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927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27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朱青勋 [公元1894年-1927年]

  • 朱青勋(1894-1927),又名孝玥,生于汝城县附城乡联江村一户贫苦农家。两岁时由伯父收养,因伯父家贫,9岁才勉强入读私塾,三个月后便辍学。15岁时,进入县城一家客栈做小工,常将工钱帮乡邻解贫济困。 1923年,朱青勋到郴州北街表兄宋清贤开的“永丰和”客栈当店员,结识了李涛、何举成等人,接...[详细]

朱近之 [公元1909年-1927年]

  • 朱近之,乳名桃贞,1909年3月生于湖南省长沙县青山铺戚家冲一个木匠家庭。朱近之长得一副灵俏样,邻里乡亲都叫她“桃姑娘”。“桃姑娘”原名敬之,读书明理后,在各种活动中结识了很多先进分子,在他们的帮助下,敬之不断进步,于是取“近朱者赤”之意,改“敬之”为“近之”。 有一段时间,在长沙的毛泽东、...[详细]

朱剂 [公元1882年-1927年,革命烈士]

  • 朱剂,又名朱计剂,男,1882年出生于现沙浦镇桃溪村。1926年参加农军,曾参加攻打地主民团的战斗。1927年12月17日,参加“桃溪反围剿”战斗,突围撤退后因被人出卖,在桃溪山被敌人逮捕。1927年12月21日,在桃溪村边白沙营被敌人杀害,牺牲时45岁。1957年,高要县人民委员会追认他为革命...[详细]

周荫棠 [公元1889年-1927年]

  • 周荫棠,派名万立,株洲县淘淘淦田公社文星桥人(原属湘潭),一八八九年农历十月十一日亥时生。其祖父周桂庭有田十余担,死时因荫棠之父庆系抚子,旅人以吃绝代包子为由,将财产用空大半,从而家道日趋没落。大革命时,只有水田六、七亩,土改时划为贫民成份。 (一) 荫棠聪颖好学,八岁在本地周家祠堂读私...[详细]

周叙伦 [公元1891年-1927年]

  • 周叙伦,1891年11月8日生于河南省信阳县柳林熊家洼书香之家。幼时在本村私塾就读。辛亥革命后,考入上海公学;因家庭供给困难,中途辍学。 周叙伦在上海读书期间,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萌发民主革命思想。返回家乡后,在柳林镇兴办地方公益事业。他主张革新政治,倡导实业救国,并使用白话文起草文告和宣...[详细]

周晋镳 [公元1847年-1927年]

  • 周晋镳,男,1847年出生,字金箴,慈城鼎新街周御史房人,首任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会长,参与创办四明商业银行,1927年去世。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从祖,四任上海总商会总理,首任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会长,是“宁波帮”举足轻重的人物。 弃仕从商前,周晋镳曾任江西广昌县知县、南昌县知县。18...[详细]

周怀德 [公元1884年-1927年]

  • 周怀德,又名周成,1884年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石潭镇柏树屋场一户农家。其父母早亡。17岁那年,他带着两个弟弟背井离乡,到安源煤矿谋生。 周怀德来到安源以后,凭着他从小练就的一身好力气,很快得到一批苦难兄弟的拥戴。安源煤矿有个叫乌生勃里克的德国监工,每天要到矿井内转游几趟,尽找工人的茬子,工人...[详细]

赵绪一 [公元1905年-1927年]

  • 赵绪一,湖南省湘乡县人,1905年生于农村小康之家。他10岁入高小读书,由于学习勤奋,成绩突出,常受老师表扬。他十分关心农民生活,常去田间劳动以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为了减轻农民疾苦,他潜心学习农业生产技术,以为富民强国之道。1921年他高小毕业后,到长沙考入湖南省甲种农业学校读书。 这时的长...[详细]

赵贵 [公元1899年-1927年,革命烈士]

  • 赵贵,男,1899年出生于现沙浦镇苏二杨梅村。1926年参加农军,曾参加攻打苏坑、金利地主民团战斗。1927年10月12日,在参加“广利暴-动”的战斗中不幸牺牲,牺牲时28岁。1957年,高要县人民委员会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详细]

赵藩 [公元1851年-1927年]

  • 赵藩(1851-1927)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学者、诗人和书法家。参加过辛亥革命和护国、 运动,历任众议员,南方军政府交通部长,赵藩一生著述颇多,尤以诗词为最。成都武侯祠著名的“攻心联”即为其所撰。现昆明大观楼“天下第一长联”为其手书。晚年致力于文化事业,总纂《云南丛书》等书籍至逝世,...[详细]

张亚巨 [公元1895年-1927年]

  • 张亚巨,原名允,字执中,留学德国时改名亚巨,字仲生,湖南省临湘县源潭镇东冶村人,1895年2月2日生。世代务农,家道小康。幼时聪颖好学,深受老师称赞。 1915年,张亚巨考入临湘县高等小学;1919年毕业后,他立志工业救国,前往武汉考取湖北省甲种工业学校。1922年7月毕业,他没有回家,而是...[详细]

张如龙 [公元1906年-1927年]

  • 张如龙(1906—1927),江西修水征村人。长兄张任石、次兄张如鹏,均较早接受新文化思潮影响而投身民主革命活动。受二位兄长薰陶,1923年8月考入驻浔之江西省立第六师范后,便与进步学生欧阳昆、向热生、蔡若虹等相友好,积极投身进步- 。 1924年1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九江特别支部成立后不...[详细]

张昌岐 [公元1900年-1927年]

  • 张昌岐,字凤楼,一名任侠,苗族,1900年9月17日出生于湖北省来凤县土堡乡三光坪村一个贫寒的教师家庭。父亲张晴峰,考秀才未第,在家以教书为业。叔父张玉卿,也是未第秀才,擅长诗文。张昌岐幼年受到父亲、叔父的严格教育,养成了为人正直,爱憎分明,乐于助人的性格。18岁时题写︰“知多世事胸襟阔,识透人...[详细]

张炳南 [公元1889年-1927年]

  • 张炳南,湖南省浏阳县官渡镇人,1889年11月6日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时读过4年私塾,迫于生计,很小便给村里冯姓地主当了放牛娃。他性格倔强,不甘压迫,小小年纪就敢于对心狠手毒的地主剥削农民的恶行进行自发的反抗。挨地主的打骂之后,他敢把牛拴到地主家的祖坟上践踏。遭到痛打后,他又把牛放到地主的田...[详细]

余愿学 [公元1900年-1927年,革命烈士]

  • 余愿学,湖南省桑植县澧源镇人,1900年11月出生于农民家庭。他的父亲农闲工余读书习文,算是当地的一个名人,30岁时便病逝了。母亲靠纺纱织布,替人洗衣维持全家6口人的生活。贫困的家境,锻炼了余愿学吃苦耐劳、发奋图强的坚韧性格。父亲死后,尽管作为长子要协助母亲养家糊口,但他仍克服种种困难,求知上进...[详细]

余席珍 [公元1903年-1927年,革命烈士]

  • 余席珍,原名余常良,又名余壁,1903年出生于河南省新县泗店计河村一个农民家庭。 本世纪初的旧中国,社会一片黑暗,民不聊生。余家世代务农,为人厚道,勤劳朴实。余席珍的父母虽起早贪黑,辛勤劳作,仍难得过上好日子。余席珍7岁时,一字不识的父母不想再让儿子当“睁眼瞎”,遂送他入私塾念书。余席珍生性...[详细]

余来 [公元1905年-1927年,革命烈士]

  • 余来,原名永洁,1905年11月3日出生在湖南省攸县城关镇一个贫民家庭。6岁时,母亲因病去世。为料理母亲丧事,父亲变卖了仅有的两间住房。此后,父子二人长期在余、刘两姓祠堂寄居。由于家境贫困,余来幼年本无法入学读书,幸得族人资助,才有机会入本族办的小学读了几年书。因他学习勤奋,品学兼优,16岁那年...[详细]

袁祖铭 [公元1889年-1927年]

  • 袁祖铭(1889-1927),号鼎卿,贵州安龙县龙广镇人,祖籍湖北省恩施市宣恩县。清道光初年,其高祖袁明朝以保镖为业,由湖北省迁居安龙县龙广镇五台山。其父袁廷泰(号干臣)4岁丧母,由庶母李氏护隐乡间,靠纺织养育。成年后回五台山,重振家声,富甲一方。后得到知府石廷栋赏识,委以“西区团总”之职,18...[详细]

叶新甫 [公元1891年-1927年]

  • 叶新甫(1891—1927),吴莘夫,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人。幼敏而好学,少有复兴民族之志。辛亥革命后即投笔从戎,逐渐由排长、连长至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五军二师四团六营营长,后因讨伐北洋军阀吴佩孚有功被晋升为第四团团长。1927年北伐武汉会战时,叶率所部为先锋,不幸中弹殉难。为表彰叶新甫的功绩,军长何...[详细]

姚鉴雪 [公元1902年-1927年,革命烈士]

  • 姚鉴雪(1902~1927),女,清光绪二十八年生于沅陵县浦市镇(现属泸溪县),后举家迁居沅陵县城北门上。 民国7年(1918),考入湖南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次年,举国声讨北京政府承认日本接管德国在我国山东的各种特权的-罪行。鉴雪和同学们上街--,高呼“惩治-贼!”“废除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