年(1924)春,北村驻扎了一排土匪,借社会动荡不安之机,向农民要粮要物,敲榨0,横行乡里,逼得百姓叫苦不迭。杨季秋自发组织群众联络四乡,消灭土匪,抗粮抗捐,因以红缨枪为武器,即取名“红枪会”。组织成立后,先后从河南、湖北等地请...[详细]
杨超,1904年出生于河南省新县,5岁时随家迁居江西省德安县。1921年考入南昌心远中学,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并和同学袁玉冰、黄道、方志敏等组织革命团体“改造社”。1923年秋,杨超到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学读书,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2月,发表《改造中国的一条道路———革命》一文,大声疾呼...[详细]
阎宝贤(1872~1927),字尔安,今刘家山乡阎家峁村人。壮年目睹清廷朝政腐败,丧权辱国,因而萌发实业救国思想。1913年供职县署,分担实业。冬初在县城筹办乙种农业学校,被委任为校长。聘请魏越、阎宝辉、阎宝仁等担任教师,并从西安邀请鲁林之等来学校讲授农业、纺织、栽桑、养蚕知识。学校置有纺织、剿...[详细]
许发礼(1878~1927) 石泉县凤阳乡杨子明沟人,一贯以农为生。他家原有3亩土地、3间瓦房,全家4口人相依为命。当时,苛捐杂税繁重,打下的粮食不够糊口,生活无赖,他-卖掉2亩土地。民国十年(1921),许发礼当选为当地第一届乡约;两年后,他又连任第二届乡约。在任乡约期间,每遇民事纠纷,总...[详细]
熊秀明(1898—1927年) 革命烈士,原名朝栋,又名占忠,中共党员。柳江县成团镇六偶屯人。1917年考入柳州省立第四中学。1922年,他到马平县百朋小学任教。1925年12月,第一次国共合作时,进入国民党梧州宣传员养成班学习。后被派回柳州四中任教。在校寒暑假期间,回到家乡,与村民好友讲述孙中...[详细]
熊雄(1892—1927)。在宜丰无数的革命先烈中,熊雄作为我国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最早从事革命军队政治工作的杰出领导人,是最为突出的一位。一九八四年八月,聂荣臻元帅亲自写下“熊雄烈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条幅,以缅怀其辉同日月的生平。 熊雄是宜丰芳溪下屋村人,一八九二年三月八日...[详细]
谢文锦(1894—1927),1894年生于浙江省永嘉县。1917年毕业于省立杭州第一师范学校。1919年到上海,在《新青年》杂志社任职。1920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参加了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谢文锦与刘少奇、任弼时、罗亦农、萧劲光等人被党派遣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