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平,原名林芳祥,海南琼山县(今属海口市)灵山镇涌潭村人。1902年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21年考上大学,到北京读书。接触到不少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深受他们的言行感染,积极阅读各种进步书刊,接受共产党的主张,不久被吸收为共产党员。 1926年初,受党组织的委派,林平以广东省总工...[详细]
李合钧(1855—1927)泰安县城南(今属泰安市东良庄)人。山东快书、山东落子艺人。门里出身,10岁下场说书。他扮相英俊,演唱的书目实口多,表演生动,幽默风趣,加之天赋好嗓子,清脆宏亮,又善模仿,倍受观众喜爱,人们称他演、唱、 说“三绝” 。其演出的书目甚多,除精通快书《武松传》外,还能演唱渔...[详细]
梁永(1904—1927)原名永坤,字精邦(金邦)。东平县人。早期中共党员,革命烈士。船民世家。因常年水上生活,梁永16岁时还没有上学。1922年,他18岁时在镇江小学住读。后升入镇江江淮中学、崇德中学(美国教会学校)。1925年4月,著名革命家恽代英赴镇江发表演说,梁永深受教育。上海“五卅”惨...[详细]
李爱春,原名李春荣,海南琼山县(今属海口市)演丰镇爱国村人,1901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母亲靠种田捕鱼为生。在琼崖读书时,他与冯白驹等进步学生创办“同志互助社”,倡导进步思想。1924年在广东省立第六师范学校(今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考入国立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预科。在广州读...[详细]
冷相佑(1903—1927),山东郯城人。父从农商,有田产400余亩;神山镇高等小学、山东省立第五中学毕业。 1924年1月由张苇村(山东省出席国民党一大代表)介绍加入国民党。由宋聘三、刘绩学(均为河南省出席国民党一大代表)保荐报考黄埔军校;同年5月到广州,6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入第四队学习...[详细]
栾来宗(1857—1927)潍县(今寒亭区)华疃村人。20岁中秀才,后成贡生。他面对社会现实,放弃科举成名追求,立志天文气象研究。他一生致力于天文观察和气象探索。著有5万余字的《天文与农时》。 ...[详细]
荆中允(1849—1927)平度荆家村人。中医。教过书,不久弃教从医。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对前来诊病者,不分贫富贵贱,一视同仁,故整日门庭若市,但从不收取诊金,偶遇极贫之病人,还解囊资助。平日临症之余,精研医经,注意积累,著作甚多。其中《本草易读》《先圣遗范》分别由上海大东书局和烟台福...[详细]
蒋习统,海南琼山县(今属海口市)三江镇后山村人,1899年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亲除了在家务农外,还在三江墟经营一间小小的棺材铺。母亲冯氏,娘家在茗山村。1920年,蒋习统考取琼山中学。他热心爱国宣传活动,能言善辩,富有演说的才能,成为府海学生中闻名的人物之一。1924年,他考取上海的大学...[详细]
胡谦(公元1879——1927年),原名寅文,字斡丞,后改字戆忱,兴国县北门外瑶岗脑村人。孙中山的的忠实追随者,国民党高级将领。 胡谦出生在清末封建统治即将崩溃的黑暗时期。他自幼天资聪慧,磊落有大志,常以廓清寰宇、复兴中华为己任,勤奋读书。江西护理巡抚相逢时奉督练处令开办江西武备学堂,饬各县...[详细]
胡明复(1891—1927),江苏无锡人。1902—1903年在南洋公学就读。1910年考取第二届庚款留美生赴美留美。1914年毕业于康乃尔大学,获文理学士学位,又考入哈佛大学攻读数学,191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成为我国以攻读数学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的第一人。1921年至1926年任南洋大学数学教...[详细]
胡殿武(1907—1927)字英魁。潍县(今潍坊市奎文区)人。1924年在毓华高等小学毕业,次年在本村任小学教员。1925年8月加入国民党。1926年3月,被国民党潍县临时县党部派往广州农-动讲习所学习。在农-动讲习所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从广州回潍县, 10月,任中共潍县地执委组织委员,负责...[详细]
韩元福(1898—1927)海阳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积极从事党的地下活动。 先后在本村发展15人参加中国共产党,并领导农民协会工作。1927年7月的一天,有匪兵在邻村抢劫,他带领28名农协会员打击抢劫的匪兵,激战中牺牲。 ...[详细]
伏特,意大利物理学家,因在1800年发明伏达电堆而著名。后来他受封为伯爵。为了纪念他,人们将电动势单位取名伏特。 亚历山德罗·朱塞佩·安东尼奥·安纳塔西欧·伏特 英文名: Count Alessandro Giuseppe Antonio Anastasio Volta 别名:...[详细]
傅思义(1903—1927)字鹤亭。苍山县赤土门村人。黄埔军官学校第二期学员。1920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五中学。1924年毕业于济南美术学校。是年夏,考入黄埔军官学校。 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连代表。东江等战役中多处负伤。1926年7月参加北伐,任中校营长。1926年底赴济南做军事秘密工作。...[详细]
陈玉婵,女,原名陈青,小名陈女不青,海南琼山县(今属海口市)旧州镇美岭村人,1899年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年幼时父亲病逝,陈玉婵与母亲艰难度日。7岁时随母亲到琼山县府城谋生。母亲在美国人办的教会学校匹瑾女子中学当杂工。陈玉婵在学校半工半读,白天在食堂给师生们送饭端菜,收拾碗筷;夜里补习功课...[详细]
陈永芹(1900~1927),1900年1月14日出生于海南乐会县(今海南省琼海市)九曲江乡北山村的一个中农家庭。父亲陈淑汉是个忠厚老实的农民,母亲何氏是个善良俭朴的农妇。陈永芹在本地的美谷私塾读书时,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1917年陈永芹随父亲往新加坡谋生。不久,父亲因积劳成疾去世。当时陈永芹...[详细]
陈干(1880—1927)字明侯。昌邑县白塔村人。16岁随乡亲去东北谋生。1901年,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他义愤填膺,毅然前往北京投笔从戎。后因给《京话日报》撰文,揭露清军的种种弊病,-离营。1905年,他去东北锦州当演说员。同时,还创办了“讲报社”和“八旗学堂”。1906年,他东...[详细]
陈炳焜(1868—1927),字舜琴,广西马平县阳和村(今柳州市阳和开发区)人,广东督军,生于同治七年九月二十七日(一八六八年十一月十一日),陈家先人曾是柳州当地的仕宦大户,承袭祖荫,陈炳焜幼年时便随父母搬到柳州东门内磨盘街居住。其父陈养和,游手好闲沉迷女色,后来竟然为了要纳小妾而将原配向氏(陈...[详细]
陈安国,海南琼山县(今属海口市)新坡仁台村人。1901年陈安国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其祖居在琼山县椰子头乡的涵泳村。由于人多地少,生活困难,陈安国的父亲陈立明借拜仁台村麦时谟夫妇为干爹、干娘之机缘,得以在仁台村居住,并在麦时谟夫妇的帮助下,娶蔡氏女为妻,生育六个儿子,陈安国排行第五。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