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六符(1887-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之一。长乐市潭头镇二刘村人,原名刘峰,字肩宇,兄弟六人居末,故又名六符。祖德威,举人;父栻,贡生。六符生于书香门第,幼入乡塾,1902年入闽县学堂,旋又考入福建法政学堂。勤学不辍,警悟过人,以报国为己任,寄慨诗文,署名“热啸”,盖取热血蕴于...[详细]
刘凤楼(1878~1911.12),字子修,河南省襄城县人。河南第二师范学堂完全科毕业,后任教于中学堂。1911年10月武昌首义后,刘凤楼与张钟端等共谋起义大事。1911年12月,河南辛亥革命起义时,任革命军督队长。他四处奔走,争取陕西、湖北义军声援,联络京汉铁路沿线豪杰,准备在起义时劫清军粮台...[详细]
林尹民(1887-1911),字靖庵,福建闽侯人,黄花碧血党人“三林”(即林文、林觉民、林尹民,他们同年生、同年为创建民国而捐躯,并称黄花岗“三林”英烈)之一,民国才女林徽因堂叔。生而丧母,长大倜傥有大志。喜挥霍,素善饮。尝学少林拳,能尽其技。好畋猎,尝入山手格猛兽。少读《三国志》慕张恒武之为人...[详细]
林西惠(1885-1911),汉族,福建省连江县丹阳镇朱山村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为年纪最轻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林西惠烈士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性憨直剽悍。喜耍拳弄棍。20岁时入长门练营当兵。他精湛拳术被称为国术教师。行伍时,对满清政府的政治腐败极为愤慨,已有参加革命的思想基础。退伍后,与“...[详细]
林时爽(1887-1911)初名士爽,字广尘,号南散,后改名林文。福建省侯官县(今福州市)人。云南巡抚、状元林鸿年之孙。幼年丧母,随父到浙江求学,能诗文,善书法。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参加福建学生会。三十一年(105年)入日本成城军校学军事,后改学法科。8月同盟会成立,任14支部长、《民报》...[详细]
林盛初(——-1911),汉族,广西平南县东华乡兴华村都兴屯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 1910年(宣统二年)夏,林盛初与罗城人李德山、岑溪人韦五洲到平南县东华乡兴华村都兴屯,以教授拳术为名,联络志士,宣传革命,1911年(宣统三年)4月下旬,林盛初与平南县志士共28人分两批随李德山到广州参加起...[详细]
李鸿绪(1883~1911.12),又名心敬,字怒之,河南省巩县人。8岁入私塾读书,听先生讲,默不一语,所学内容,融会贯通。后因家贫受父命赴省城开封经商。平时常看游侠等书,爱与学界交往。目睹朝政腐败,常愤愤不平。经同乡王天杰介绍加入革命军,密谋起义。1911年12月,河南辛亥革命起义时,任革命军...[详细]
李干公(1881~1911.12),字勉斋,河南省商水县人。李家为当地望族。20岁任清军常备军稽查。不久离军,加入仁义会。光绪三十三年(1907)冬,其兄李锦公自日本回到省城开封,创办大河书社。该书社名义上"聘请教育名家,编纂东西要籍,其有海内已出各书,亦选厥精华,代为销售",实为同盟会之秘密集...[详细]
李德山,男,1868年出,为中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家,1907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在广州参加由黄兴等人策划的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被捕而英勇就义,葬黄花岗烈士陵园,为七十二烈士之一。 1894年在广东少林寺习武出师,后到广西桂平教拳为生。1897年偕同父母、弟德威迁到罗城县龙岸定居。18...[详细]
李炳辉,又名祖奎,别号路得士。汉族,,广东肇庆人。早年至南洋大霹雳埠(在今马来西亚),入教会所设学校学习英文,旋又由该校送麻六甲某校肄业,入耶稣会,分发新加坡英国长老会教堂从事传教。后加入同盟会,热心宣传革命。1911年4月27日参加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随黄兴进攻两广督署,至高第街战死。葬于...[详细]
劳培先生(1866-1911)祖籍开平沙塘镇。新加坡华侨,黄花岗72烈士之一。 出生年月:1886年 牺牲日期:1911年4月27日 原名泮光,字肇明。开平市沙塘镇联光兴贤村人,一八八五年生。父亲劳英煜,劳培兄弟三人,长兄钜光,培归中,弟燮光。 劳培自小孝顺父母,尊敬兄长,髫龄入...[详细]
胡应升(1872~1911年),出生于连江县丹阳镇朱山村一个贫苦农民之家。性浑厚,与人相处较随和。因家境贫寒,幼未读书,却爱习武,早年以泥瓦工为职业,青年时当过马江水师兵勇。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应升随黄忠炳加入透堡光复会,受进步思想熏陶,放弃泥瓦匠职业,积极从事革命。经常往东塘村与同盟会...[详细]
黄忠炳,男,汉族,1867年出生于福建连江,与同乡人黄克安、曾守辉、黄瑞声在其乡透堡之棋盘堂组织过光复会。1911年4月27日参加由黄兴等领导的广州起义,不幸失败被捕,次日英勇就义,后由潘达微收葬于黄花岗烈士陵园,时年44岁,为七十二烈士之一。 出生年月:1867年 牺牲日期:1911年...[详细]
黄继曾(1872~1911年),字公续。家资富厚,急公好义。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和光绪三十四年,皖南休宁等地水灾,他集资10万缗(千文)以作救济。后云南、山西、徐州、淮北等地饥歉,复捐银10万余两。八国联军侵华以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竞以兴学救亡。他慨然以培植人才为己任,光绪三十一年独创明...[详细]
黄鹤鸣,男,汉族,广东南海人,出生年份不详,1911年4月27日参加由黄兴、孙中山等人策划领导发起的广州起义,不幸中弹牺牲,遗体收葬于黄花岗烈士陵园,为七十二烈士之一。 又名觚。家境贫寒。13岁时在十八甫联泰学习机器,艺成后服务于增步制造局。旋赴香港、新加坡,自设一小机器厂。嗣受外侮刺激,痛...[详细]
华金元,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 供职于南京新军第九镇。1911年(宣统三年)春,革命党人策划在广州举义,徐国泰在南京召集第九镇中的40余人赴广州参加起义,他是其中之一。 4月27日(三月二九日)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发动,随黄兴进攻两广总督署,冲出督署后,与黄兴失散,寻...[详细]
冯汝骙(1857~1911)字星岩,一字惺庵,祖籍安徽,祖父来汴经商,落籍祥符。父经营钱庄,家遂富裕。冯汝骙光绪九年癸未科(1883)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户部主事,充军机章京,累迁员外郎中。光绪二十四年(1898)京察一等,授四川顺庆府知府,丁母忧去职。服除,授山东青州府知府。光绪二十八...[详细]
冯超骧(1880-1911),初名敬,字雨苍,一作郁庄,汉族,福建侯官(今福州)人(黄花岗纪念碑载为福建南平)。义和团运动后至南京,入南洋水师学堂,学习海军,因病中辍。后至长门(今福建连江),入要塞炮术学校。毕业后至北京,经部试,名列第四,得协军校。旋回福建,任职闽江口炮台。1911年(宣统三年...[详细]
杜凤书,男,汉族,字玉兴,1883年出生于广东南海,为南洋华侨,1911年4月27日参加由黄兴、孙文等人领导的广州起义,不幸中弹身亡,时年28岁,遗体葬黄花岗烈士陵园,为七十二烈士之一。 1911年(宣统三年)4月27日(三月廿九日)参加广州起义。下午五点半,进攻开始,司号员一齐吹响了雄壮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