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熊(1803—1886),又名张熊祥,字寿甫,亦作寿父,号子祥,晚号祥翁,别号鸳湖外史,鸳湖老人,鸳湖老者,鸳鸯湖外史,西厢客。别署清河伯子,髯参军。室名银藤花馆。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张熊年青时代就移居上海,参加各种美术活动。 他 喜爱收藏金石书画,一生收藏了一万多件古董珍玩,名扬艺林...[详细]
曾国潢(1820—1886年)。原名国英,字澄侯,族中排行第四。曾麟书第二子,捐监生出身。他比长兄曾国藩小九岁。而比其弟曾国葆大八岁。这样,在兄弟五人中,长兄在外读书做官,他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其他四个兄弟中的长者。所以他比其他几个弟弟懂事得早,帮父亲料理家务所占去的时间当然要就多一些。...[详细]
李蕴章(1829年~1886年),派名章钧,字秉旃,又字和甫,号抚泉,1829年(道光己丑年)6月20日午时生,合肥东乡人,李文安四子,李鸿章四弟。国学生,候选员外郎,候选道。封徵仕郎,赠通奉大夫,后赠中宪大夫,晋赠荣禄大夫。年十二病目,已而盲,年十三以目疾废举子业,读书颖悟,喜读宋五子书,历代...[详细]
高延第(1823~1886),字子上,号槐西居士。山阳县(今淮安市)人。晚清学者,方志学家。父高士魁,进士,历任四川丹棱、简州、蓬州等地州县官,政绩斐然。父亲在四川做官时,高延第“随任读书,纯笃简静”。赴乡试不第,遂绝意科名,专心著述。他不喜做八股文,以求仕进,而是博览群书,终于“通载籍,练习...[详细]
丁宝桢(1820年-1886年),字稚璜。贵州平远(今织金县)人。道光二十五年迁往平远州进修,咸丰三年(1853年),33岁的他考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自此步入仕途,后任翰林院编修。丁宝桢是洋务运动重要成员,官至四川总督,曾诛杀骄纵不法的大太监安德海。去世后赠太子太保,谥文诚,并在山东、四川、...[详细]
爱新觉罗·奕详(1849年3月15日-1886年2月13日),惠端亲王绵愉第五子,母瓜尔佳氏,其父为瓜尔佳·桂良,惠亲王系第二代。 他在道光二十九年二月(1849年)出生,咸丰十年正月(1860年)受封不入八分辅国公,同治三年七月(1864年)进封奉恩镇国公,同年十二月接替父亲成为惠亲王第二...[详细]
晓柔(1827—1886),字广和,号茫莲。平阳凤巢(在今腾蛟区)杨氏农家子。?岁入学,9岁失学,后牧牛、砍柴。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20,忽发愿入玉苍山法云寺披剃,之后便出门游方。第二年,在天台山国清寺受具足戒。咸丰四年(1854)从某寺永智禅师“破本分”;六年,又参国清莲禅师“破重关”...[详细]
吴师机 (1806~1886),名樽,又名安业、树杞,字师机,又字尚先、杖先,晚号潜玉居士、潜玉老人。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清末扬州名医。出身于书香门第。道光十四年(1834年)中举,为候补知县。道光十六年入都应考,因病未与试。后随父迁居扬州。习诗文兼学医术。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攻到...[详细]
蒲门生(1854~1886),蒲门人,以饰演生角出名,遂以此为艺名。原姓叶,名良金(后雅化为莲襟),字丽生。良金只读过几年私塾,便做了牧童、糖贩。天资聪颖,模仿他人表情逼肖,随口编唱小曲,音调浏亮。偶被一乱弹班掌班听到,便收留他随班学戏。 当时社会卑视戏子。蒲门生秉性好强,以勤学苦练成名。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