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华(1855-1910),亦名大受,字伯子,号鞠友,金牛西畈(原属鄂城)人。早年丧父,赖母培育,成年后教私塾。1888年中举,次年取进士,分发浙江,历充浙江4交次乡试同考官、1次武乡试受卷官。后历署该省西安、德清、钱塘、鄞县、仁和、黄岩、诸暨等县知县。期间,曾兼任杭、严二州漕运守备,因勤于政...[详细]
胡钁(1840—1910),一名孟安,字菊邻(菊—作匊),号老鞠、废鞠、不枯,又号晚翠亭长、竹外外史,晚年又号南湖寄渔,别署不波生,石门(今桐乡)洲泉屠家坝人。清同治八年(1869)中秀才。善书画篆刻,工诗词。书法初学虞世南、柳公权,后致力于汉魏碑版,古拙遒劲,颇见功力。山水峰峦浑厚,笔墨苍茫;...[详细]
陈荣安(1828—1910)名卓干。大乡古万村人。曾任团总。宣统元年(1909年),县成立咨议局,知县尹正举勾结众乡绅,藉办新政之名加捐加税,横征暴敛,民不堪其苦,公推陈荣安为首出面组织崇正团,提出“抗捐税、解民悬”反清抗税的口号。连城、永业、归义和苍梧广平,广东泗沦、加益、罗镜等地群众闻风响应...[详细]
陈梦熊(1882—1910),一名粹,字鼐新(或简为乃新),一字耐辛,乐清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十二月,平湖人敖嘉熊游历温州,“闻乐清陈梦熊名,因往谒焉”。嘉熊于同年正月入上海爱国学社,旋入中国教育会,归嘉兴,倡建演说、教育二会,暗藏革命宗旨,嘉熊所著《新山歌》,为宣传革命通俗小册子。自...[详细]
余诚(1884─1910),又名仲勉、淑潢,字简斋,号思父,张家畈人。1902年县试名列前茅,次年中副贡,就读于武汉。1904年留学日本。1905年秋,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孙中山派其主持湖北盟务。后回武汉与刘静庵合作以“日知会”会址为活动基地,发展同盟会员,并深入黄冈、麻城等地倡导改良教育,发...[详细]
吴兆泰(1851—1910),麻城人。清光绪二年(1876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补河南道监察御史。吴兆泰文才卓越。光绪乙亥年,吴兆泰参加乡试,湖广总督张之洞系宗师,当看到吴兆泰卷中“半江之孤月空悬,鹜音已杳;一世之雄风安在,铜雀全飞”时,连声赞叹:“英雄气概,江楚奇才!”任职期间,吴兆泰目睹了...[详细]
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亦是著名演说家。其幽默、机智与名气,堪称美国最知名人士之一。...[详细]
雷钟德(?~1910) 字仲直,一字禹门,安康县人。同治八年(1869)中举,同治十年中进士,此后六年内任过庶常、编修、收掌等职。光绪三年(1877)以亲老截取同知分发四川,光绪五年题补理番直隶同知,川西为汉藏杂居地区,民俗复杂。雷钟德到任后倡修书院,自任讲席,传播文化,薰陶民风。有金二-闹...[详细]
丁锡奎(1843~1910),字聚五,号虎臣,又号辅臣,甘肃秦安县丁家店村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中进士,被任为陕西长安县舆地总局纂说。二十二年(1896),任靖边知县。靖边自同治初年遭兵乱后,人烟稀少,田园荒芜,官府倾颓,市井萧条,虽经整饬,但仍疮痍满目,百废待兴。丁锡奎一到任,即着手清理...[详细]
鹿传霖(1836~1910)字滋轩,号迂叟。定兴人。父丕宗,官至贵州都匀知府,鹿传霖是其第五子。咸丰六年(1856)七月,苗民攻都匀城时,鹿传霖曾率健卒外出迎饷,听说城危,急驰回城助战,坚持10个月之后,援绝城陷,鹿丕宗0身亡。鹿传霖投贵州总督府,哭诉其父亲死状,并随军收复都匀。后鹿传霖扶丧乞讨...[详细]
陈绶(1841—1910) 字紫荫,自号灌园迂叟。洛南县城西街人。清同治十二年(1873)得拔贡,次年入京应试,朝考一等,得七品京官加封四级,出任吏部考功司兼验封司行走。陈初入京都任职,父亲以其嗜酒嘱咐戒饮,后父病危,请假归省,不幸回至家中,父已逝世,于是20年滴酒不饮。孝满入京复职,因念0体弱...[详细]
蔡玉明(一说蔡玉鸣1853年~1910年),原名蔡谦,又名怡河,,福建泉州晋江人。晚清武术大师,他汲采各家之长,以白鹤、猿猴、罗汉、太祖、达尊等五拳为基础,加上自己的心得体会,创编了这套拳术。而且为了纪念其师鹤阳,便将这套拳术命名为“五祖鹤阳拳” 。 明、清两朝,福建最大拳派——南派少林拳已...[详细]
安重根 (1879-1910),朝鲜黄海道海州人。曾发动义 动计划刺杀日本驻朝鲜总监伊藤博文。伊离开朝鲜回国后担任枢密院议长,1909年12月26日伊专程来哈尔滨与俄国财政大臣戈果甫佐夫修订日俄密约。共议瓜分中国东北问题,安重根闻讯追踪来哈,并探悉伊藤博文到哈尔滨的时间车次。上午9时,当伊...[详细]
安吴寡妇(1868~1910)原名周玲。出生于陕西泾阳鲁桥孟店(今属陕西三原),嫁到泾阳安吴堡吴家后,称吴周氏,因刚结婚丈夫即去世,当时人多称其为吴家寡妇。 泾阳吴氏祖籍江苏。传说唐朝时吴家有人在泾阳当官,选定嵯峨山麓的安吴堡村安家,此后即以泾阳为籍。大约在清初,吴氏家业开始兴盛发达,逐渐修...[详细]
李雨春(1837—1910),宝堰镇人,为丹徒县拥有近百万资产的商业巨子。清咸丰年间,创建铭记酒行。数十年行薄利多销、保质保量之方针,酒行不断发展壮大,名噪-,极盛时期年营酒近40万担。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欢庆花甲时,向亲友庄重宣布告退,铭记酒行由其子李培田接管,自己则留意于慈善事业,...[详细]
刘成俭(1845—1910年),字子端,西向镇龙泉村人。他从小爱习医道,二十岁攻读医书,二十五岁随叔父到济南府学医。三十二岁开始行医,以医术精通,医德高尚赢得广大人民的信任和爱戴。人民赠以“医冠齐鲁”的匾额,官方赐给“奉直大夫、五品军功”。...[详细]
李辅臣(?-1910) ,是天津本地人,早年家境贫寒,靠做小贩、摆小钱摊、兑换银钱、跑钱帖为生,他看到天津洋行中的服务人员的所得较丰,就托人到天津英商仁记洋行当工友,做担污水桶等杂活。由于他的这段经历,以致他发迹以后,人们在背地里还常常称他“泔水李家”。在清末,由于各地银两成色不同,银平各异,加...[详细]
杨保彝 (1852—1910)字 龄,号凤阿,又号 庵。聊城县城里(今属聊城市东昌府区)人。清末古籍、金石、书画收藏家。海源阁第三代主人。1870年(同治九年) 中举人。以祖荫得知县,历官内阁中书、户部员外郎、总理衙门章京。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后,杨保彝在肥城田庄筑眉园,退隐蛰居。复出任山东通志局会...[详细]
吴杰(1834-1910年),字吉人,原籍安徽歙县,父母因家境贫寒而迁居浙江龙游谋生,寄寓龙游县城。吴杰13岁时父亲病逝,年幼的吴杰便跟人学做油漆,后被龙游东乡高山村富绅人称妮囡相的姜懋槐收留,在姜家做油漆兼养马。清咸丰十一年(1861),姜懋槐为抵抗太平军组织团防,因吴杰勇健而且喜欢练武骑马,...[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