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毅(1894-1927),字仲刚,河北沧县人,信奉伊斯兰教,行武出身。 清光绪二十年(1894)生。 民国四年(1915)7月,入福建陆军随营,继任排长、连长、营长。 1922年,叛闽督李厚基,投讨贼军总司令许崇智,任独立第十三旅旅长,率部驻漳州。 1923年,被潮汕边防督办黄...[详细]
张新锦(1899-1927),又名金钱、有金,浦江礼张和祥山村人。出身农民家庭。1916年,考入金华浙江省立第七师范。五四运动爆发,领导浙江省立第七师范、省立第七中学同学--,声援北京青年学生爱国正义斗争。又积极组织金华抗日救国会,创办刊物《童灯》,宣传-,影响遍及旧金华府属各县。1920年夏,...[详细]
张品南(1879-1927),又名御柳,号登瀛,福建省闽侯县傅筑乡人。中国现代养蜂业开拓者。 清光绪五年(1879)四月初二日生。家小康,自幼好学。其父张蛮,不惜卖田地,培养其读书上进。 光绪二十一年(1895),应县试中秀才。 宣统间(1909-1910),于福州法政学堂毕业后回乡...[详细]
张鹏飞(1876-1927),又名张翘,热河凌源(今属辽宁省)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 清德宗光绪二年(1876)生,出身富有家庭。 民国二年(1913),张鹏飞任凌源县议会议员。后混迹官场,亦官亦绅。 1925年4月,任热河省全区保甲总办。10月,任热河承平镇守使兼陆军第三混成旅旅长...[详细]
张挹兰(1892——1927),女,湖南醴陵洲坪乡(今属株洲县)人。1919年秋,抱着教育救国的热望只身前往北京求学。1920年秋,考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预科,并与湖南同乡、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共产党员缪伯英结为好友。1921年夏,应聘到南洋苏门答腊首府棉兰当华侨教师。1922年夏,返回北京,...[详细]
张九才(1862-1927),字玉山,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环城镇文旗寨人。民国初期民间抗税英雄。 清同治元年(1862)农历五月十五日生。祖辈以农为业。时值关、陇爆发回民起义,战乱波及环县,其父张元义携家外逃,于宁夏固原从军,官至都司。后流落陕西,从事农业,光绪三年(1877)归故里定居。时张九...[详细]
张杰鑫(1862-1927),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大北六人。清末民初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杰出的武侠小说作家、天津知名评书艺人。与许杰泉、常杰淼有“评书三杰”之誉。 清同治元年(1862)生。幼年时家道殷实。父亲望其科举入仕,光耀门庭。张杰鑫聪明过人,习文练武,寒暑不辍,二十余应乡试,中武举,然...[详细]
张鸿猷(1855-1927)字彝夫,榜名鸿猷,常称“张拔贡”,陵水县城内人。祖先从琼山铁桥区大同乡潭社村迁陵定居;他是张氏来陵第四代。起初三代,都曾在县衙门粮房当“书吏”,但也算不上富豪门第。到了他这一代,为了追求富裕生活,“儒而兼贾”,经营糖寮、养鸭、贩卖藤、板等生意。因此,便逐渐富裕起来,又...[详细]
张朝燮(1902—1927)字淡林,江西永修县人。1919年在南昌省立第二中学时,参加了“五四”运动。1921年与王环心等人在南昌创建“永修教育改造团”,同年与“改造团”其他成员一起创办“含英小学”和“云秀女校”,传播新文化新思想。1921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6月在武汉由李汉俊介...[详细]
张彪(1860-1927),字虎臣,山西榆次(今晋中市榆次区)左府村人。清张之洞亲信、湖北提督,民国授陆军中将。 清咸丰十年(1860)生。出身农家,自幼丧父,家境贫寒,以推车运煤挣钱糊口。 光绪六年(1880),投军补太原抚标营。后因武功超群,人才出众,办事可靠,获山西巡抚张之洞喜爱,...[详细]
杨景山(1903~1927)高阳城关人。原籍清苑-村,其父经商,迁居高阳,占籍相府街。杨景山14岁升入县高小,学业优异,与同学王锡疆、王重民并称高阳学界“三杰”。1919年7月考入保定直隶第六中学。学业之余涉猎进步书刊,接触新文化思潮。1921年,保定直系军阀通缉革命青年王锡疆,王被迫弃学避入北...[详细]
辛焕文(1901—1927年) 字质彬,安陆辛家榨人。1916年,考入湖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开始研究社会政治问题。1922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北京师范大学)。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任北伐军总政治部党务秘书,随北伐军进入南昌。1927年,奉命到安庆协助郭沫若,发动群众声讨蒋...[详细]
谢光沛(1904~1927)保定市区人。1919年考入保定育德中学,课余常与进步同学王锡疆、安志成、张廷瑞等研究李大钊撰写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的胜利》等文,尤其是《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给了他很大启发。1920年参加“文学研究会”,是年夏,听了邓中夏到育德中学《文学与社会》的讲演,奠定了...[详细]
蔡雄 (1907-1927) 字思牟,今瑞安市海安人,在浙江省立第十师范学校就读期间,积极组织进步社团,宣传新思想、新文化。1926年加入共青团,后转为中共党员,任共青团温州支部书记。曾带领同学进行-,严禁0漏海,惩办奸商,声援“五卅”反帝运动。1927年5月18日被捕,遭受酷刑,坚贞不屈。...[详细]
文盛周(1892~1927),灰山港连河冲人。1923年就读于益阳信义中学。当时洋人校长逼学生做祷告、诵圣经。文对此很反感,写下“昂藏七尺炎黄裔,安肯折节做洋奴”诗句,以示 。洋人校长大怒,开除了文的学籍。 1924年,文到长沙入长郡中学。当时正逢第一次国共合作,长郡中学汇聚了许多进步教师和...[详细]
王志清(1870-1927)名懋昭,字恢莲,湖南湘乡县人。 1870年出生于湘乡县横铺乡坳头村人。家贫,幼入私塾,学业优异。及长,任扬州两淮盐捕营员司,补用花翎五品分省县丞。 1902年赴天冿,与姨表兄黄茂秋秘密从事革命活动,数度回乡联合地方力量,反对萧介藩团防队残暴行为.萧以“火刑”处...[详细]
王坚白(1894-1927),女,王姓,婚前无名,婚后取名袁穆,被捕后化名王坚白,老河口市普宁街人。 王于1914年与袁书堂结婚。此后,袁在武昌湖北省警察厅工作。王于1923年到武昌,就读于武昌女子中学职业训练班。1926年在妇女补习学校教授刺绣和裁剪缝纫技术。同年经徐全直、袁溥之介绍加入中...[详细]
王家谟 (1906-1927),浙江象山人。五四运动时,年仅13岁的他就走上街头参加爱国活动,还担任了“象山学生联合会”设立的“仇货检查站”负责人。1925年参与筹划成立了象山各界“五卅”惨案外交后援会,领导群众斗争。10月,担任共青团象山支部组织委员。 1926年初,调到中共宁波地委工作。...[详细]
王环心(1901—1927)江西省永修县人。1921年与张朝燮等人在南昌读书时创建“永修教育改造团”。同年在永修创办“承德小学”和“云秀女校”,提出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化的办校宗旨。1922年初赴上海大学读书。1923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4月由瞿秋白、恽代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