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益芸(1814—1854) ,原名益云,因避南王冯云山讳而改名,宣一里古莲村(今金田莲洞) 人。善用草药治病,尤擅长骨科外伤。他曾经当众把鸭脚砍下来,换用鸡脚驳接,敷上他泡制的草药,不久鸭子便能照样行走。因此人称“鸡脚七”。参加金田起义之后为军医,屡立军功。1852年(咸丰二年) 3月封前一军...[详细]
达洪阿(?-1854) 清朝将领。富察氏,字厚庵。满洲镶黄旗人。1835年调任台湾镇总兵,加提督衔。 1841年9月,英军在侵犯闽浙沿海时,两次窜犯台湾鸡笼(基隆),他与台湾道姚莹同心协力,率兵将英军击退。次年5月,英军进犯淡水,彰化之间的大安港时,他与姚莹遂发兵伏击,制敌取胜。《南京条约》...[详细]
张青云(1777~1854)字衢九,号楠亭。陕西富平人。清嘉庆十四年(1809)武进士,以汉人入直禁卫“乾清门行走”。十八年(1813)奉命随陕西提督杨遇春督率清军开往河南滑县镇压“天理教”(白莲教支派)反清起义。战斗中,他带精锐100余人绕道起义军背后偷袭获胜,以功实授兖州游击,后迁胶州副将。...[详细]
詹功显,字鹤峰,候均区五福境(今平潭县潭城镇)人。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生。祖父元官,任福建台湾澎湖协把总。父殿擢,因屡立战功,升任浙江镇海营参将,后授温州镇总兵官。功显自幼受家庭熏陶,酷爱武艺,熟读诗书,兴趣广泛,且聪慧非凡。 嘉庆元年(1796年),功显在海坛加入清军水师,充任营弁...[详细]
杨元保: (?-1854),清朝贵州独山人。布依族农民起义军首领。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初,杨元保之父带众抗捐被捕入狱,惨死狱中。杨元保怀着深仇大恨,在太平军推动下,于二月份领导布依族、苗族、水族、汉族农民和手工业者数千人在上司起义,提出"顺天成道,打富济贫"的口号,连续击败八寨游击和...[详细]
谢玉珩(1781~1854) 字宝书,号鹤龄,安康流水店陈家坝人。幼聪慧,五、六岁嗜学如成人,从兄学经书,后与张补山共师乡贤董朴园。董谓张博而才,谢拘而谨。学有所成,嘉庆十八年(1813)拔贡,二十一年中举,二十五年以进士分发四川,历署新宁、德阳、昭化、绵竹、达县知事。将赴蜀时,其父告诫:“...[详细]
博尔济吉特·琦善(满语:kišan,1786年-1854年),字静庵,博尔济吉特氏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大臣,鸦片战争时主和派的代表人物。咸丰四年(1854年)病死军中,赠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依总督例赐恤,谥文勤。 世袭一等侯爵,父成德,曾任热河都统。嘉庆十一年(1806年)由荫生授刑部员...[详细]
邱奇济(1795~1854),字兴律,今龙塘乡柘溪人。8岁开始习武。20岁时,所使铁钯重逾80斤。平时练拳,头戴铁帽,身披铁链,手握铁球,脚趿铁鞋,共重300余斤。时有贩牛者赶水牛路过柘溪坳,系牛路旁,投店午餐。牛苦热,脱缰入鱼苗池打滚,池主恃势以高价索赔鱼苗,遂致争执。邱奇济说:“不须争论,赔...[详细]
罗时义,字广济,柞水县石瓮乡东干沟人。生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卒于咸丰四年(1854),终年69岁。 嘉庆十八年(1813)时义中进士,副榜就任湖南永州州判。上任后见官场腐败,民怨四起,即痛斥:“狐群狗党,狼狈为奸;欺压百姓,赛过虎狼。朝廷无意根治,百姓难安!”遂掷去官帽,脱去官衣,毅...[详细]
黄友(?~1854年) 史称黄有使。和睦里(今新桥)云墩村人。原在乡务农,迫于生计,后改撑船为业。但生活仍然艰难,又到永安、大田、永春一带闯荡谋生。一日测字先生对他说:“友者反字出头也。你要出头,就要造反,否则就得一辈子受苦”。于是加入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天地会。他创立天地会的支派——红钱会,...[详细]
蔡俭,本名懋俭,号懋能,晋江东石人,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十二月初十生。 蔡俭天生壮健骠勇,从小喜欢舞刀弄棍,后入武馆学艺,练就一身好功夫。性豪侠,好打抱不平,在东石盐场做工时,见盐馆吏目、团丁欺压盐工,常挺身而出与之争较,团丁见其勇猛,亦自慑让几分,因此得到盐工兄弟和乡里青年的尊崇和...[详细]
曾立昌(1826-1854年) 太平天国将领。广西浔州(今桂平县、位武宣县东南)人。1853年(文宗咸丰三年)5月,林凤祥等北伐,他受命守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曾多次击败江北大营围城清军,当年底,与赖汉英夹攻“江北大营”围城清军,大胜。遂撤退至瓜州(位扬州市南、长江北岸)擢夏官又副丞相。1854...[详细]
严保庸(1796~1854),清戏曲家,字伯常,号问樵,丹徒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江南乡试第一,接着应会试不第,留居北京,与当时一班名士流连于歌场酒榭,游燕极欢,作了不少戏曲。道光九年(1829)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道光十三年(1833),外放为山东栖霞知县,在任两年,有政声,以母忧...[详细]
崇纶,喜塔腊氏,满洲正黄旗人,是清朝大臣。由内阁贴写中书充军机章京,洊升侍读。出为陕西凤邠道,调直隶永定河道,历云南按察使、广东布政使,逝世于1854年。 咸丰二年,擢湖北巡抚,时武昌方为贼踞,次年春,贼弃武汉东下,分扰江南、江西,崇纶始抵任。既而贼复上窜,陷兴国州田家镇,进黄州。崇纶疏言:...[详细]
牛千古(1803—1854)字奇观。定陶县黄店镇牛楼村人。清代书法家。其家世代为书香兼武功门第。自幼苦读经传史集,知识丰富,却无心于仕途,独爱书法艺术。勤学苦练,吸收欧、颜、柳诸体之长,独创一体。其字刚劲有力,富有立体感。“鸟飞月窟地,鱼跃海中天”,是他的代表作。后因家境败落,便漫游卖字为生。1...[详细]
曾添养(约1795~1854),本名天养,因与洪秀全子名犯讳,改名添养。清代归善县人,生于广西浔州(今桂平)。1844年,信从冯云山拜上帝教,并热心为之奔走,至1850年2月,经他动员而敬拜天父天兄者达400余人。金田起义时,已年逾半百,亲率家人参加太平军,封御林侍卫。1853年太平军定都天京(...[详细]
曾钊(?~1854年)字敏修,又字勉士,九江上西潭边人。清道光五年(1825年)拔贡生,任合浦学教谕,调钦州学正。平生笃学好古,专治汉学,对于各经训诂,考据订正,详细无遗。家筑百城楼,藏书数万卷。两广总督阮元曾聘钊至家中,教授其儿子。后阮元开办学海堂,以经学训士,任钊为学长。 战争期间,祁 总督...[详细]
翁芹芳(?~1854年),六和翁屋村客家人。清咸丰年间三水县六和地区天地会首领。芳家贫,少聪颖,常爱听村中老人讲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侠义故事。及长务农,崇尚武艺骑技,富有正义感。清咸丰四年(1854年)六月,陈金釭在范湖率众起义,芹芳闻讯后,即在当地组织一支以客家人为主体的数百人农民革命...[详细]
黎四贵(1811-1854年),南厢都平坦堡下塘朝(今合水镇)人,生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有姐弟9人,排第四,取名四贵。祖父攸六,拥有地租3000余石,他做贩牛买卖生意,善于经商,到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地租收入增到8000余石;在新兴、春湾、合水、春城等地开设当铺9间,家财值毫银6...[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