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世袭伯爵,曾参加克里米亚战争。返回雅斯纳·亚波利亚纳的农庄后致力于农民教育。1862年结婚后,创作了俄罗斯文学史上的巨...[详细]
梁鸿翥(1842年~1910年),号与夔,清光绪癸未科(1883年)进士,选庶吉士,是三水县第一位翰林。翰林院散馆后,翥被授四川省盐源县知县。该县民贫地瘠,尤多争讼,且当地少数民族经常发生械斗。翥到任后,实行兴教化,饬胥吏,息夷争,清积狱,邑境遂得太平。去任之日,绅民攀辕送至数十里,又以彩红挂轿...[详细]
戴鸿慈(1853~1910 年),字光孺,号少怀,晚年号毅庵。清咸丰三年(1853 年)出生,先代从南海大同堡迁居佛山福贤路居仁里。 戴鸿慈容貌俊美,自幼聪颖。15岁就补上县学生,随即由廪生入选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拔贡和乡举, 都名列第一。光绪二年(1876年)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详细]
杨宗瀚(1842-1910年),字藕芳。无锡城内下塘人。杨宗濂二弟,清洋务派-、实业家。太平天国进军江南时,他参加当时官督民办的“团练”,带领团勇抗击太平军。太平军攻克无锡后,避居无锡荡口镇,设果饼摊以维持生计。同治二年(1863年)三月,入李鸿章幕府供职,帮助草拟军情,缮写奏稿。受李赏识,...[详细]
徐金祥(1886——1910),今白湖乡过旗村人。家贫,未曾入学。他从小心灵手巧,常用麻秸、荆条仿造楼台亭阁,与诸儿戏,人惊奇之。及长,从名师学习木工及砖工手艺,一年后尽得其艺。尝嫌师法只会于心而不了于口,学时感到困难,遂遍观九华庙宇,细加考察,认真学习各式建筑技艺,并采取绘图方式,以庙宇为样本...[详细]
熊成基(1887年~1910年),一名承基,字味根,一作渭耕。扬州人。同盟会烈士。他幼年爱读兵书,爱谈军事,仰慕岳飞、史可法,自励建功立业,为国效力。光绪三十年(1904年)夏,考入安徽练军武备学堂,学习期间阅读《猛回头》《革命军》《警世钟》等书籍;先后参加-、柏文蔚倡导的“同学会”和“岳王会...[详细]
李经邦(1852-1910)字达夫,安徽合肥人。李鸿章四弟李蕴章的次子。他自幼勤奋好学,年少时酷爱经史,留心经世之务。24岁便以优贡朝考二等的成绩留做教职用。1880年任内阁中书,赏戴花翎。中年时又博览群书,医卜算数,天文地理无所不通,尤其喜欢探讨天文历算。1893年,由内阁中书筹饷,以道员分任...[详细]
杨氏,(1828—1910)孙中山母亲。香山县崖口乡隔田村(今中山市南朗镇崖口村)人。 父亲杨胜辉从事耕种兼事渔业。杨氏8岁与孙达成结婚,她是一个缠足的妇女,结婚后在家料理家务,照管子女。1895年10月,孙中山策划广州起义流产后被迫逃亡海外,在翠亨同乡、兴中会会员陆灿的护送下,杨氏与卢慕贞...[详细]
吴天成(1858-1910),字爵五,威远县镇西镇人,父亲早亡,母亲通晓诗文,督促子女学业甚严。4岁即读《千家诗》、唐诗,8岁能做诗文,19岁就以勤学砺行知名乡里。1888年中举,次年赴京会试,对策礼闱,时中法战争之后,他侃侃而谈中外大事,被认为是当今贾谊。后因犯讳除名,回乡执教。1897年,受...[详细]
刘香亭(1848——1910),又名刘本基,威远县新礼乡(今荣胜乡)人。青年时当过农民、矿工,为人豪爽耿直,急公好义。壮年时在板桥沟组织“大义会”(哥老会组织),为龙头。清宣统元年(1909),当朝政府为了加强统治,控制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强行清查户口,划分等级,核钉门牌。时为甲长的...[详细]
弗罗伦斯·南丁格尔(英语:FlorenceNightingale,1820年5月12日-1910年8月13日),英国护士和统计学家,出生于意大利的一个英国上流社会的家庭。在德国学习护理后,曾往伦敦的医院工作。于1853年成为伦敦慈善医院的护士长。 克里米亚战争时,她极力向英国军方争取在战地开...[详细]
余紫云(1855~1910),京剧青衣演员。诞辰:1855年8月19日,咸丰五年(农历乙卯)七月初七日;逝世:1910年,宣统二年(农历庚戌)年病故,享年56岁。名金梁,谱名科荣,又名培寿,字砚芬(艳芬),号砚芳,小名昭儿;行五;湖北罗田人。寓所名“胜春堂”,曾先后居住宣南石头胡同和李铁拐斜街。...[详细]
佘英(1874—1910),原名佘俊英,泸州小市人,早年从师武举李孝思,长纵跳,能骑射,精剑击,善泅水。曾夜间游过沱江砍掉道台衙门旗杆做龙船舶筋。20岁中武秀才,23岁被推为袍哥义字舵把子,州官重其才,委以州衙堂勇管带。他不满官场腐败,弃职回家,在小市上码头开牛肉馆。因仗义疏财,抑强扶弱,时人称...[详细]
夏云(1830~1910),名国荣,字春农,医名继昭,别名湖村农隐,晚称耕耘老人。清末扬州名医。清道光十年(1830年)出生于甘泉县黄珏桥(今邗江县黄珏乡)中医世家,曾从名医柯慕昭学医。道光二十九年,夏悬壶于扬州西门锁巷。据《甘泉县续志》载:夏云“幼聪颖,嗜学,因家贫废读学医,以继昭名悬壶,与...[详细]
吴趼人,原名宝震,又名沃尧,广东佛山人。出生于北京,曾祖吴荣光,曾任湖广巡抚兼总督,是金石名家。父名升福,曾任江苏候补巡检。他与母定居佛山镇,在佛山度过青少年时代。他热爱家乡,自称“我佛山人”。后以此为笔名,写了大量的小说、寓言和杂文,名声大噪,成为近代“谴责小说”的巨子。 他18岁时家道中...[详细]
吴吉人(1837~1910),一名杰,歙县人,少年时在浙江兰溪经商。青年时弃商从军,能立于马背疾驰,以武勇闻名。驻守宁波,任职把总,积功升任千总,后提升招宝山总台官。光绪中,法军军舰进犯宁波沿海,吴吉人主张炮击,上司不允。后法军舰射击我炮台,守军4 人死亡,吴吉人愤怒,亲临炮台,击退法-舰,被上...[详细]
欧阳述 (1870~1910)字伯缵,号笠斋,世称浩山先生,马当南垅人。清咸丰十三年进士、翰林院编修欧阳云第七子,嗣父欧阳霖是清同光年间宰河南七州县,官至二品衔江苏候补道,封荣禄大夫。 笠斋生而奇慧,五岁属工对,七岁工诗,十岁即著《独酌楼诗草》,有神童之誉。光绪甲午(1894)科举人。18...[详细]
毛班香(1841~1910) 名经畴,字班香,汉诗之子。中秀才后,即立志从事教育事业,嗣后代父授徒讲学。在教学思想上,他服膺关学创始人张横渠的主张,认为学以变化人的气质,提出“持身用诚,居敬应物”,作为培养学生的目标。在教学方法上,他因材施教;在学习方式上,坚持以自学为主,先生着重指导学生精...[详细]
吕本元(?~1910),字道生,滁州黄圩人。清末淮军将领。清咸丰三年(1853 年)李鸿章回原籍(合肥)办团练,吕本元应征。同治七年(1868 年)因镇压捻军有“功”,赐号强勇巴图鲁。同治九年李鸿章任直隶(今河北省)总督,调吕本元至直隶。光绪初年、授四川重庆镇总兵,仍留直隶统率马、步各营。光绪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