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张鹏 [唐][公元1390年-?]

  • 张鹏(1390-?) 字腾霄。祖居陕西省眉县,元末其父任洛南主簿时即徙居于洛南县张河乡。 张鹏20岁为县学生员。明永乐十五年(1417)乡试登为贤书。后赴京在皇室子弟学塾南宫学习,结业后在工部任职。后授浙江道监察御史。张鹏在巡视各省吏治中,曾经检举揭发了独石总兵李谦的怯懦,上疏朝廷,奏请严饬...[详细]

张俊迹 [明][公元1608年-?]

  • 张俊迹(1608—?) 石泉县人。明末庠生。当时天下大乱,他避居到山里读书,清初,同石泉县令涂之尧结为文字之交,常常作诗互相唱和。康熙十三年(1674),应石泉县知县潘瑞奇之聘《石泉县志》。他主编的县志,木刻印刷,传入后世。志文记事粗略。他还著有诗文,取名为《悲愤集》,没有刻版印刷。同年(公...[详细]

张读 [宋][公元1066年-?]

  • 张读,字圣行。宋治平三年(1066),生于晋江-,后移居安溪县永安里埔□乡(现城厢员宅村)。童年入泮,后进太学。绍圣四年(1097)32岁,以太学上舍生参加考试,登进士第,为安溪建县后的第一个进士。 张读初任福州教授,后调任河南颍昌府法曹参军,深得知府范纯礼的赏识与器重,声誉日隆。不久,选调...[详细]

张悌 [清][公元1834年-?]

  • 张悌(1834~?) 字萼庭,白河县南区人。幼童时就读于私塾,才思敏捷,善嘱对,一日师出一联云:“鼠因粮绝伤心去”,令诸生对,其他同窗正在构思,悌出口道“犬为家贫放胆眠”,先生称善。是年夏,众学友正吃西瓜,一妇人抱茆柴过侧,内中一学友谓悌道:“汝善对,我出一联,对得来,再赏一瓜。”因指妇人道...[详细]

余闲云 [清][公元1838年-?]

  • 余闲云(1838~?),原名求亨,字锡龄,又字葆贞,号闲云,平利慈气沟(今仁河乡慈气沟村)人,清国子监学生。他与堂兄余锄云(名求元,字善长,又字葆初,号锄云)、堂弟余霭云(名求达,字畅庵,号霭云)为祖传-中医。他们潜心习医,精通歧黄术,对医治伤寒尤为见长,许多垂危患者多被治愈,时称“医中三杰”,...[详细]

颜隆 [明][公元1390年-?]

  • 颜隆,字文盛,始安里上场堡(今石鼓乡桃场村)人,生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永乐十九年(1421),以岁贡的资格入太学。正统元年(1436),任江西吉安府推官,执法公正,为少师兵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奇所赏识,士奇曾亲笔为他题《永思堂颂》。 士奇之子杨稷,依靠父势,结党横行邑里,霸占良田...[详细]

杨浚 [清][公元1830年-?]

  • 杨浚(卒年不详),字雪沧,一字健公,号冠悔道人。清道光十年(1830年)生。晋江县十九都曾坑(今属石狮市湖滨曾坑村)人。 杨浚自幼喜爱读书,博学多才。咸丰二年(1852年)乡试中举。援例授内阁中书,先后担任翰林院国史馆、方略馆校对官。不久,告假辞归。 同治元年(1862年),西北、西南时...[详细]

徐中安 [清][公元16年-?]

  • 徐中安,字居之,建宁城关人。医道高明,几次断人生死,一二年后果然应验。又精外科,一经诊治,便迅速痊愈。清康熙二十年(1681)前后,知县檀光熿家人皮肤溃烂,已奄奄一息,徐采用“金灯照眼”方,以药线燃灯,让患者注视。只3天,溃烂处便结痂,不久脱落康复。...[详细]

徐凤 [宋][公元1177年-?]

  • 徐凤 徐凤,字子仪,浦城人。宋淳熙四年(1177)生,7岁能文,15岁就博阅古今图书。庆元二年(1196)登进士第,授漳浦县(今属福建)主簿。历任宗正丞兼学士院。开禧元年(1205)再登博学宏词科。嘉定十二年(1219)召对时,奏章几万言,切中时弊,升为秘书少监。历事宁宗、理宗两朝,出入翰苑...[详细]

许琛 [清][公元1731年-?]

  • 许琛 (1731~?年) 女,字德瑗,侯官县人,世居光禄坊。书画家许友的曾孙女。幼随父居官广东澳门。许家世代以诗、书、画闻名。许琛性聪明,善书画。书法酷似明代董其昌,为一代才女。乾隆十六年(1751年)出嫁。婚后,其夫病亡,许琛为夫“守节”,居许宅东墙外小楼,植梅、竹,名其楼曰:“疏影”...[详细]

谢升卿 [宋][公元1195年-?]

  • 谢升卿(1195~?) 谢升卿,后改名陈日煚,漳坂人,约生于南宋庆元年间(1195~1200)。少有大志,不屑科举。作诗有句:“池鱼便作鲲鹏化,燕雀安知鸿鹄心。”性豪爽,好交友,屡把家中资财资助朋友。一次,升卿哥哥办喜事,家中陈列许多器皿。半夜,他把部分器皿携去资助贫困的族人。行至湖南渡河时...[详细]

吴执中 [宋][公元1034年-?]

  • 吴执中,字子权,松溪县渭田乡吴村人,宋景祐元年(1034)出生,嘉祐八年(1063)中进士。为人刚直不阿,虽然同门婿吕惠卿是当朝权臣,但执中不趋炎附势,宁可在州县做了30多年地方官。直到绍圣年间,六十多岁时才入朝,先后任兵部库部司、吏部右司郎中。大观初,升兵部侍郎。大观二年(1108)任御史中丞...[详细]

吴育 [宋][公元1004年-?]

  • 吴育 字春卿,浦城人,生于宋景德元年(1004年)。吴育少时勤奋好学,天圣五年(1027年),登进士甲科,授大理评事,迁寺丞。历知临安、诸暨、襄城等县。宋宗室有一支子孙多葬襄城,派有宦官管理,每因祭、葬事骚扰百姓。吴育奏请朝廷规定,以后祭葬所需,均由官府给费,不得扰民。宦官往往夜间叩门,要县...[详细]

巫罗俊 [唐][公元582年-?]

  • 巫罗俊,字定生,隋开皇二年(582年)生。 罗俊先祖巫暹,东晋末年由山西夏县避乱到山东兖州,后迁福建南平。隋大业间(605~621年),罗俊随父迁居宁化。 当时宁化称黄连峒,属建州绥城县境。因地处边远山区,官府鞭长莫及,土寇蜂举,百姓不得安宁。巫罗俊能武善谋,很快成为黄连峒的领袖人物。他...[详细]

吴敬荣 [清][公元1864年-?]

  • 吴敬荣(1864-?),英文名字:Woo King Yung,字健甫,安徽休宁县人。父亲吴子麟,在天津水师学堂学习矿务。曾任甲午海战广甲舰管带(舰长)。1874年,入选清政府选派第三批官学生出洋留学,被派往美国学习。回国后,派往北洋水师,积功至蓝翎五品军功补用千总。 1874年,清政府选派第...[详细]

吴珏 [清][公元1697年-?]

  • 吴珏,字二玉,号琢庵,坊一图(清源乡下楼村)人。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12月生。珏在学童时代就颇负才名,长大更博览群书,尤其对医学有造诣,深通《黄帝内经》,擅长针灸。 珏医德高尚,其一生以行医济世为己任,足迹遍及闽东北与浙南各县。为贫者医疗,不计报酬。从医数十载,治愈顽病痼疾不计其数,县...[详细]

吴琯 [明][公元1546年-?]

  • 吴琯(1546~?),字邦燮,号中云,云霄城关人,父师旦。嘉靖间(1522~1566年)秀才,琯承家学,9岁能写文章,隆庆五年(1571年)登进士。 初任婺源县令,他一到婺源,就写“谮诉不行,强御不避,苞苴不入,关节不通”4句话贴在县衙仪门上。时朝廷推行久任法,琯任婺源县令6年,始终遵循自己...[详细]

温予巽 [清][公元1783年-?]

  • 温予巽(1783~?)字东川。陕西汉阴人。清道光年间进士,官至布政使,代理陕甘总督。 温自幼随父在祖父温颖任知县的山东德平(今分属山东德州市和平原、乐陵县)居住。祖父押饷进京途中被劫,缉盗未果遂为挂吏。不久其父病逝,葬后贫困潦倒。为了生活,温开馆讲学,供养0。因收入微薄,仍难以糊口,但他心存...[详细]

王应山 [明][公元1531年-?]

  • 王应山 (1531~?年) 字懋宣,号静轩,侯官县(今鼓楼区)人。博览群书,无意功名,足迹遍历八闽。先于福州、建宁教授《春秋》,后在南京礼部尚书林燫家塾执教。林燫纂修《福州府志》,多请其裁定。明万历九年(1581年),应山编成《闽大记》。万历四十年(1612年),犹以82岁高龄,在《湖山...[详细]

王士让 [清][公元1687年-?]

  • 王士让,字尚卿,清康熙廿六年(1687)生于安溪县崇信里尧阳乡(今西坪乡南岩村)。童年读私塾,安贫励志,致力经学。雍正十年(1732)以五经应试中副车。 据传乾隆元年(1736)春,士让奉调入京时,随带家乡南岩名茶,馈赠侍郎方苞,方苞转进内廷。乾隆召见士让询问之后。以茶之色泽乌润,沉重似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