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赤华,原名何景晖,诸暨阮市何家山头人。1918年初,考入绍兴浙江省立第五师范学校。在五四运动和随后的“一师风潮”中,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的行列,先后发起成立绍兴学生联合会、绍兴工人联合会等组织,开展--、检查日货、发电声援等爱国活动,成为“五四”时期绍兴-领袖。1922年,五师毕业后回诸暨,被聘...[详细]
高望重(1901~1927)字德隆。陕西户县人。1921年毕业于户县县立高小,次年考入户县初级中学。在校阅读《共进》等进步书刊,决心献身劳工革命;曾组织同学-, 当局把教育经费移作军费。1923年春县府下令停办初级中学。高被推为学生代表,十多次进县府谈判交涉,迫使县长王彦武答应学生请求。192...[详细]
方尔灏 (1904~1927年) 乳名四四,又名尔浩、一号、方号,化名草、方草、符樵草。祖籍浙江,闽县人,住城内北后街泰山巷口。“五四”运动后,投身-。民国11年(1922年),在省立二中同陈任民等发起组织“民社”,创办《冲决》周刊;还在校内创办“福建工学社”,出版《工学报》,引导青年学...[详细]
杜宝蘅(1906~1927),字筱亭,曾用名杜昌,店镇贺家沟村人。1921年在山西汾阳义民中学读书,开始接受进步思想。1925年在上海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几次给店镇母校师生寄回进步刊物,宣传革命思想。参加了上海打倒段祺瑞及小沙渡日本纱厂工人-运动。1926年在武汉参加大学生会考,荣获...[详细]
淡振邦(1897~1927) 字子安,老君殿淡家寨人,四川讲武堂毕业,历充国民革命军连长、营长。民国十六年(1927)北伐时代理团长,后为第一旅代旅长,与敌激战于豫北道口镇,相持两月,11月23日被敌包围于靳庄,血战五昼夜,身中数弹,仍坚持指挥,击溃敌人。振邦亦于是役战殁。同年(公元1...[详细]
陈依奴(1860~1927年),长乐县古槐乡高楼村人,生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光绪六年(1880年)携眷来罗谋生,遂定居罗源,住城关东门外府前街,业大木(房屋建筑),技术高超,技艺精湛,享有盛誉。其主要技术为牮厝,凡房屋倾斜者,均请其牮正。曾移建北门街郑少凌六扇厝,旋转建筑物180度,将该...[详细]
陈秀连(1845~1927) 陈秀连,字玉池,广东番禺长村(今属广州市)人。出生在贫苦农家,16岁出国到马来亚太平埠当采锡工,积蓄资金后在该埠自行觅地采得锡矿,遂成小富。 清光绪六年(1880),陈到吉隆坡,投资创办隆兴锡矿公司,采用蒸汽机等先进设备采矿。当时采矿用的机械均须从英国运来...[详细]
蔡济黄(1905-1927),麻城夫子河蔡家大垸人。幼时在本湾念私塾,稍长转宋埠镇上公学。1923年春,考入麻城县高等小学。在麻城高小,蔡济黄、刘文蔚、王树声、徐其虚、桂步蟾等学生在王幼安老师(1922年入党)的教育影响下,秘密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阅读进步书刊,探索救国途径,思想觉悟不...[详细]
包究生,字一光,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五月七日生于上杭胜运里(今庐丰畲族乡包屋村)。父育华、母黄招娣均以行医为业。从小受父母影响,养成坚毅的性格。辛亥革命失败后,便怀着救国救民的愿望,毅然离家前往汕头,边学医边寻求革命真理,积极参与红十字会活动。 民国2年(1913年),由汕头回县城行医...[详细]
安存真(1896~1927)又名安体诚,化名诚斋、存增、灿真,字存斋。直隶(今河北)丰润人。1917年毕业于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8年东渡日本,入京都帝国大学经济学部学习,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1921年夏回国。1922年初,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历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天津地方执委会宣...[详细]
钟云(1908.5~1927.12),广西苍梧县人。3岁时父母先后逝世,由祖父钟兰友(钟萼)抚养。民国12年(1923年),考入梧州广西省立第二中学,曾任该校学生会主席,并主编该校的黑板报。 同年9月,加入共青团。11月,当选为梧州 执行委员。15年春,任省立二中团支部书记。同年2月,任广西省 ...[详细]
张其锽(1877-1927),字子武,号无竟,广西桂林市永福县苏桥镇人。民国陆军上将、广西省长。 清光绪三年(1877)农历三月廿四日生,出身仕宦世家。其祖父张允勋,尝平广东寇,署封川知县,殁曾知府加道衔。其父张琮,同治壬戌举人,广东试用知县,历诸剧邑,三权南海,升知府加道衔。张其锽6岁开始...[详细]
张彪(1860~1927),字虎臣,山西榆次人,靠张之洞起家,曾任湖北标统、提督兼驻武昌第八镇统领。1860年12月28日生于山西省榆次县左府村。 张彪幼时父母双亡,靠舅父培养成人。早年随其舅父到太原谋生,曾学过刻字、裱糊等活计。后来,张彪拜一位从五台山来的刘师傅习武多年,得中武举人。188...[详细]
袁康侯(1878~1927),名祖成,号退僧(退生),以字行。清光绪四年(1878年)出生。泰州人。民国烈士,同盟会会员。袁少有才子之称,擅长诗文书法。光绪三十三年出任泰州教育会坐办兼书记,次年因海安凤山两等小学堂急需教员,亲自前往任教。宣统元年(1909年)任南洋劝业会调查科科员。辛亥革命后,...[详细]
姚祝卿(1901~1927.9),广东德庆县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少年到梧州四方井缝衣店当学徒。民国14年(1925年) 5月,和一批裁缝工人筹备建立工会。15年4月正式建立梧州缝车工会(16年初,与车衣工会合并称衣服业工会) ,姚任委员长,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6月,...[详细]
宣中华(1898~1927年) 宣中华,原名钟华,字广文,浙江诸暨人。民国4年(1915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民国8年五四运动中,被推举为杭州学生联合会执行部理事长。同年10月,又兼任浙江省中等以上学生联合会理事长,成为浙江省-领袖之一。民国10年春,宣在上海参加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详细]
辛和尚(1891~1927),字和祥。杨浦区辛家湾人。幼时家贫,读过半年书。后随父进英商杨树浦水厂做工。他继承父业承包了自来水厂净水的黄沙井,负责黄沙翻洗及调换。他工作勤恳,深得外国领班的赏识。聪明好学的辛和尚,在工作中学会英语会话,逐步掌握了打样(设计)技能。 数年后,辛和尚离开自来水厂,...[详细]
谢铁民(1905~1927) 原名振武,桂林市人。在五四运动中,接受新文化、新思想的熏陶。1921年与李征凤等在桂林组建“新中国学社”。是年冬,作为“欢迎孙大总统筹备会”成员之一, 参与桂林迎接孙中山的各项活动,并亲聆孙中山教诲。1925年9月,参加广州农-动讲习所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主...[详细]
巫钲一(1906~1927),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出生于通州西亭镇(今属通州市)。在南通读中学时,爱读进步书籍,并接济贫困同学,深恶军阀横行。民国13年(1924年)考入上海大学,认识早期共产党人恽代英。翌年受指派回南通,以国民党特派员身份改组国民党通如县党部,并在工人、学生中宣传孙中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