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正登,1915年生,雁池乡覃家坪人。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0。经过长征,参加了雁门关战斗、百团大战,保卫延安的瓦子街战斗以及解放大西北等战斗。在战声上9次负伤,8次荣立一、二等功,曾被援予“战斗英雄”光荣称号,两次荣获“人民功臣”勋章。在部队里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详细]
诗人 郑愁予 郑愁予,本名郑文韬,原籍宁河县,1933年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父亲是个军人,他童年随父亲的军旅生涯走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饱览祖国各地风土人情、山水风光。早年就读于北平崇德中学,14岁入北京大学文学班学习,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现在美国耶鲁大学东亚语文系任教。 ...[详细]
郑轸 南宋淳祐四年(1244)甲辰科进士。兄弟济美。其经历、任职、事略等失考。 据传,曾于广东惠阳任县尉,卒于任上。其后裔迁徙广西繁衍。 后人赞曰: 惟公挺生,川岳钟灵。初服于官,屡膺帝命。论赏辞功,怀仁畏明。以为政而廉平,故到处而蜚声。弟兄鹊起,并不愧乎科名。 ...[详细]
者勒蔑,又作哲里麦。著名的蒙元帝国大将。成吉思汗开国功勋四勇将军之一。兀良哈氏。札儿赤兀歹之子。 居不儿罕山(肯特山)地区,与蒙古部为邻。自幼侍从铁木真(成吉思汗),多有功劳,被铁木真誉为是“有福庆的伴当”。曾相随逃避蔑儿乞人追击。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铁木真即蒙古部汗位时,与博尔术...[详细]
哲勒篾生卒年不详。成吉思汗的大将。蒙古兀良哈部人。原为成吉思汗家的门户仆从。参加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战争,屡立战功,是成吉思汗最忠诚的战友之一。1189年,成吉思汗即蒙古部汗位后,任命哲勒篾、博尔术二人为众长之长。1206年,被任命为千户长,当时是地位最高的那颜(长官)之一。他卒于成吉思汗时代。...[详细]
折从阮,五代时后晋将领,西京大同人。初名从远,因避后汉高祖刘知远之讳,改名从阮,字可久。是羌族折掘氏之后裔。初为后唐庄宗牙将,后升为府州刺史。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给契丹,他在府州驻守。开运元年(公元944年),后晋与契丹败盟后,他攻取契丹城堡十余处,每次作战必胜。后汉时,在府州建永安军,擢本州团练...[详细]
扎西草 女,藏族,玛曲县尼玛镇人,中国0党员。 2001年2月12日被甘肃省司法厅评为“二000年度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2001年5月被0中央宣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国-授予“1999~2000年度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个人”;2001年6月被甘肃省委办厅、省人民0办公厅评为...[详细]
赵左:明代画家,字文度,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苏松派的创立者。曾向宋旭学习绘画,后师法董源、黄公望、倪瓒。与董其昌为画友,常替董氏代笔画山水。他主张画山水,须得山川林木、人物屋宇之势,做到取势布景,交错而不繁乱;景物布置,须一一自然合理;景色先以朽笔勾出,然后落墨,使景致、笔墨交融,成画后才...[详细]
赵燮(xiè)元,字衡轩,清代射洪人,嘉庆丁卯科举人。学识过人,主讲金华书院,多所培植,有功后学。任云南永平县令,除盗息狱,颇有政声。著作有《性原》、《阻海遏盗数策》、《屯田遏盗海运三策》、《诸易管见》2卷、《知非斋文集》2卷、《虎帐元机》4卷、《澹远轩文钞》4卷、《澹远轩诗稿》2卷等。...[详细]
赵原:字善长,号丹林,活跃于元末明初。擅长山水,师承董源、巨然,也参用李成、郭熙画风,明初一度为宫廷画家。 合溪草堂图轴中国元末明初画家。生卒年不详。本名元,入明后因避朱元璋讳而改作原,字善长,号丹林。莒城(今山东莒县人,一作东平(今属山东)人,)寓居苏州(今江苏苏州)。善诗文书画,明洪武初奉诏...[详细]
赵燕侠(1928——)河北武清人。 出身梨园世家,自幼在父母的督导下练功学戏,7岁随父赵小楼在杭州、上海、武汉等地搭班演出,14岁到北京后师从荀慧生、何佩华、李凌枫、诸如香学习青衣、花旦,15岁以一出《大英杰列》崭露头角。曾与杨宝森合作《武家坡》,与金少山合作《霸王别姬》,与马连良合作《坐楼杀惜...[详细]
赵葆秀(1948--)国家一级演员,艺委会成员,工老旦,梅兰芳金奖和梅花奖获得者,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北京市劳动模范,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北京人。1959年考入北京市戏曲学校,师从孙甫亭先生,学习了《遇皇后》、《打龙袍》、《钓金龟》等剧目。1968年毕业于北京市戏曲学校,1981年拜李金泉先生为...[详细]
赵温其:唐代画家,生卒年月不详。公佑之子,绰有父风。成都寺观,多见其迹。 赵温其[唐]益州名画录作温奇。成都人。父公祜,以画称,温其幼而颖秀,家学益工。子德齐,亦以画世其家,时名不减父祖。大中初温其於大圣慈寺继父之从,画天王帝释。及大兴寺大殿文殊、普贤、天王、部众,笔法臻妙,世称高绝。《宣和画谱...[详细]
赵维仁,字心泉,号继园,新城人,生于清道光三年(公元1822年),优贡生,他学识渊博,尤长诗词。但他生不逢时,壮年遭地方变乱,落拓无成,后曾游学于秦、豫、京等地,晚年授灵台县教谕,著有《继园诗集》四卷。著名的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在读了赵继园先生的诗稿后,为诗集写了序言,认为他:“诗才横溢,独来独...[详细]
赵廷壁 赵廷壁,字谷伯,凤县平木人,清光绪年间拔贡,曾任富平县教谕,凤县凤翼书院山长。光绪三十二年(1906)与贡生段凤仪在凤翼书院旧址,创办凤县高等小学堂。光绪三十三年(1907),同盟会员刘乐天任教习,改革教育,设置新课程,他受聘继续任教,讲授新课。 赵廷壁学识...[详细]
赵天向,字德与太平县仙源人。历任江西高安、安仁等县县丞。布政司经历、按察司司狱、南昌府经历。精医术。1880年,江西巡抚保送入京为西太后慈禧诊病拟方。先后于体元殿诊脉34次,于太极殿旁东配殿参与拟方55次。...[详细]
赵士雷:生卒年不详。宋宗室,字公震。官至襄州观察使。以丹青驰誉一时,善作雁鹜欧鹭、溪塘汀渚,有诗人思致。山水人物清雅可观。赵士雷(公元11世纪)〔北宋〕字公震,承平王孙,生卒年不详,曾任襄州观察使等职。善画湖塘小景,驰誉于时,师法惠崇,作雁鹜鸥鹭、溪塘汀渚有诗人思致,至其绝胜佳处,往往形容之所不...[详细]