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永膺(1853—1905),字伯福,别字荫杰,号子服。今凤山镇凤山村山背屯人。少年时曾到广东广雅书院攻读经史。光绪二十年(1894年)会考中进士。钦点内阁中书,赏花翎运同衔。曾任甘肃陇西知县,拱州府代理知府等职。他饱读经史,文才过人,一生致力于学术钻研,传世的著作有《勉勉鉏室类稿》、《墨斋存稿...[详细]
黄九姑(?-1905),壮族,六塘黄道村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黄九姑联络各方志士,先后在六塘拉燕、良村、中聋等地,以洪门拜台的方式,组织农军起义,反抗清朝官府。九姑自称皇娘,意即皇帝的老娘。还委派男妇干员,或10多人一队,或20至30人一队,分别到罗城、永宁、永福、雒容、中渡等地建立堂...[详细]
顾云(1845—1906),字子鹏,石号公,江苏上元人。(江宁(今南京)人,一作江苏扬州人。)生于清宣宗道光二十五年,卒于德宗光绪三十二年,年六十二岁。诸生。官训导。与郑孝胥最善。云短而肥,古貌古心,豪饮,能散文及诗,有《盋山诗录》传于世。传世作品有光绪二十一年(1895)为顾洛作《湘江梦幻图》...[详细]
覃贵福(约1839—1905)覃贵福,号寿堂,河马乡那沙村人,壮族,太平天国武状元。小时帮人看过牛。年壮时,力大过人,他用拇指和食指挟东毫十元,任人用手勾其间不能拔,人们称他为覃铁牛。 覃贵福12岁应募入太平军,17岁在南京开试应武科,当时洪秀全命,能举应天门外石狮者为第一。应试者达数万人,...[详细]
叶祖 (1852~1905年) 字桐侯,侯官县人。清同治五年(1866年),考入福建船政后学堂,专习驾驶。光绪二年(1876年),成为船政第一届出洋学生,次年进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深造,成绩优良。光绪六年(1880年),学成归国。次年,以都司衔任“镇边”炮舰管带。所属官兵军纪严明,...[详细]
叶祖珪(1852-1905年),字桐侯,清末著名海军将领。福建船政学堂第一届毕业,第一批留学英国。归国后,历任“镇边”、“靖远”"管带",参加1894年之中日甲午海战,所领之“靖远”舰在甲午海战中一度作为旗舰指挥舰队。北洋水师覆灭后被革职。1899年撤销革职处分,加提督衔,授北洋水军统领、浙江温...[详细]
陆襄钺,字吾山,生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卒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终年72岁。原籍江苏祖献,后入孝义厅籍。道光辛已举人。曾任山东蓬莱、安徽合肥知县。著《蚕桑辑要》、《蚕桑新编》两书。 襄钺自幼家贫力学,学业显赫。咸丰八年(1858),副榜就任直隶州州判。后在河南开封、卫辉、彰德各州...[详细]
林维源(1840~1905),字时甫,号冏卿平侯孙。少时与兄维让到厦门就学。其父国华、叔父国芳相继去世后,兄弟俩回台湾共理家政。光绪四年(1878年)维让死,维源总管林氏家业。 维源喜欢交游,善于经营产业,热心台湾建设和公益事业。钦差沈葆桢办理台湾海防时,计划在沪尾(今淡水)建造洋式炮台,他...[详细]
梁悦兴(?~1905) 又名梁和尚,湖北郧阳人,幼年随父迁居安康。以操船为业,常行船于汉口安康之间,是安康哥老会首领。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曾在汉口密谋反清,未及起事,被官署察觉,即领着第三个儿子经河南到西安,住在城隍庙老道李明山处。李是西安哥老会头目之一,与悦兴一面鼓动清军中的哥老会官...[详细]
陈季同 (1852~1905年) 字敬如,侯官县人。清同治八年(1869年),进入福建船政前学堂学造船,习法语,成绩优异,提前毕业,任船政办公所翻译。同治十二年(1873年),以都司衔随日意格到英、法、德、奥四国访问,次年回国,将出国见闻写成《西行日记》4卷,被擢升为参将,加副将衔。光绪...[详细]
隽瀛洲(1839—1905) 扶风县南阳乡鲁马村隽家人。排行为二,人称隽二。 自幼学习石工,技艺日益娴熟,尤以刻制石碑技艺为最。他在石碑上雕刻的蛟龙、石龟,生动逼真,刀法流畅传神。在扶风、眉县、岐山、乾县、永寿、武功等地颇有名气。一生带出很多徒弟,个个出手不凡。...[详细]
王乐涌(1830—1905)郓城县北王楼村人。民间古筝艺人。是当地较有名气的中医先生,家开药铺,行医好善。不仅医术高明,还善弹筝拉琴。自幼曾随其舅学筝,精通多首传统古曲。行医之余常和其弟乐盼一起合乐。还将所会乐曲记谱收藏,并授徒。 ...[详细]
庞玉璞(1850—1905)菏泽城内东庞楼人。清朝官吏,官至两广督标中镇府和两广水师统训、两广水师提督。曾废捐减政,捐资兴办家塾;并跟随冯子材参加凉山抗法之役。清政府先后诰封他为武功将军、建威将军等。 ...[详细]
柳春霆(1842—1905年),篾匠出身,都叫他“柳金篾”。一门三代四将军。本人入湘军,后任肃州镇总兵,记名提督。清光绪年间,随左宗棠西征大军出关,收复新疆天山南北,驱逐沙俄。因屡建战功,授与建威将军,属正一品武官。后来病故于新疆,由其部属护枢回乡。 ...[详细]
费念慈(1855~1905) 字屺怀,号西蠡,生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武进人,世居大马园巷。光绪十五年(1889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浙江乡试副主考,因涉嫌受贿罢官,后寄寓苏州,以书画自娱。费精通天文、历算、金石、目录之学,长于书法,兼擅山水画。常州天宁寺“大雄宝殿”匾额,原...[详细]
龙湛霖 (1837-1905) 清刑部右侍郎,江苏学政。 清攸县人。字芝生。约生于道光十七年(1837)。咸丰七年(1857)中举人。同治元年(1862)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旋丁父忧归。光绪元年(1875)充顺天乡试同考官。明年,充云南乡试正考官,任詹事府右春坊、右...[详细]
黄开甲(1860—1905),高思程官人。伯父黄道崇曾任清道台;父黄岳川曾留美,回国后任翻译,开甲为其长子,自幼聪颖好学。 1872年清廷接受容闳的建议,由丁日昌、李鸿章等大臣奏清廷批准,派遣首批幼童30人赴美留学。当时清政府决定:每年送30名幼童赴美,出国时有汉文教师陪行,使幼童赴美后仍可...[详细]
冯夏威(1876~1905年)沙头镇北村乡六约坊人。年少父母双亡,贫无所依。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只身越洋至墨西哥佣力自给。目睹华工受到当地殖民主义者的欺凌,甚感不平,常起而-,虽屡遭殖民当局逮捕而无悔无息。光绪三十一年,美国《限禁来华美工条约》已届期满,殖民当局却无理拒绝废约,继续利用旧...[详细]
樊锥 (1872-1905) 南学会邵阳分会会长,湖南不缠足会董事。 清邵阳县人。字春徐,又字一鼐。生于同治十一年(1872)。家贫。少好学,受知于学使张亨嘉,为县学诸生。不久,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时值变法维新运动兴起,因其涉猎诸子,旁证西学,于所作课艺中,倡言“揽子墨之流,证欧罗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